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骨就能救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0

生命源于健康的骨骼

到底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个问题争了几千年,一直没有定论。那么,孕育生命之初,究竟是先形成心脏,还是先有骨架呢?这个答案是肯定的,生命之初,骨架先造形。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胎儿在母体四周左右,脊柱的雏形已经开始长成,而这个时候,心脏细胞才是一个小疙瘩。而后各种器官逐步发育。

既然上帝为我们的生命源起做了如此安排,当然是有他的道理的。正如所有的植物在成长过程中必定先长枝干,后长叶,接着开花一样,人体只有在长好了脊椎这一「枝干」之后,才能生长出茂密的分枝和树叶。

换言之,如果在胎儿时期,脊柱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成分,就必然会造成它的发育不良,进而影响出生婴儿的体质健康。更重要的是,如果小生命在娘胎时就脊柱发育不正常,出生后必然会带来许许多多的健康问题,如大脑发育不健全、智力低下、器官功能不全、四肢先天缺陷等。

试想,当一个胖乎乎的小生命啼哭着来到这个世界时,爸爸妈妈乃至他们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哪个不是心里乐开花。然而,有人欢喜有人忧,刚当上爸爸妈妈的欣喜之情还没减退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的小宝贝是一个不健康、有缺陷的婴儿,那种痛苦又让人多么无奈。

广西某工厂一对年轻夫妇,二○○二年初登记结婚,这一年年底生了一个体质虚弱的孩子,头三年,夫妇俩先后花了数万元给小孩求医看病。小孩算是保住了性命,但也落下了残疾,到了四岁多才学会走路,而且是一脚高一脚低地跛行。到我这来看病时,这个小孩已经七岁多,不仅走路不正常,还说话结巴,日常生活不能自理,包括大小便都要父母帮忙。因为这个毛病,上幼稚园,园长都不收,父母只能请来保姆长年累月地照看他。这一个先天残疾的小孩,给年轻的父母亲乃至全家人带来了长久的痛苦和沉重的负担。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残疾儿出生,他们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同时,也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究其原因,发育是胎儿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成分或受到外邪袭体,造成脊柱不良,最终影响了出生婴儿的体质。

顺其自然,这是我们常说的话。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顺应自然规律,养生健身也不例外。自孕育生命之初开始,对骨骼,尤其是支撑整个身体的脊柱,千万不要忽视它的功能与作用。正是养生之重在于骨,身体健壮才巩固。养生须从养骨开始,养好了骨骼脊柱这个核心功能作用,再对附在骨骼上的各种器官进行调养,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骨从中轴线开始

熟悉北京的人都知道,从永定门到钟鼓楼,是老北京的中心位置,被人们亲切地称呼为「北京中轴线」,它同时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中轴线」本是中国古代建筑里的一种专用词汇,在中国建筑史里面,人们习惯把大建筑群中统率全域的轴线,称为「中轴线」。由于中轴线的成功运用,我国古代建筑取得了辉煌伟大的成就和效果,比如故宫和老北京的四合院,始终令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穿梭于世界各地的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有人说,中轴线最宝贵的要点,就是它驾驭了人类创造物中最核心的部位,使之始终居于人类创造物的核心位置。并认为只要坚持了这一点,整个创造发明就会独具一格,长留天地之间。

人体也有中轴线,在人体这个伟大的「建筑系统内」,双腿、双手和头不正像一个小四合院一样,围绕着脊柱这根中轴线左右对称地分布排列吗?正像一所房子,要建得牢固,稳如泰山,就必须得找正中轴线,将重力均衡分布一样,养生也要从人体的中轴线开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身体中轴是脊椎,它是人体的第二生命线。要知道,人体所有软绵绵的内脏组织与器官都是要靠骨骼系统「悬挂」起来,而脊椎正是这些骨骼系统的支架,它上顶着头颅,下基于骨盆,中间还要支撑躯干,对人体切切实实地起到一个大梁的支撑作用,试想,如果「大梁」脊椎出了问题,那人体岂不是要散架?

脊柱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

脊柱,位于背部正中线上,由七块颈椎、十二块胸椎、五块腰椎、一块骶椎(由五块骶愈合为一块)、一块尾椎(由四块尾骨愈合为一块)组成。其实,它除了是「人体的大梁」,起到支撑、承重的作用,还是人体全身神经的高速通道。大脑和脊髓都是人体的中枢神经,其中,人体有三十一对脊神经分别从脊椎的椎间孔穿出并贯穿全身,调节支配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大脑(司令部)发出的所有指令,都必须首先通过脊椎,才能传送到全身各部分;而发向大脑的任何资讯,最终也都需要汇集到脊椎之后才能上传到大脑。所以如果脊椎这条通道出了问题,你的身体就像没有了指挥官的散兵游勇,不听使唤,而大脑也陷入光杆司令的尴尬境地。

