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和教育,是对孩子最好的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是永不退休的老师。所以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言传身教不可小觑。

1、

周末休息时间想去超市购物,在快到超市的一个十字路口处,指示着人行道上的绿灯还剩最后2秒钟的时候,多数行人都停下脚步,等待下一次绿灯时再通过。但却有一名大约30多数的男子,不顾红灯即将亮起,径直走向路口中央,向马路的另一端走去。

路口这端一个8、9岁的小女孩,跺着脚喊道:“爸爸,爸爸,我再也不跟你好了!”小女孩在以她的方式,责怪爸爸不讲交通规则,不顾生命安危,对红灯视而不见的违章行为。

旁边一名女子,应该是小女孩的妈妈,只听她柔声对小女孩说:“你爸这样可不对,太危险了,就是再着急也要遵守交通规则。”

路口那端的男子不知是否听到了女儿的声音。等到女儿过了马路,走近他身边,看他坦然的表情,似乎毫无羞愧之意。我猜想,这位男子日常对女儿的成长教育,是漫不经心的。

说实话,男子闯红灯过马路,没有发生事故,是他的幸运。万一另一条路上冒出一个心急的司机,绿灯亮起,迅速启动,很可能悲惨的事情就会发生。

交通事故猛于虎,我国每年因道路交通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每5分钟约有一人死亡,每1分钟都会有一人因为交通事故而伤残。好多人循规蹈矩走着,还会遭遇飞来横祸。也不知道这名男子看到身旁的女儿,看着快速通过路口的车辆,有没有后怕?

作为父母,定会为子女的出行安全牵肠挂肚,少不了叮嘱孩子过马路注意安全。只是有些人,在叮嘱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的同时,自己却忘记了身体力行,做好表率。他们也许忽略了榜样的力量,万一孩子也抱着侥幸心理,效仿他们的行为。真正发生事故时,后悔也晚了。

2、

一次和儿子高中同学的妈妈闲聊。说孩子放假,夫妻俩到学校接孩子。因孩子平时在学校住宿,放假时行李较多,接到孩子后,一家人推着行李箱,拎着大大小小的背包,穿过校园往出走。恰逢爸爸感冒咳嗽,一口痰上来,就随意吐到了地面上。

回到家后,孩子专门指出爸爸随地吐痰的不文明行为,一本正经地批评了一通,搞得爸爸一再表示今后注意。

孩子的妈妈是当趣事讲给我听的,但我听了之后却是一种畅快,心底有一种欣慰感。

孩子批评爸爸的原因,可能是觉得爸爸的行为让自己在同学面前难堪,可能就是认为爸爸的行为不妥,但他能在私下指出爸爸的欠妥之处,说明孩子的行为习惯不是粗俗无礼的。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先不说孩子将来会不会有超过父辈的成就,就思想素质方面,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我相信孩子的思想素质会越来越高。

3、

几日前湖南沅江某镇发生了一桩耸人听闻的持刀杀母案。年仅12岁的小学六年级男孩,不满母亲管教太严,因抽烟被母亲打后心生怨恨,在家中持刀将母杀害。之后,若无其事地用母亲手机向老师请假、回复微信,并谎称母亲出门。

这样的家庭悲剧,其实是缺失了教育引起的悲剧。12岁,本该是天真无邪的年龄,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新奇和向往。一个受到重视和良好家庭教育的孩子,12岁,也该是听话懂事和父母无比亲近的乖孩子。

但是案件之中的当事人,仅仅12岁,性格和行为却是如此怪癖极端。“人之初,性本善”。这出悲剧的发生,只能说,是教育的缺失,影响了孩子的人生观,歪曲了孩子辨别是非和表达喜怒哀乐的能力。

4、

几乎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长大后能够出人头地。但做人的根本,是成才先成人。

也有人,对教育孩子存在着误区,认为只要有学上,就算是受到了教育。上学受教育固然重要,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是不可或缺的。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非常重要。作为父母就算再忙,也不可忽视孩子的成长教育。

董卿在央视《面对面》的一期节目中说过:“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孩子的模仿力极强,父母的言行举止、家庭氛围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性格。父母谦和友善,孩子就是友好和善的;父母粗暴无礼,孩子就是偏执暴躁的;父母宽厚待人、心怀感恩,孩子必定会感恩他人。

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有教养的孩子背后站着有修养的父母,熊孩子的背后往往站着不合格的家长。

还有一些留守儿童,迫于种种原因,是由爷爷奶奶照顾陪伴的。老人对隔代孙辈的溺爱,或是精力和知识水平的限制,好多事情由孩子听之任之,其实对孩子的成长并无益处。

5、

我认为对于一个未成年孩子,爱他们的最好方式是陪伴。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关爱和重视,让孩子对周围的一切不会害怕,更能随时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思想动态。父母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的成长才不会偏离家长希望的轨道。

孩子上学之后,家校联手,用心培育,为孩子创造一个稳定健康的学习成长空间。我们不能要求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都出类拔萃,但应要求孩子成为一个懂事理,尊长辈,将来能自食其力的人,不成为社会的包袱,家庭的负担。

总之,孩子的教育,应从提高思想素质做起,从少年时代抓起。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退而求其次,一个拥有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孩子 , 起码不会做出过分的不合规矩的行为,更不会对父母师长的管教怀恨在心,伺机发泄。

孩子,是坠入凡间的天使,是父母心头的希望。耐心陪伴和教育,天使将永远是天使,是温暖父母内心最灿烂的阳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