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汉中的主要县区地名的由来

如题所述

1. 汉台区:秦汉中郡,郡治南郑,在今天汉中市汉台区。这里是刘邦称王、平定三秦、成就汉室基业的发祥地,诸葛亮六伐曹魏的战略大后方。古汉台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遗。
2. 镇巴县:夏、商时属梁朝域。东周为楚地。东汉永元七年(95年)汉和帝封平定西域名将班超为定远侯,县地为其封邑,置定远域,亦名平西域、班城。三国蜀汉章武元年(221年)析城固县南部建南乡县,辖今镇巴、西乡两县地,县城设在归仁山,即今本县渔渡镇渔渡坝古城堡,此乃镇巴建县之始。清嘉庆七年(1802年)析西乡南24地,取“汉定远侯封邑”之意置定远厅,其后,镇巴的县级行政区设置即稳定。民国二年(1913年)废厅改称定远县,后3年改名镇巴县。1949年12月17日镇巴和平解放,1949年12月19日镇巴县人民政府成立。
3. 留坝县:留坝县本在明代以前,无县级行政建置。夏商时,境域属梁州;周并梁于雍,境域属秦地雍州。春秋时期为羌人所居;战国时期属白马氐管辖。秦代,境域隶属汉中郡。后划归陇西郡,统属“故道县地”。西汉时,境域南部属汉中郡褒中县地,北部及西部属武都郡故道、沮、河池三县地。东汉时期,境域仍之。张鲁据汉中,改汉宁郡,本境南部属之。三国时期,本境为蜀魏相争的重要地带。魏元帝景元四年(263),魏将钟会率兵入汉中。是年,蜀国灭亡,本境归魏,属武都郡故道县地。两晋时期,本境归益州,属武都郡河池、沮、故道三县地。其南部属汉中郡褒中县。南北朝时期,境属北魏,太平真君二年(441),本境属南岐州故道郡凤州;西魏废帝三年(554),改固道郡为归真郡,改南岐州为凤州。本境南属汉中郡褒中县,北属归真郡梁泉县(凤县)。北齐废帝乾明元年(560),本境北属梁泉县(凤县),南属褒中县。北周大成元年(579),本境属两当郡梁泉县地,后属顺政郡灵道县地。隋代,大业三年(607),废凤州置河池郡,治所梁泉县,本境属之;大业十三年(617),河池郡太守萧瑀以郡降唐,本境随之归唐。北部属河池郡梁泉县地,南部属顺政郡褒城县。唐代,初期和中期,境域均属河池郡梁泉县地。乾元元年(758),改河池郡为凤州,境域属之。南部属山南西道兴元府褒城县。五代时期,境域属凤州梁泉县地。后梁贞明元年(915),蜀主以王宗瑶为东北招讨使,攻克凤州,本境归蜀。后唐同光三年(925)九月,魏王遣郭崇滔为招讨使,率兵伐蜀,本境归后唐。后汉天福十二年(947),蜀主命山南西道节度使孙汉韶攻克凤州,设行营,本境复归后蜀。后周显德二年(955)十一月,本境又入后周之梁泉县地。北宋时,本境北部属陕西路(后改为秦凤路)凤州梁泉县地。南部属利州路兴元府褒城县地;南烂租历宋本境归兴元府(今汉中)管辖。端平三年(1236),蒙古兵攻克武休关,本境归元。元代,至元十六年(1279),本境遂为兴元路沔州所管;后至元饥搜二年(1337)十二月,“丙子,命兴元府凤州留坝镇……立巡检司”。至正二十三年(1363),境域由兴元府凤州管辖。明代,洪武三年(1370),设留坝巡检司,地属凤翔府凤州。洪武七年(1374),归汉中府凤县辖。弘治年间(1488~1505),迁留坝巡检司驻废邱关(留凤关)。正德年间(1506~1521),移留坝巡检司驻柴关(柴关岭),县地北属凤县,南属褒城县。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设置留坝厅。中华民国2年(公元1913年),改留坝厅为留坝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年12月2日留坝县成立人民政府。
4. 勉县:勉县原名“沔县”,因沔水而得名。后因“型码沔”字生僻难认,1964年9月1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沔县”改为“勉县”。西汉初平二年(191)张鲁据汉中,改汉中郡为汉宁郡,沔阳县属之。魏景元四年(263)置梁州,沔阳县属梁州汉中郡。西晋武帝泰始三年(267)迁梁州治于南郑,沔阳县属之。......清代,沔县属汉中府。1912年为沔县。1913年废府设“汉中道”,沔县属之。1928年废道,直属于省。1949年12月6日沔县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属汉中专区、汉中地区。今属汉中市。
5. 西乡县:西乡县自蜀汉章武元年(221)建治至今。夏、商(约公元前21世纪一前11世纪)县地属梁州褒国附庸巴方。西周(前1027一前771)县地属雍州楚国。秦(前221一前207)县地属汉中郡成固县。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取汉中,县地归蜀。蜀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21)分成固县南境置南乡县(即今西乡、镇巴二县地),从此本县脱离成固,独立行政,仍为蜀汉益州汉中郡领辖。是年,蜀将张飞晋封“西乡侯”,寄食采于南乡县。西晋统一中国后,武帝太康二年(281),因张飞封侯西乡,改南乡县为西乡县。......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同年12月5日,西乡解放。1978年属陕西省汉中地区行政公署,1996年7月,汉中撤地设市后属汉中市至今。
6. 南郑县:南郑因“郑人南奔”而得名。自东汉起基本上一直为汉中的附郭首县。公元前770年,居住在今陕西华县一带的一小部分郑国人为躲避犬戎侵略向南逃至汉中市区一带(大部分人逃到了河南新郑),并聚居在此,因与秦人有乡党之谊,便以“南郑”来命名。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始置县(治今汉中市区)。南郑在周代即为汉水上中游地区重镇,战国时期置县。为陕西置县最早的县之一。汉高祖刘邦为汉王时曾以南郑为都城;汉末张鲁在此建立政教(五斗米道)合一的政权将近30年。1949年12月6日,南郑县解放。
7. 城固县:西汉著名外交家、丝绸之路开拓者--张骞的故乡。公元前312年,秦败楚于丹阳,取楚汉中地,与秦汉中地置汉中郡,同时置城固县。......
8. 洋县:古属梁、雍之域。洋县城区图[1]晋以前为城固县辖地。西晋泰始三年(267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