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如题所述

对孩子的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规则意识首先是在家庭中萌芽发展的。家长们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为孩子选择合适的规则。爸爸妈妈要先懂得孩子的心,满足孩子的正常需求,孩子才会听你的话。当孩子疲劳、饥饿或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就不能坚持让孩子学规矩了。小班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自控能力是有限的,我们不要期望孩子遵守所有的规则,只要让孩子遵守一些基本规则即可,如饭前洗手、饭后漱口、不争抢玩具、不吃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人走、不乱拿别人的东西、不接触危险的东西、过马路左右看等等。
2、规则表述要清楚,易于理解。比如:当你发现孩子边看电视边吃饭时,你不应该对孩子说:“你快点吃!”因为你要求他“快点吃”,他会理解为“加快速度,狼吞虎咽地吃”,而不能正确理解你的意思是让他吃饭要细嚼慢咽,不做别的事情。
3、把握好约束的尺度。有时候,孩子的一些“越轨”行为是他们探索周围世界的表现。只要这些行为对孩子的安全没有危害,爸爸妈妈就不要不分青红皂白地制止,而要看到这些行为背后孩子的无限创意。有一次,我正在厨房做饭,突然看见孩子拿着剪刀在屋里跑,我一惊,赶紧大声制止,然后告诉他拿着剪刀奔跑的危险。等我说完了,孩子委屈的说,妈妈,我在驾驶飞船。我一愣,立即抱着他说,“宝贝儿,你真棒,能驾驶飞船了。对不起,妈妈说话声音太大了,你原谅我一下下,好不好?”孩子开心地原谅我了。“去驾驶飞船吧,要注意飞船上乘客的安全啊。”孩子又回到了充满创意的状态。以后,再有此类事,我都会先冷静的问问他,在玩什么好玩的,再夸夸他亲亲他,然后嘱咐他几句。
4、培养执行规则的技能。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认识,但仍会常常违规。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那么,家长就要教给孩子做事的方法,帮助孩子提高生活技能,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5、身体力行最关键。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当然除了父母之外也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老人、保姆等。在生活中,家人要以身作则,遵守所立下的规则,孩子通过观察和模仿,也会变得有规矩。如起床后叠被子、把垃圾放进。”“再听听,听到小雨的声音没有?滴答滴答。”……孩子慢慢地喜欢上了黑木耳,也慢慢地养成了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1-12

当今社会的幼儿家庭成员,由于教育观念的问题,对孩子的早期教育大幅度地倾向于智力投资,而往往忽略了道德品质、社会性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启蒙与教育。久而久之,孩子就表现得缺乏自制力,行为自由散漫,不愿受拘束,不能很好合作,易争执,发生攻击性行为等任性自私、不守规则的表现。

其实,爸爸妈妈也都会发现,很多问题,尽管我们天天在说,天天在管,天天在盯着,却没有什么效果。同时,随着孩子的年龄不断的增长,他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烈,逆反心理也越来越严重,孩子身上显现出来的这些行为问题反而越来越多。

对于这种现象,为 本 教 育认为,规则意识不是一天就能形成的,我们需要先让孩子认识到规则意识的好处,而不是通过孩子不喜欢的说教来影响孩子,在这方面,《普蕾成长计划》就是一个明证!通过游戏训练的方式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注力、独立能力、规则意识...寓家教于无形,受到很多孩子的欢迎!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