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临终之时,托孤四位大臣,为何只有霍光走上了权力的巅峰?

如题所述

汉武帝临终之时,给他的儿子汉昭帝选了四个辅政大臣——2个“车夫”,1个“马官”,1个“财政部长”。这里面既没有所谓的“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的影子,也没有一个是被证明过有出色治政才能之人。



甚至,有人认为所谓的武帝托孤实际上是一场四个人导演的政变,而接下来在几个人之间也确实发生了一场政变,结果是只有霍光一人走上了权力的巅峰,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一、武帝的托孤标准

公元前87年二月十二乙丑日,病重中的汉武帝将年仅8岁的幼子刘弗陵立为皇太子。次日,任命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驸马都尉金日磾[jin mì dī]为车骑将军,太仆上官桀为左将军,搜粟都尉桑弘羊为御史大夫,诏命四人共同辅佐幼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汉武帝的这四个辅政大臣原本的官职都不高,霍光和金日磾主要负责的是汉武帝的銮驾,霍光负责正车,金日磾负责副车。



上官桀还好一点,位列九卿,官拜太仆,负责皇帝的舆马和马政,而他擅长的也刚好是养马。四个人里面能力最突出的是桑弘羊,汉武帝后期的很多经济政策都是出自于他手,只不过他犯过几次错,所以官职没升上去,到托孤之时只不过是个搜栗都尉,但是干的却是大司农的活,算是汉武帝手下的财政部长。



所以,很显然,在汉武帝选择辅政大臣的标准里,能力并不是最主要的。毕竟此时的刘弗陵年仅8岁,一切的权力都将掌握在辅政大臣手里。为谨慎起见,汉武帝最看重的只能是——信任。


霍光是骠骑大将军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儿子,两个人看起来天差地别,但是在汉武帝这里却非常类似。




他们都在宫中服侍武帝数十年之久,而且每每武帝所安排的事,他们都能做得妥妥当当,从未犯过大的错误,对于汉武帝这样一个比较挑剔的人来说,二人所作所为殊为难得,所以,他们是汉武帝最信任的人,只不过因为金日磾匈奴人的身份,才让他屈居霍光之下。

桑弘羊早在武帝当太子的时候,就是他身边的伴读书童,可以说是武帝看着他一点点成长起来的。而上官桀则是凭借精湛的演技取得了武帝信任,比如武帝出游,风大他把车盖拿下来给武帝挡风,下雨他给武帝挡雨,马瘦了他说因为武帝身体不好、无心养马等等。


虽然说武帝对他们四个都非常信任,但是他们是不是都值得信任呢?我们还要再看一看他们接下来都做了什么。


二、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根源

我们再来看一下武帝给这四个辅政大臣封的官职:


1、霍光: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2、金日磾:车骑将军


3、上官桀:左将军


4、桑弘羊:御史大夫


可以看得出来,尽管说四个人都是辅政大臣,但是相比之下,霍光的权力却要比三个人加起来还要大,他可以说是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甚至行使着代皇帝批阅奏折、审理上书的权力,而其他三个人与其比起来,则要逊色得多。换句话说,其他三个人如果有什么政治诉求的话,首先是要经过霍光批准的,一旦霍光无法满足他们,政治裂痕的产生自然也就不可避免了。



三、政治裂痕的产生

由于金日磾在汉武帝死后一年便去世了,所以也避免了参与这场政治斗争,问题主要集中在上官桀、桑弘羊以及另外两个皇戚的身上。


他们都有些什么政治诉求霍光没有满足呢?我们来一一聊聊看:


1、上官桀


公元前83年,汉昭帝刘弗陵十二岁,他的姐姐鄂邑盖长公主(汉武帝之女,受武帝之命在宫中照顾年幼的昭帝)开始为他选后。这时,上官桀便动起了脑筋,他和霍光本就是亲家,他的儿子跟霍光的女儿生了一个女儿上官氏,此时年仅5岁,而上官桀却希望这个女孩能够进宫当皇后。结果,被霍光以孩子太小为由一口回绝了。


