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北漂着就慢慢回家了?

如题所述

今年,我已然大学毕业8年了。回首8年的职业生涯,最为怀念的莫过于北漂那一年。

2012年6月30日,我结束了在武汉四年的求学生涯。

我深深记得那天中午,艳阳高照,照得人心里都热烘烘的。

我把被子和喜欢的书籍打捆给快递公司后,就前往火车站,坐上了去北京的列车。

一个月前,我找了一份工作。关于教育的,按照教育公司的规定,先去培训,然后参加工作。

一、关于工作

1.第一份工作(其实,算不上是工作)

凭我的直觉,这家教育公司不太靠谱,之所以答应他们,也是为了能够到北京之后,有个落脚之地。

到了北京,我们被安排在海淀区的一所职业学校培训。与我一起参加培训的有来自全国各地大学毕业生。其中不乏名牌大学毕业生,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当然,也有一些来自不起眼学校的学生,譬如,某省师范学院。

培训的内容,大底是如何掌握学生的心里?如何教育学生要努力学习?其中,任课老师力劝学生用功学习的一条理由,至今我还记得:她说,你对学生说,你和你的同学都长大了,你的同学用功读书,成了社会的上流人物,而你,一无所成,为了生活,迫不得已做了送水工。一天,你去送水,房门打开一看,原来是你曾经的同学,你想想,那时候的窘态。

教育培训机构的用意很明显,就是集各地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于一炉,然后,从中选择适合从事教育培训工作的优秀分子。

两个星期培训之后。周末,我们开始给学生的家长打电话,根据培训的那套内容,按照培训机构提供的电话号码,挨个给学生家长打电话,劝学生的家长送孩子到我们的教育机构参加培训。

因为一开始就有心里准备,所以我并没有打算在这家教育机构干下去。所以,每当有空的时候,我就会在网上投送简历,以期找到更好的工作。


我的“北漂”生涯:只坚持了一年,就悄悄溜回家了

我给学生家长打电话的效果不太理想,果然,在七月中旬,培训机构淘汰的那些人中,就有我在内。

尽管我没有心思在教育机构做下去,但从小到大,除了谈恋爱之外,其他事情,几乎没有被谁拒绝过。在培训机构通知我的那一刹那,我有些失望。

好在过了两天,我投的简历就有了音信,好几家公司来电要我去面试。

2012年7月21日,北京突然大雨倾盆,我冒雨参加了一场面试。之后几天,又参加了几场面试。

7月26日,我接到电话,翌日,终于到了一家建筑软件公司工作。

2.第二份工作

建筑公司试用期3个月,合同签署每月转正工资4000元,试用期按80%发放。但因为安排的有夜班,所以每月工资加起来,接近4000元。一个月后,我拿到那人生第一份工资。留在教育培训机构的那些同学跟我反馈,他们的工资没有发放,纷纷开始另谋出路。我暗自庆幸,幸亏自己当初被离开了,否则要喝西北风了。也佩服自己当初的眼光,说那培训机构不靠谱,竟是那样准确。当初离开带给我的阴霾一扫而空。

在建筑软件公司第一个月几乎是学习,第二个月,就开始解决软件的各种问题,包括解答客户的疑问,给北京买软件的客户送货上门。


我的“北漂”生涯:只坚持了一年,就悄悄溜回家了

公司在北京四环,环境不错。可我并不太珍惜,公司规定,上班期间,不准浏览互联网,我置若罔闻,该玩的还玩,被抓住几次。

公司一直容忍我。第三个月,我已经被多次谈话,但我忍不住还是上班期间偷偷上网,又被抓住。部门经理不找我谈话了,转而直接由HR找我谈。我一点也没觉得事情的严重性。HR是一位接近50岁的中年男人,他循循善诱,希望引导我安心工作。我没有听进去,仰起脖子,不爱听。HR说,如果你不想做了,也可以走。我说什么时候可以走。HR愣了一下,显然别我这句话激怒了,他说,你现在就可以走。