脊椎骨是一个中空的管道,椎管内有脊髓、脊神经、植物神经、动静脉等。人体每个部分的末梢神经,也都随着骨骼而行,如果骨骼发生问题,尤其是脊柱发生错位,使生理弯曲改变,该弯的地方不弯,该直的地方却弯了,身体往往就容易陷入亚健康或慢性病的状态。例如,脊椎骨位置的改变使椎间隙变小,挤压里面的神经,引起一系列的感觉运动障碍和脏腑生理机能改变,造成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前面是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谈脊柱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而从中医角度看,脊柱也是大有说道的。

中医最著名的典籍《黄帝内经》,在描述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时候,用了这样的话:「(督脉)起于小腹,出于会阴,延脊柱内上行,经项入脑达顶。」、「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支者,从巅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膊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入膕;其支者,从膊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从后廉下合膕中,以下贯踹内,出外踝后,循京骨至小指外侧。」

从这段话中不难理解,督脉和膀胱经这两条经脉都是与脊柱平行分布的。按照中医理论,脊柱就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的通路,外邪或脊背损伤的 *** 可通过经络的传递作用而影响脏腑功能,使其循行所过的组织器官功能失常,从而出现相对应的症状。

足太阳膀胱经就在脊柱两侧分布,分别旁开脊柱正中线两侧一点五寸或三寸(食指到小指四指并排为三寸,即本人同身寸)。医书上说,它所主病症有头痛、脊背疼痛、腰痛、膝关节疼痛、膝痛、足跟痛等等。这些正是现代医学中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等疾病所表现出的症状。

督脉,大家就更不陌生了,武侠小说里面的高人们动不动就打通任督二脉。所谓督脉,其实就是一条运行于人体后背的经脉。它从尾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在脑后的风府穴处进入脑内。现代医学的脊髓型颈椎病和脊柱脱位等引起的脊髓损伤,均是督脉这条线上的。

换句话说,脊柱健康关系着我们全身的健康。人体从头到脚的各个部位都与脊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脊柱的伤害会通过神经或经络传达到脏腑与四肢。早期的头痛、头晕、视力下降、颈部僵硬、多梦、失眠、口渴、心烦、耳鸣、耳聋、胸闷、气短、肩胛酸痛、腰膝酸软、全身乏力、反应迟缓、腹部胀痛、小便困难、便秘、腹泻、肥胖、消瘦、男性阳痿、女性月经紊乱等亚健康、慢性病大多跟脊椎的问题有关。

而同时,当某一器官不健康时,也可以从脊椎骨上找到其异常之处,且直接通过养护脊椎的方法拔除病根。比如肾虚证,是很多中老年人都存在的重大健康问题。人到中年,腰酸背疼、精神不振、容易疲劳、睡不好觉、 *** 减退等一系列症状都找上门来了。脊椎调理为什么能够治疗肾虚证呢?原来,在中医理论里,肾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储藏着人体的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而这些肾精能够化生骨髓——肾主骨生髓,维持人体的生长发育。脊椎调理其实就是通过一个反向 *** 的方式作用于肾脏,使肾脏的功能恢复正常,肾阴肾阳和谐平衡,从而改善肾虚的状况。

通过脊椎调理肾虚的方法:

用掌根推脊柱两侧的膀胱经五到六遍。点按脾俞、胃俞、膈俞、肾俞、气海俞、腰阳关、委中、足三里等重点穴,每穴一至二分钟。拍打督脉五至六遍。

此外,还要兼做强肾健身操和脚心 *** 操等运动。通过强肾健身操的锻炼,达到活动腰膝,益肾强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多做一些 *** 脚心的 *** ,中医认为,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 *** 涌泉穴,可益精补肾,防止早衰,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增进食欲,强身健体。

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讲究饮食,才能达到养肾护肾的效果。比如,多喝水,预防肾结石;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注意劳逸结合,无力疲乏时多吃含铁、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木耳、大枣、乌鸡等;平日护肾要适当吃板栗、海参、人参、家鸽、韭菜等。

此外,还要兼做强肾健身操和脚心 *** 操等运动。通过强肾健身操的锻炼,达到活动腰膝,益肾强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多做一些 *** 脚心的 *** ,中医认为,脚心的涌泉穴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 *** 涌泉穴,可益精补肾,防止早衰,舒肝明目,清喉定心,促进睡眠,增进食欲,强身健体。

在日常生活中,必须讲究饮食,才能达到养肾护肾的效果。比如,多喝水,预防肾结石;性生活要适度,不勉强、不放纵;注意劳逸结合,无力疲乏时多吃含铁、含蛋白质的食物,如木耳、大枣、乌鸡等;平日护肾要适当吃板栗、海参、人参、家鸽、韭菜等。

《养骨就能救命》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