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问题?

如题所述

幼小衔接问题是长期以来为我们所密切关注却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难题。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对小朋友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发生积极的影响。否则衔接不当会对幼儿造成心理的不良影响。从整体上看,现今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弊端。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有待我们正确面对,并采取一些有利的措施。

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衔接

一、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任务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一起为幼儿的发展发明良好的条件。”幼小衔接就是指由幼儿园进入到小学低年级在教育中的连接。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了不同的教育阶段。而连续性规律又决定了衔接存在的意义。

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应确立近、远期两个教育目标,近期目标是协商儿童顺利过渡进入小学。远期目标是为儿童一生的健康生长和全面素质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近期目标确立的幼儿园的衔接任务是:为儿童终生的发展奠定最初的素质基础,培养儿童健康的体质、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培养独立创新意识、主动积极的求知欲等。

幼小衔接要让幼儿既自然过渡升入小学,适应小学活动,又不缺乏幼儿在幼儿园中度过快乐的童年生活,获得知识与技能,并获得一生的素质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幼小衔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教育的性质、内容不同

幼儿园是一个保教并重非义务教育机构。幼儿以游戏为主,教师的指导方法灵活多样,没有考试制度。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主导活动是根据国家统一计划、大纲规定的各种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教学形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氛围严肃。有一定的家庭作业和必要的考试制度。

2.作息制度和生活管理不同

幼儿园的生活节奏是宽松自由的,一日生活中游戏活动的时间较多,生活管理不带强制性。而小学阶段的生活节奏快速紧张,作息制度非常严格,每天上课时间较长,纪律和行为规范带有强制性。

3.环境设置不同

幼儿园环境的设置生动活泼,色彩亮丽,有许多的活动区域,在其中有丰富的活动玩具和资料供幼儿动手操作玩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游戏和同伴进行交往。小学的教室的环境布置相对严肃,成套的课桌椅排列固定。同学自由选择活动的机会相对较少。

4.师生关系不同

幼儿园教师与幼儿个别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涉和面广。师幼关系融洽和谐。幼儿的平安感和被爱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小学师生接触局限在课堂之内,个别接触少,涉和面较小。

5.教学知识结构不同

幼儿园学习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如“奇妙的影子”、“各种各样的车”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看图说话锻炼幼儿观察、想象、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小学的教育内容是系统的学科知识,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笼统水平相对较高,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统、概括能力时才干理解和接受。

种种不同,告诉我们幼小衔接是必要的。同时幼小衔接也是重要的。小学生对幼儿来说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幼小衔接工作做的如何会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和今后的健康发展。经我们200份调查询卷的结果得出儿童初入学时由于幼小衔接不当经常有以下不良适应表示:表示方面、生理方面、心理方面。社会适应性方面,厌学、情绪激烈,具体表示,身体不适,过度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睡眠缺乏,精神负担重,心理压力大,自信心缺乏,学习兴趣降低,人际关系紧张,同学之间冷淡,不会和谐交往,学业失败率高,有攻击,逃课现象严重,恐惧老师,人数比例:17%,21.3%,26.8%,15.7%。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初入学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并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发生消极影响。因此搞好幼小衔接工作不只十分必要而且意义重大。它既有利于儿童入学前后的学习和发展,也为中高年级以和以后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当前幼儿园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幼儿园小学化现象严重

我经过访谈调查,发现幼儿园小学化情况非常严重。如:把入学准备片面的理解为认字,做数学题,并以此作为评价幼儿园教育的指标。像小同学一样写作业、背诵课文。由于教学内容背叛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不能或不甚理解。使小朋友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这不但不利于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而且极大的挫伤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不只影响幼儿上小学,甚至影响他们今后对学习的不良情绪。

2.幼小衔接的片面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局部,具有全面性,不应仅偏向某一方面。目前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智力因素极为重视。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在儿童个体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和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能力和品质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中有时忽视了儿童倾听、表达等各种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忽视了小朋友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接受能力等。这样使幼儿缺乏美好的情感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校的规矩和课堂常规缺乏了解。另外如握笔姿势和坐姿不当等不良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也将影响日后儿童的有效学习。

3.幼小衔接的单向性

不少幼儿园把幼小衔接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做,积极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无论是在教学要求、内容、方法还是作息时间方面都主动向小学靠拢。但小学却无动于衷,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的特点,形成衔接上的一边倒,形成衔接工作的单向性。幼小衔接既不是幼儿园小学化,也不是小学幼儿园化,双向准备才是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有效途径。

4.幼小衔接的突击性

衔接工作是一场耐久战。从某种意义上说,衔接工作在幼儿一入园就开始了,整个幼儿教育时期都要为儿童小学和今后的生长做好最基本的全面的素质准备。而在大班,是要偏重做好儿童入小学的特殊准备,如通过游戏和绘画等活动培养儿童写字所需的基本功,熟悉田字格等。但大多数幼儿园在儿童将要入学的前半年才做衔接工作,在大班对幼儿进行相应的突击训练,这些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应该在儿童3、4岁刚入园时就加以逐步的培养其自理能力、交往能力、规则意识等和正确的姿势、良好的习惯等。假如在最后时期才进行强化训练,急于求成,会使儿童在生理、心理各方面压力骤然加大,难以适应,不但教育效果不佳,而且还使儿童对小学和未来的学习发生畏惧情绪。幼小衔接是长期的工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23
不少家长因为担心孩子上小学跟不上,会在幼儿园阶段对孩子进行,超前教育,然而这种机械式的知识积累也许能换来暂时的优势,但却是以牺牲孩子长久的学习兴趣为代价。
1.牺牲孩子全面发展的机会。很多知识和技能在孩子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再学本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刻意超前和加速发展,会让孩子将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非持续性的机械记忆上,从而牺牲了个性发展和品质培养的机会。
2.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6岁前,孩子还不具备逻辑思考能力,过早地强迫他们学拼音、识字、做算术,孩子会因为无法理解文字和算术的意义,只能刻意记住这些形状和符号。长期的被动吸收,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3.“超前”的即时效应难以长久维持。教育界有种说法叫“三年级效应”,是指很多超前学习的孩子步入一年级后,很容易因为内容已学过,且轻松就能拿满分,从而养成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到三年级学习新知识时,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作支撑,成绩就会急剧下滑,发展后劲不足,产生对学习的无能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