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上位,赵匡胤的旧部为何不支持他的儿子?

如题所述

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赵光义为了证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见的“金匮之盟”一说,说赵匡胤生前承诺母亲杜太后,日后将帝位传给光义。因此,按照这一说法的话,宋太祖赵匡胤临终前,已经决定将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赵光义。

不过,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封建王朝,虽然兄终弟及的情况却有不少,但是,大部分时候还是优先选择父死子继。比如在明朝时期,兄终弟及的情况,往往是建立在皇帝没有子嗣的前提上。那么,问题来了,赵匡胤去世前,为何不让25岁的儿子赵德昭继位,反而传位给赵光义呢?


首先,在一些人看来,赵匡胤之所以让弟弟赵光义即位,是因为北宋之前的五代十国时期,幼子继承皇位的话,往往是江山社稷不保。比如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柴荣去世,六岁的周恭帝柴宗训继位。仅仅一年后,也即显德七年(960年),在黄袍加身的陈桥驿兵变后,柴宗训被迫禅位给赵匡胤,后周灭亡。

因此,在一些人看来,吸取五代十国的教训,成为赵匡胤选择兄终弟及的重要原因。但是,在赵匡胤去世前,他的儿子赵德昭已经25岁了,这和周恭帝柴宗训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也即一个是成年,另一个只能说是幼年了。换而言之,20多岁的赵德昭,理应具有驾驭权臣,力保北宋江山的能力。不过,赵匡胤依然选择将江山交给赵光义,这只能说明相对于赵光义,赵德昭还是存在不足的地方。


北宋建立后,赵光义被封为大内都部署,加同平章事、行开封府尹,再加兼中书令。进占太原之后,赵光义又被改封为东都留守,别赐门戟,封晋王。根据五代十国时期的惯例,担任亲王+都城府尹之人,往往就是皇储的人选。比如广顺三年(953年),柴荣被加封为晋王,并入朝任开封府尹兼功德使。一年后,郭威去世,柴荣按照遗诏,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所以,非常明显的是,宋太祖赵匡胤在生前就已经确定赵光义为自己的继承人了。只要赵光义不犯什么不错,赵匡胤不会轻易废立他的皇储之位。与此相对应的是,开宝六年(973年),宋太祖授任赵德昭为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虽然赵匡胤册封给赵德昭的官职不低,比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一职,意味着赵德昭可以像宰相一样参与朝政。但是,赵匡胤一没有将赵德昭封为太子,二没有将其封为亲王,反而是将自己的弟弟赵光义封为晋王,这说明赵匡胤一开始没有将赵德昭作为继承人来培养。对此,在笔者看来,因为经历了五代十国的风风雨雨,见过了太多武将篡位的例子,所以,赵匡胤显然担心年轻的赵德昭控制不了北宋的武将。

尽管赵德昭已经20多岁了,但是,光有年龄是不够的,想要成为赵匡胤的继承人,手段、谋虑、经验等,都是缺一不可的。在这一点上,和赵德昭不同,赵光义参加陈桥驿兵变,拥立其兄赵匡胤为帝,也即赵光义直接参与甚至谋划了陈桥驿兵变。


最后,在北宋建立后,赵光义先担任殿前都虞候,领睦州防御使,不久领泰宁军节度使,也即出生于行伍之中的赵光义,显然更能驾驭北宋拥有兵权的武将。虽然赵匡胤通过杯酒释兵权,已经在削弱北宋初期的武将了,但是,五代十国时期武将权力过重的情况,不是短时间内就能改变的。因此,赵匡胤需要能力更强的赵光义来继续保持对武将的制衡,防止五代十国时期的案例重演,再加上北宋初期,周边还存在不少强敌,这让赵匡胤首先考虑的是北宋的生存问题。

从这一角度来看,让缺乏经验和谋略的赵德昭继位,无疑是一个高风险的选择,而让赵光义继位,则是一个风险较低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宋太宗赵光义继位后,迫使吴越王钱俶和割据漳、泉二州的陈洪进于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纳土归附。次年亲征太原,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此外,赵光义还改变了唐朝末年以来重武轻文的策略。从一点上来看,赵光义所取得的成绩,确实没有辜负兄长赵匡胤的期望。对此,你怎么看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6

