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有什么不同?

如题所述

共济失调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而近年来,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严重威胁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要想更好的防治,就要先了解共济失调的症状。那么,共济失调的症状表现有哪些?
1、小脑性共济失调
表现随意运动的速度、节律、幅度和力量的不规则,即协调运动障碍,还可伴有肌张力减低、眼球运动障碍及言语障碍。
姿势和步态改变:蚓部病变引起躯干共济失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行走时两脚远离分开,摇晃不定,严重者甚至难以坐稳,上蚓部受损向前倾倒,下蚓部受损向后倾倒,上肢共济失调不明显。小脑半球病变行走时向患侧偏斜或倾倒。
随意运动协调障碍:小脑半球损害导致同侧肢体的共济失调。表现辨距不良和意向性震颤,上肢较重,动作愈接近目标时震颤愈明显。眼球向病灶侧注视可见粗大的眼震。上肢和手共济失调最重,不能完成协调精细动作,表现协同不能,快复及轮替运动异常。字迹愈写愈大(大写症)。
言语障碍:由于发音器官唇、舌、喉等发音肌共济失调,使说话缓慢,含糊不清,声音呈断续、顿挫或爆发式,表现吟诗样或暴发性语言。
眼运动障碍:眼球运动肌共济失调出现粗大的共济失调性眼震,尤其与前庭联系受累时出现双眼来回摆动,偶可见下跳性眼震、反弹性眼震等。
肌张力减低:可见钟摆样腱反射,见于急性小脑病变。患者前臂抵抗阻力收缩时,如突然撤去外力不能立即停止收缩,可能打击自己的胸前(回弹现象)。
2、大脑性共济失调
额桥束和颞枕桥束是大脑额、颞、枕叶与小脑半球的联系纤维,病损可引起共济失调,症状轻,较少伴发眼震。
额叶性共济失调:见于额叶或额桥小脑束病变。表现类似小脑性共济失调,如体位平衡障碍、步态不稳、向后或向一侧倾倒,对侧肢体共济失调,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病理征,伴额叶症状如精神症状、强握反射等。
顶叶性共济失调: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共济失调,闭眼时明显,深感觉障碍不明显或呈一过性。两侧旁中央小叶后部受损出现双下肢感觉性共济失调和尿便障碍。
颞叶性共济失调:较轻,表现一过性平衡障碍。早期不易发现。
3、感觉性共济失调
为脊髓后索损害。病人不能辨别肢体位置和运动方向,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如站立不稳,迈步不知远近,落脚不知深浅,踩棉花感,常目视地面行走,在黑暗处难以行走。检查震动觉、关节位置觉缺失和闭目难立征阳性等。
4、前庭性共济失调
前庭病变使空间定向功能障碍,以平衡障碍为主,表现站立不稳,行走时向病侧倾倒,不能沿直线行走,改变头位症状加重,四肢共济运动正常,常伴严重眩晕、呕吐和眼震等。前庭功能检查内耳变温(冷热水)试验或旋转试验反应减退或消失。病变愈接近内耳迷路,共济失调愈明显。

望采纳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4
共济失调和小脑萎缩属于两种疾病,产生的症状也有所差别,但是共济失调和小脑萎缩也有可能是相互的因素,会造成相互加重、进展。小脑萎缩容易引起
第2个回答  2021-12-02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是一个比较折磨人的疾病,患者患病后走路会越来越不平衡,需要人帮忙扶着才能走路,下楼梯跟踩棉花似的容易摔倒,让家人担心,最后发展严重了就没法走路了,只能够在轮椅上度过,生活不能够自理甚至连累家人以及儿女,自己整天也会变得闷闷不乐,无心与别人交流,严重的抑郁行为,越抑郁病情就会加重越快,说话刚开始没有什么影响,慢慢就会说话大嘴巴,说话含糊不清,说快了就干着急发不出声音来,而且脾气也会变大,家人都会因为你自身的原因会远离你而去,最终只能自己独自承受着这一切,不被家人和亲戚朋友理解。刚开始吃饭喝水影响不是很大,慢慢的就会出现吃饭喝水偶尔呛咳,发展严重了就会出现吃饭喝水严重呛咳的现象,甚至有时候会咳半天都喘不上气来,严重影响生命安危,所以建议及早治疗,早治疗早恢复。

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常见症状,老年人是很容易出现的,严重的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共济失调会有很多的症状,虽然症状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但是会影响生活,那么共济失调有什么症状表现呢?

表现一:语言障碍。这个时候患者会出现说话不方便,有些大舌头,很难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并且说话十分的缓慢,声音低沉,有的时候还会出现爆发式的语言,感觉很难相处,说话很难听清楚,严重地影响到了沟通的效果。

表现二:走路姿势发生变化,因为小脑出现异常以后,人的平衡能力就会受损,然后站立不稳当,并且走路也会感觉腿部没有力气,摇摇晃晃的,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坐立难安的现象,不管是上肢还是下肢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现象,这个时候就需要家人积极的进行陪伴,要不然患者很容易出现磕碰的现象,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表现三:吞咽困难。患者常出现的现象,这是因为脑神经组织受到了损害。然后导致患者不能正常的吞咽,严重的会影响咀嚼情况,不能吃很硬的食物,要不然很难消化和咀嚼,不是因为牙齿不行,而是因为大脑的控制。

中药对症治疗小脑萎缩共济失调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补精养髓,止痛通络,修复神经,以脾、肾为根本,以健脾益气,滋补肝肾,生肌起痿,强筋壮骨为主要治则,采用人参、黄芪、全虫、龟板、当归等数十种名贵中草药,配伍千变万化,使肌肉萎缩,无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第二阶段:通脉透骨,滋养督脉,提高免疫活血镇痛,清除人体组织器官内沉积的、有害的毒素,改善脊髓的病态肿胀,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改善病灶处的脊髓、骨骼、肌肉组织细胞的活性,增强供血供氧的能力,营养骨膜增强韧带组织柔韧性,从而增强免疫力。

第三阶段:扶正祛邪,固本培元,平衡阴阳通过人体五脏“祛邪排毒”,刺激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等中枢系统,进行应激反应,促使丘脑下部-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活动增强,产生“推陈出新”,恢复代谢平衡,达到治痿之目的。
第3个回答  2021-12-02
没有不同的
治疗原则是:1.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容易取得较好的疗效。
2.促进正常发育、抑制和改善异常运动和姿势。
3.综合治疗:利用各种有效的手段对患者进行全面、多样化的综合治疗、除针对运动障碍进行治疗外,对合并的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行为异常、癫痫也要进行治疗。
4.家庭训练和医生指导相结合。
5.针对病因,辨证辨病、标本同治、调节五脏六腑、营养脑细胞、促进脑组织发育。
2.康复
(1)运动功能康复
对脑萎缩患者的功能康复,有平衡功能障碍和步态异常者最重要的是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另外还有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增强肌力训练等等,重点介绍平衡训练和步态训练:
平衡功能的训练在脑萎缩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十分重要,这些患者由于平衡障碍,影响了许多日常功能活动的进行,因此平衡的康复训练对于有平衡障碍的患者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把训练分为以下四步:①坐位平衡训练:先让患者体会坐位的感觉或用镜子矫正坐位的姿势,然后训练从有倚靠到无倚靠坐,由坐在靠椅上到做在凳子上;并学会在坐位上做前后左右改变重心的动作,加强患者承重练习及左右交替抬臀负重练习。以后练习在坐位下做上肢和躯干的各种动作,并能在外界推力作用下保持坐位的动态平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