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介蝮。中介蝮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分布于亚洲中部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生活于海拔620~2400米的平原、丘陵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尤以山麓、麦田、路旁、碎石堆、坟地、岩缝、牧草茂盛、灌木丛生等处多见,亦见于荒漠、半荒漠地带。夏秋时节为其活动旺季,炎热时则早晚活动活跃,中午隐息。耐寒,10月末始渐入冬眠,翌年4月出蛰。
2、极北蝰。多生活于温带、寒带的林区和草原草甸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及沼泽地。以树根洞穴中或石块下为其隐蔽场所。垂直分布可达2700m的山区。在所有陆生蛇类中,极北蝰拥有最广泛的分布范围。
生活区域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到法国中部,向东延伸至俄罗斯的太平洋海岸,是唯一在北极圈内出现的蛇 。中国主要分布在吉林(长白山区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安图县、抚松县)、新疆(阿勒泰、福海) 。
3、草原蝰。生活于草原和山区(海拔300~3000米),常见于稀疏林地、芦苇丛、较开阔的干草原,以蝗虫多、鼠洞多、蒿属牧草茂密的环境中较多见。夜间活动,白天隐藏在洞穴或石缝中。夏季炎热时则于10时前16时后活动频繁,受惊时可“呼呼”发声;阴天白天亦活动。
春季食蜥蜴,夏季食蝗虫,亦食鼠、蜂或蜘蛛。幼蛇食蜥蜴。每年3月末4月初出蛰,10月末或11月入蛰,大多集于黄鼠洞或其他缝隙中越冬。卵胎生,8月产仔,每次产1~6仔,最多达17仔。
扩展资料:
分布范围
虽然地球上除南北极以外都有蛇的分布,但喜暖的蛇却绝大部份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温带和寒带地区蛇的数量和种类都很少。在我国,最怕寒的眼镜蛇,只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以华南为最多;而适应较低温度的蝮蛇主要在北方,长江以南很少,华南基本没有。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著名的《捕蛇者说》,就是写的亚热带的湖南永州(今零陵)的毒蛇。
200多种中国蛇类中,约有四分之一为仅分布于中国的特有物种。这些蛇广泛分布于中国全境,但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的东洋界,表现出由北到南物种数量逐渐增多的分布趋势和特点。
其中以福建省、云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布的种类最多(85~100余种),其次为广东、贵州、湖南、四川、海南、安徽和浙江等省(60~76种);而古北界种类较少(<30种),其中青海、新疆、内蒙古和黑龙江省最少(4~10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蛇
新疆蛇类3科7属10种,其中毒蛇有4种,草原蝰、中介蝮、极北蝰、花条蛇 ;无毒蛇6种,红沙蟒、花脊游蛇、黄脊游蛇、白条锦蛇、水游蛇、棋斑水游蛇。
毒蛇中,花条蛇属于轻毒。草原蝰躲在伊犁、塔城地区出现,中介蝮多生活在北疆,极北蝰在阿勒泰地区分布,花条蛇在沙漠广泛分布。
1、草原蝰。
俗名金钱豹、百步金钱豹、金钱斑、古钱窗。是新疆的主要毒蛇。
吻略窄;鼻孔较小,位于鼻鳞下半部;头部背面鳞片光滑,是一种管牙类毒蛇;背部灰褐色,背脊正中有一行黑褐色的锯齿状纵纹;体侧有暗褐色斑点缀成的纵纹2~3行。
生活于平原、丘陵或山区,主要栖息在开阔的田野,也见于海拔3000米的山区。春季捕食蜥蜴,夏季吞食蝗虫和蚱蜢。广泛分布于新疆西北部的草原区,其中,在山前冲积扇荒漠草原或前山带下部的山地草原中数量较高。
2、中介蝮。
俗名七寸子、七寸蛇麻布袋、麻七寸。是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性凶猛,但行动缓慢。
全长0.5米左右,背面黑色、灰色、土黄色、沙黄色或褐色,自颈至尾有白色细横斑;腹面灰黑色,布有不规则的深褐色或带黑色的小斑点;颌部密布细黑褐色斑点。