赵匡胤是开国皇帝里,最无奈的一个。因为他的皇位没法子传给自己儿子,只能传给自己的弟弟,显然这是被动的。

有人问赵匡胤的亲信们为什么没有站出站支持赵匡胤的儿子呢?赵匡胤的确有亲信,

第一波亲信就是杯酒释兵权的那帮老将,人家正在农家乐里搓麻将呢!第二波亲信,就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了。

可以说赵匡胤最大的亲信,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

赵光义是朝中百官之首,被封为晋王,位居宰相之上。他要做皇帝,谁能拦得住?他俩侄儿赵德昭和赵德芳,完全没有能力压制他。


01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把一帮老伙计都给提前赶下岗了。

要么说赵匡胤自己也是活该,哪个开国皇帝没有自己的一套班底呢?赵匡胤本来也是有的,以石守信、高怀德等大将为首的武将团队,正是赵匡胤起家的老本。

可是我们要知道,赵匡胤本人是靠什么起家的,他是篡夺了后周的江山,以武将的身份造反夺取的皇位,这件事他的那些手下们可都参与了。

守信累任节镇,专务聚敛,积财钜万。尤信奉释氏,在西京建崇德寺,募民辇瓦木,驱迫甚急,而佣直不给,人多苦之。子保兴、保吉。---《宋史》

赵匡胤自己做了贼,当然心里就有鬼了。他认为但凡武将,都有可能像他一样造反称帝。可是他也不愿意杀掉自己的这帮老伙计,所以就把他们喊到一块儿喝酒。


在酒宴上,赵匡胤直言,他们个个手握兵权,将来造反了怎么办?这帮人一个个把脑袋都磕破了,表示不可能。

赵匡胤却叹了口气,表示:现在的确不可能,毕竟你们都是忠心的,但是咱赵匡胤何尝不是对后周忠心耿耿呢?

咱可是被你们这帮手下人强行给推上皇位的,难保你们这些大将的手下人,不会把你们也推上皇位。

赵匡胤的话一下子点醒了在场所有人,他们都明白,只有交出兵权,才能免除皇帝的猜忌。

第二天赶早,以石守信、高怀德两位大将为首的一干武将,全都跑去赵匡胤那儿交兵权去了。

赵匡胤还浑然不知地摸摸头,表示:这是干什么?我又不是信不过大家。

一边说这话,一边笑呵呵地把他们的兵符给收了回来。

这帮老伙计都被赵匡胤剥夺了军权,从此以后在老家只管敛财,而且表现得十分蛮横不讲理,名声都不是很好,赵匡胤得知以后,反倒是对他们宽心了,他就担心这里面有人名声好,得人心。


02晋王赵光义手段非常,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赵匡胤是暴毙而亡,他的死因呆子都能看得出来。之后这皇位就空了出来,赵光义想都没有想,一屁股就坐在了龙椅之上,表示要登基称帝了。

要是换成别人,赵光义早就被赶下台了,可是他是赵光义,是赵匡胤最信任的心腹,也是赵匡胤的亲弟弟。

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改京兆尹,移镇永兴,兼侍中,始封武功郡王。诏与齐王廷美自今朝会宜班宰相之上。---《宋史》

赵匡胤在的时候,赵光义就位列宰相之上,是群臣的领头羊。现在赵匡胤没了,天下还没有完成统一,赵光义显然是最合适的继承人。


赵光义坐上皇位以后,手段是比较高明的,他恩威并用,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把周围的人打得服服帖帖。

首先,赵光义将侄儿赵德昭封为京兆尹兼任武功郡王,地位在百官之上

,侄儿赵德芳被封为山南西道节度使。弟弟赵廷美被封为开封府尹、齐王,地位也在百官之上。这么一来弟弟和侄儿都没话说了。

其次,赵光义将赵匡胤和赵廷美的子女,都称之为皇子公主,地位和自己的儿子女儿一模一样。

这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赵光义将来可能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侄儿。

