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百草枯中毒是一种由百草枯,一种联吡啶杂环化合物引发的严重中毒,主要作为除草剂使用,对人体和动物具有高度毒性。百草枯有二氯化物和二硫酸甲酯盐两种形式,白色结晶,易溶于水,稳定于酸性和中性溶液。1882年首次合成,1962年开始应用于农业领域。中毒特征表现为口服后快速引发弥漫性肺纤维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病死率极高。
中毒通常源于误服或自杀行为,成人致死量约为2~6克。百草枯可通过消化道、皮肤、呼吸道吸收,甚至静脉注射。口服后,百草枯可引起腐蚀性皮肤损伤,迅速分布到全身,血浆浓度在1至4小时内达到峰值,大部分不与血蛋白结合。肺组织和骨骼肌内浓度最高,PQ在体内不易降解,主要通过肾脏排泄,部分经粪便和乳汁排出。静脉注射的PQ在数小时内大部分会通过肾排出,24小时后几乎完全清除,同时可能侵犯脑部。
百草枯中毒的机制尚不完全明了,但与体内大量活性氧自由基和过氧化物离子的形成有关,导致细胞膜脂质氧化损伤,引发MODS或死亡。百草枯对肺部的主动摄取和蓄积特性,使肺部损伤逐渐恶化,4至15天内出现不可逆的纤维化和呼吸衰竭,通常被称为百草枯肺。
病理上,百草枯肺早期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和肺泡炎,随着时间推移,会出现肺水肿、纤维化和多器官损伤。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摄入途径、剂量、速度以及个体健康状况。
临床表现各异,涉及局部皮肤烧伤、消化系统症状、呼吸系统损伤、心血管问题、肾脏损害和血液系统问题等。诊断主要依赖于接触史、肺损伤特征以及毒物检测。
治疗手段尚无特效解毒剂,重点在于复苏、减少吸收、促进排泄和抗纤维化等支持性治疗。同时,可能使用抗氧化剂、免疫抑制药物、中药等辅助手段,并强调预防,包括妥善保管和使用安全措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