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朗《美学原理》书摘-美和美感的社会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5
本章关键词: 自然地理环境 社会文化生活 审美趣味 审美风貌 丹纳 文艺复兴 巴洛克 唐朝

美和美感具有社会性,体现如下:

1 审美主体都是社会的、历史的存在,因而他的审美意识必然受到时代、民族、阶级、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文化教养、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

2 任何审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必然受到物质生产力的水平、社会经济政治状况、社会文化氛围等因素的影响。

其中,经济因素是最根本的、长远的因素。

1 自然地理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古希腊:温和的自然环境使人的精神变得活泼、平衡,把机灵敏捷的头脑引导到思想与行动的路上。

希腊人性格中有三个特征,正是造成艺术家的心灵和智慧的特征:

1 感觉精细,善于捕捉微妙关系,分辨细微差别,这就能使艺术家能以形体、色彩、声音、诗歌等原素和细节,造成一个有生命的总体,能在意象世界显现人生世界的内在和谐。

2 力求明白,懂得节制,讨厌渺茫与抽象,排斥怪异与庞大,喜欢明确而固定的轮廓,这就使艺术家创造的意象世界容易为感官和想象力所把握,从而使作品能为一切民族、一切时代所了解。

3 对现世生活的爱好和重视,开朗的心情,乐生的倾向,力求恬静和愉快,这就使艺术家重视当下的直接感受(这是美感的重要特点),避免描写肉体的残废与精神的病态,而着意表现心灵的健康与肉体的完整,从而造就希腊艺术(雕刻/建筑)那种绝对的优美和和谐。

泰纳“地理环境、天然景物必然会深刻影响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而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气质又必然会影响一个民族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风貌”。

梁启超:1 不同的天然景物,影响一个朝代的气象(审美风貌)。

        2 不同的天然景物,影响人们的审美情趣,产生雄浑悲壮与秀逸纤丽这样两种不同的意象与风格。

2 社会文化环境对审美活动的影响:

中世纪 哥特式建筑:充分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极大的精神苦闷。

哥特式教堂的整个建筑设计都是为了强化当时人那种恐惧、绝望而又充满幻想、渴望温情的精神状态。—丹纳《艺术哲学》

3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

审美趣味: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的,因而带有个人的色彩。刘勰“慷慨者逆声而击节,蕴藉者见密而高蹈……”。

格调or品味: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这种高雅的、纯正的审美趣味,其宗旨是赋予事物以诗意。”

审美趣味和审美格调特点:稳定性 保守性

影响审美趣味和格调的因素:1 生活环境 2 人文教育

4 审美风尚和时代风貌

文艺复兴:人的理想典型是性感的人。

巴洛克时代

洛可可时代

唐朝的“盛唐气象”:中华民族自信心和伟大生命力的反映。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