生活于海拔620~2400米的平原、丘陵和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地,尤以山麓、麦田、路旁、碎石堆、坟地、岩缝、牧草茂盛、灌木丛生等处多见,亦见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000米。
食性广,食鼠类、沙蜥、麻蜥、蛙类、山溪鲵、鱼,也食其他蛇类、小鸟及其卵、昆虫。分布于新疆天山南北坡,以北坡及托里、裕民、木垒等地较多见,多栖息于海拔900-1650米低山石隙或灌丛。
3、极北蝰。
俗名龙纹蝰。为蝰科蝰属的爬行动物。
雄蛇全长435至500毫米,雌蛇全长505至560毫米;头略呈三角形,与颈明显有别,吻钝圆,躯干较粗,尾较短,背面灰色或橄榄黄色。
沿背脊有一波状或锯齿形浅黑色纵带纹,两侧各有一列斑点,腹面为一致的灰色,具浅色斑点,尾末端通常黄色,头背有一"><"形浅黑色斑,眼后有一深色纵纹,上唇鳞带白色或浅黄色,前缘褐色,鼻孔较大。
食物以啮齿动物为主,间或也吃蛙、蜥蜴等,幼蛇则以昆虫及蠕虫为主要食物。多生活于温带、寒带的林区和草原草甸区、阔叶林、针叶林、混交林及沼泽地以及以树根洞穴中或石块下为其隐蔽场所。生存的海拔上限为2700米。
被极北蝰咬伤后,伤口附近会有剧痛,二十分钟后会有更严重的反应,受害者会产生肿胀、晕眩、呕吐,但要在6个小时后才会出现最严重的症状,极北蝰咬伤很少会致命。主要分布于新疆阿勒泰、福海等地。
4、花条蛇。
又名子弹蛇。头形狭长,眼大,瞳孔圆形;身体细长,背面灰褐色,有4条黑褐色纵纹线纹,腹面黄白色。每小时能爬行10~15公里,栖于沙漠或半沙漠地带的鼠洞穴内,用身体缠绕蜥蜴至死吞食,上半部身体可离开地面作快速爬行。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1、草原蝰
草原蝰是有鳞目蝰科。与极北蝰相似,但本种吻略窄,头背面除额鳞、顶鳞与眶上鳞为大鳞外,其余均为平滑小鳞。背面灰褐色,背脊有黑褐色纵纹,腹面黑褐色。见于北疆地区草原,以小型动物为食。卵胎生。
2、中介蝮
中介蝮为蝰科亚洲蝮属的爬行动物,俗名七寸子、七寸蛇麻布袋、麻七寸、扎嘎勒卖图。毛盖。分布于亚洲中部俄罗斯、蒙古以及中国大陆的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
全长0。5米左右。头略呈三角形,颈明显,有颊窝,瞳孔为直立枣核形,有“白眉”。背面黑色、灰色、土黄色、沙黄色或褐色,自颈至尾有白色细横斑;腹面灰黑色,布有不规则的深褐色或带黑色的小斑点;颌部密布细黑褐色斑点。
3、极北蝰
极北蝰为蝰科蝰属的爬行动物。雄蛇全长为435至500毫米,雌蛇全长为505至560毫米,头略呈三角形,与颈明显有别,吻钝圆,躯干较粗,尾较短,背面灰色或橄榄黄色,沿背脊有一波状或锯齿形浅黑色纵带纹,两侧各有一列斑点;
腹面为一致的灰色,具浅色斑点,尾末端通常黄色,头背有一“><”形浅黑色斑,眼后有一深色纵纹,上唇鳞带白色或浅黄色,前缘褐色,鼻孔较大。
4、花条蛇
花条蛇,有鳞目游蛇科。头颈区分明显,吻棱显著,躯干圆柱形,背鳞平滑。背面灰褐色,具4条黑褐色纵线纹。全疆各地均有分布,主要栖息于荒漠、半荒漠草原干旱地带,以沙蜥或麻蜥为食,卵生。
辨别
1、从蛇的头部形状来辨别:毒蛇的头部一般多呈三角形,如五步蛇、龟壳花蛇等。但也有少数的毒蛇如银环蛇的头部呈椭圆形。无毒蛇的头部一般呈椭圆形,如乌梢蛇、灰鼠蛇等。但也有少数的无毒蛇如顿核蛇的头部呈三角形的。
2、从蛇的全身斑纹颜色鲜明与否来辨别:毒蛇体背斑纹的颜色一般比较鲜明,如五步蛇、银环蛇等。但也有极少数毒蛇体背斑纹的颜色不鲜明,如白腹眼镜蛇就是全身灰色,一点斑纹都没有。
无毒蛇的体背斑纹颜色一般不鲜明,如乌梢蛇、翠青蛇等。但也有极少数无毒蛇体背斑纹的颜色很鲜明,如火赤链蛇的全身各有。80多个明显的红、黑环斑交错了体背反两侧,常被人们误认为是毒蛇。
3、从蛇的尾部长短粗细来辨别:毒蛇的尾部一般粗而短,但由肛门向后突然变细,如峡蛇、眼镜蛇等。但也有极少数毒蛇的尾部细而长,如银环蛇。
无毒蛇的尾部一般细而长,由肛门向后慢慢变细,如灰鼠蛇、翠青蛇等。但也有极少数无毒蛇的尾部粗而短,如渔游蛇。
4、从蛇的生态来辨别:毒蛇发现人后,一般不逃跑,或逃跑时爬行的速度不快;盘卷着休息,或睡觉时,头部多插到腹面皮肤下面(五步蛇除外)。惊动后速度起身,爬行的速度极快,如乌梢蛇、王锦蛇等。
5、从接触蛇作的感觉来辨别:当徒手捕捉时,一接触毒蛇便马上感觉到其身体柔软,如眼镜蛇、银环蛇等。当一接触到无毒蛇时,立即感到其身体强硬,如灰鼠蛇、火赤链蛇等。
6、最根本的区别:毒蛇有毒牙和毒腺,无毒蛇则没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