我开建筑软件公司在10月20日左右。没错,差几天就该转正了。

3.第三份工作

在重复投递的简历中,我开始怀念建筑软件公司了,开始有一点懊恼工作中太过任性了。

11月初,我还没找到工作,开始慌了。天无绝人之路,正在我惆怅的时候,又陆续接到两家公司的面试机会。

最终,我选择在一家国有企业工作。这家国有企业负责央视系统运维,工资跟在建筑软件公司的差不多。

进入这家公司后,开始也是学习,一个月后,就正式投入工作了。

因为这份工作,我得以进入中央电视台。2013年春晚,我和参加春晚的所有艺人、明星在同一栋楼度过。


我的“北漂”生涯:只坚持了一年,就悄悄溜回家了

二、辞职回家

2013年春节,是我人生第一个没有在家过的春节,回想以前,有些留恋。4月,我所属省份开始招录公务员考试,我想回去考试,也想回老家看看。于是,我向主管请假20天,主管说,你去考试,可以理解,最多请假一个星期,没有请假20天的。既然不批,我就干脆辞职了。

其实,我请假20天,实际上是想打一个两全其美的算盘。回去后,如果公务员没有考上,省城又无合适的工作,那就回来接着上班,如果考上了或者那边有更合适的工作,就留在省城。事实上,辞职在我心中,并非一时冲动,而是长期考虑的结果。

为什么当初豪情万丈去北京,准备闯一番事业,最后却要仓皇离开呢?难道忘记了当初的梦想了吗?当然没有?但我确是有更深层的原因。

1.在北京工作,心里没底,前途渺茫,归属感几乎没有

我只是一个本科生,在北京要想落户,难之又难。而且,从事运维工作,日复一日,技术含量低,上升空间狭窄。我身边不要说家乡的朋友,就连西部省份的同事都没有。我的同事中,大多数是北京人,有少数是东北人,尤以内蒙居多。别人说的普通话都很标准,我偶尔一句家乡话,大家都听不懂,尴尬无比。

2.没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我自然是懂的。但操作层面,我实在是不够的。

工资虽然比上学时的生活费多很多,可消费也随之而增多。

首先,就是房租。为了少付房租,我把房子住在一个城中村,每天转乘两趟地铁,1号线和13号线,下班,先乘1号地铁,转13号到回龙观,再乘坐公交车到村中。一去一回,要3个多小时。

早上为了8点半准时赶到公司,我每天要6点20分起床。

晚上6点下班,我大概8点回到家,随便吃个饭,已经10点了。草草洗漱,昏昏睡去,第二天早上6点过起床,周而复始,对一个刚参加工作的人来说,整个人疲惫不堪。

时间越久,就越厌倦,越厌倦,就越想不干了。

3.客观原因

当时在北京,每天都在报道PM2.5,今天如何?明天如何?


我的“北漂”生涯:只坚持了一年,就悄悄溜回家了

每天到网上了解关于PM2.5的状况,又查得英国当年雾霾的结果。越发不想留在北京。

以上3条原因,可以说,每天都在我的脑海盘旋,短暂的时间内,又找不到排遣之道路,每思之一刻,就多想离开一分。

所以,我离开北京,到我所属省份的省城,名义上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实际上是我离开的借口。

三、北漂之反思

在上大学的时候,我听到不少北漂的故事。听到他们那些吃过的苦,受过的累,饱含的委屈都成了后来成功的阶梯。

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到了北京,切身体会到“北漂”的不易。曾经那些激励我的故事顿时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今,我回到自己的省份,我渐渐明白,北漂不易,回家又何其不难。人生没有容易二字,每前进一步,都需要付出相应的努力和汗水,天上不会掉馅饼。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时常想起我北漂的日子,那么苦,那么累,但那是和理想相伴。嘴角不自觉会露出一丝微笑

回来后呢?理想就渐渐磨灭,伴随我的,还是不断的经历各种人生之事。

假如当初,我留在北京,会怎么样呢?

人生没有假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05
因为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很大,生活节奏很快,就算是有能力也很难出头的,还不如回家选择一份不错又安逸的工作。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