再者,赵光义将赵匡胤留在朝中的旧部比如薛居正、卢多逊等人全都加官进爵,并且大肆封赏他们的子孙。

以此告诉他们,赵匡胤给不了你们的,他赵光义可以给,一下子就堵住了这帮人的嘴。

最后,赵光义赦免了赵匡胤在位期间的不少犯官,有些还让他们官复原职。

在科举考试方面也做了点小动作,录取人数比赵匡胤在的时候,多了两倍。以此获取天下士子的人心。

这一套组合拳,你一点招架的想法都没有。故布疑阵,让侄儿和弟弟都闭嘴了,笼络人心,给了赵匡胤在朝心腹们大量好处,开科取士,笼络了天下读书人,释放犯官,得到了基层的拥护,我就想问,还有谁反对他做皇帝?


03赵匡胤的俩儿子也没什么太大的出息。

赵匡胤生前没有立继承人,因为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武将出身,身体那么好,才不过50岁,怎么可能暴毙呢?

所以他的俩儿子赵德昭和赵德芳,其实也没有急着争夺皇位,因为他们也觉得往后的日子长着呢。

四年,从征幽州。军中尝夜惊,不知上所在,有谋立德昭者,上闻不悦。及归,以北征不利,久不行太原之赏。德昭以为言,上大怒曰:“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德昭退而自刎。上闻惊悔,往抱其尸,大哭曰:“痴儿何至此邪!”赠中书令,追封魏王,赐谥,后改吴王,又改越王。---《宋史》

按道理来说,应该是赵匡胤活着的长子赵德昭来做皇帝。可是赵德昭没这么大的胆量和本事,他当时连王爵都没有被封,所以手里的权力极为有限。

在赵匡胤看来,他希望循序渐进,让儿子逐渐从基层慢慢成长起来,这样更有利于接班。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才培养了一半,自己就先走了。

从地位上来说,节度使身份的赵德昭,是没办法跟晋王身份的赵光义相抗衡的。他也没这个胆子,更没有一帮人愿意追随他。

哥哥赵德昭都不敢想的事情,弟弟赵德芳又能怎么办呢?所以说赵匡胤的确是后继无人,这俩小娃娃,根本就不是赵光义的对手。


当大家对赵光义继承人的身份感到疑虑的时候,赵普为了表忠心,立刻编了个金匮之盟的故事。故事中赵光义和赵匡胤的老娘杜太后表示,将来赵匡胤百年之后一定要把皇位传给他弟弟赵光义,因为国家需要成熟的君主。

这话一点也不错,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成熟的君主来治理,才能比较稳妥。她的意思是,不希望老赵家重走后周老柴家的老路。

不过故事还有后半段,那就是赵光义百年之后,还要把皇位传给赵匡胤的儿子。这件事成为了赵光义的心病,但是也成为了赵光义对付俩侄儿的最好武器。

这俩侄儿心想,只要能等着,等到老叔归天了,这天下岂不就又回到自己手里了么?所以他们就耐心地等着,也就没有急着跟赵光义撕破脸。

结果赵德昭被逼自杀,赵德芳离奇去世,赵光义终于松了口气,笑呵呵地把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赵恒。所以说年轻人,实在是太天真,这种鬼话都会相信。

第2个回答  2020-10-24
因为大家都怕赵光义,而且赵匡胤的儿子太小,也没有办法上位。如果旧部强行让他儿子上位,宋朝有可能会大乱。
第3个回答  2022-04-10
赵匡胤的一部分旧部也想支持他的儿子,可是赵光义,已经掌握皇宫内外大权,跟他硬刚,未必是他对手,成功了不过是加官进爵,可是如果失败了自己和自己家人全都会有牢狱之灾甚至掉脑袋,并且,赵光义也是有一定政治头脑的人,只要不跟他作对,只要效忠于他,这些旧部的荣华富贵身份地位依然,保持不变,换句话来说,无论谁当皇帝,对于这些,下属来说,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不要影响了自己利益才是真的
第4个回答  2020-10-24
主要还是因为赵匡胤的旧部没有实权了,无法对抗赵光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