2、鄂邑盖长公主


盖长公主的夫君盖侯王充耳死了以后,她就养了一个面首叫丁外人。


上官桀在霍光那里碰了钉子以后,就想起了他的儿子上官安跟丁外人关系不错,于是就通过丁外人的关系联系上了长公主,成功将上官氏送进了官,而条件就是帮助长公主,为丁外人打开封侯之路。(按照西汉惯例,公主一般是配列侯的,丁外人如果能够封侯自然身份也就转正了)


然而,不但丁外人封侯的诉求也被霍光给否了,连当个官的要求也没能得到满足。



3、桑弘羊


从资历、功劳、能力等几方面来讲,桑弘羊自认都是在霍光之上的,所以他一向对霍光爬到自己头上不太服气。看着霍光时不时地提拔人上去,桑弘羊也想让自己同族子弟沾沾光,结果,每次他提出要求,霍光都给搁置了,两人的嫌隙自然也就越来越深了。



4、燕王刘旦


确切来说,燕王刘旦(汉武帝三子)并不是对霍光不满,而是对父亲汉武帝和弟弟汉昭帝。明明他才是武帝尚在的最年长的儿子,却没能当上继承人,所以他一直认为是父亲偏心,对弟弟的仇恨更是越来越大。

虽然刘旦与上面三个人恨的人略微有些不同,但是追求权力的目的却是一样的,所以很自然的四个人便走到一起成为战略盟友,奔向他们的战略目标——”除掉霍光,推燕王称帝“。


四、”反霍光联盟“的失败

”反霍光联盟“最初的想法还是很简单的,只要忽悠一下小皇帝刘弗陵,就可以轻松把霍光拿下了。于是,由上官桀等人准备霍光的”反面材料“,再借燕王刘旦的名义,趁着霍光不在的机会,找汉昭帝弹劾霍光。


计划看起来确实挺顺利,他们很轻松就把奏折送到了汉昭帝刘弗陵的手上,可问题是他们实在是太低估这个小皇帝了。当时年仅十四岁的刘弗陵直接在朝堂之上,表明”霍光是忠臣,奏书是假的“,不但保全了霍光,还给燕王刘旦等人留了面子,简直一举两得。



不过,”反霍光联盟“显然并不打算善罢甘休,既然小皇帝这里无法打开突破口,那就直接找霍光下手吧。


于是,他们便计划由一直躲在暗处的鄂邑盖长公主出面邀请霍光到府上饮宴,并在宴席之上将霍光杀死,再进宫控制小皇帝,迎燕王刘旦入京称帝。可是,计划最终还是败露了,不但霍光没被杀,反而上官桀、桑弘羊被灭族,燕王和长公主畏罪自杀。


至此,当初武帝留下的四个辅政大臣,仅仅剩下了霍光一人,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权倾朝野的那个人。



复盘整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得出来,之所以霍光会成为站在权力巅峰那个男人,一方面是因为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犯错误给了他机会,另一方面也跟武帝当初的安排不无关系。


正因为武帝赋予霍光的权力得不到有效的制衡,才保证了霍光可以更加自如地应对。当然,也正因为武帝的这一安排,才保证汉室江山没有走上歪路。依照上官桀的计划,他是打算在燕王进京之后除掉他,自己当皇帝的。



反观霍光,虽然此后独揽大权十余载,废立过皇帝,却并未有过代刘称帝的迹象。汉武帝终究没有看错霍光,后来的孝宣中兴,其中也有霍光不小的功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5
因为霍光握有军权,其他几个大臣都是文臣,不能撼动霍光的权势,所以霍光可以走上权力巅峰。
第2个回答  2020-11-25
因为霍光的权力更大,而且也更有计谋,能够通过限制其他大臣的权力来让自己掌权。
第3个回答  2020-11-25
其他三位要么早早病逝,要么被霍光除去了。
第4个回答  2020-11-23
因为另外几位都早死了,上官桀、桑弘羊是以谋反罪被他除掉的,金日磾是病死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