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由来100字以内

如题所述

1. 春秋时期,桐柏介子推历经艰辛辅佐晋公子重耳复国,之后隐居于介休绵山。
2. 晋文公为逼迫介子推出山,焚山不止,导致子推母子不幸焚身。
3. 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将介休命名为以其休憩地而得名的城市,并将绵山改称介山。
4. 下令在介子推的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禁火寒食,从而形成了寒食节的传统。
5. 寒食节实际上继承了远古时期的改火习俗。春季,气候干燥,火种易引发火灾,雷电亦易导致山火。
6. 因此,古人会在这个时节举行祭祀活动,熄灭旧火种,重新钻燧取新火,象征新年的生产与生活起点。
7. 改火时,会焚烧象征谷神“稷”的物品,此俗相沿成禁火节。禁火与改火间的时间长短,史籍有不同说法。
8. 在禁火期间,人们准备熟食以度日,因禁火不便加热,只能寒食,故称“寒食节”。
9. 寒食节的起源,据史书记载,是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而定。
10. 清朝初年,德国人汤若望改革历法,认为原有历法存在不足,进行了修订。
11. 汤若望改革前,寒食节定于清明前两天;改革后,寒食节定于清明前一天。
12. 现代的二十四节气沿袭了汤若望的修订,因此寒食节定于清明前一天,即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
13. 寒食节还有“一百五”、“百五节”等别称,历史上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关于寒食的作品,并对介子推表示赞颂。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