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建议“西昌学院更名为大学”,官方回复,多个指标有较大差距?

如题所述

日前,有网友通过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西昌学院更名为大学”,对此西昌学院2023年10月10日进行了回复,“ 国家对高校更名、特别是“学院”更名为“大学”有着严格的审批条件,如必须有硕士学位点等。综合而言,虽然我校近年各方面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生均占地面积(受制于校园面积)、博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重(受制于学校所处区位)等指标方面仍然有较大差距,尤其是没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极大地制约了学校办学层次的提升和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西昌学院位于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唯一一所省、部、委(四川省、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共建高校。
西昌学院更名为大学不达标的指标分析
第一,在校生规模。全日制在校生20401人,其中本科在校生19264人。
第二,学科与专业。现有本科专业 55 个,涵盖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 教育学、文学、艺术学、经济学等 8 个学科门类。其中以工学、管理学和艺术学为主。
第三,师资力量。现有专任教师789人、外聘教师337人,生师比 21.31:1。高级职称教师289人,博士52人,硕士544人,教授79人。
第四,教学与科研。学校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56项。西昌学院共获国家级项目立项19项,获省、州科技进步奖64项,获省级哲学社会优秀成果奖12项,选育作物新品种22个,获得国家专利177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17项,推广转化科技成果68项,取得社会经济效益15.8亿元。
第五,基础设施。占地1900亩,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26.5万平方米,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 227.74 万册。
从以上信息结合升格大学的指标来看,实则校园占地面积是满足条件的(教育部规定生均60平方米,以在校生20000人计算,为120万平方米(1800亩),不知道官方回复的受制于校园面积是如何计算的),建筑面积不足是事实(生均不低于30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不足;在博士专任教师数量上,占比为6.59%(大学标准20%),正教授79人(大学标准不低于100人),高级职称教师289人(大学标准不低于400人),外聘教师比例太高,因此师资力量还有较大的差距。当然,硕士学位授予权是更名大学的必备条件。
学校应该大力引进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同时鼓励在校教师提升学历。在校园建设上,学校有3个校区,实则校区分散给校园管理、运行成本等带来不良影响,官方可以支持建设新校区,在基础设施上进行提升。在硕士学位授权上,官方也应该大力支持,创造条件“申硕”并争取教育部的政策倾斜(在这一点上,属于教育部共建高校还是有一定优势的)。
西昌学院更名为大学的必要性
第一,从人口规模看。凉山州有485.8万人,凉山州人口居全省各市州第五,属于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州)。
第二,从GDP规模看。凉山州GDP1733亿元,居全省各市州第9位,属于中偏上水平。
第三,从高校数量看。凉山州目前仅3所高校,其中本科1所(西昌学院)。高校数量与人口规模和GDP规模不匹配,除了新建高校外,更需要发展高水平大学。
在凉山州“十四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推动西昌学院与省部委共建国内一流高校”,同时支持四川应用职业技术学院积极筹建本科应用型大学,加快建设凉山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积极创建凉山职业技术学院。
第四,支持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做更大贡献。三方共建已经落实,关键是如何利用三方共建推动学校发展,在民族地区办出高质量的大学,将西昌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教育部在答复《关于加大支持凉山高等教育培养本地人才力度的提案》也提出“为民族地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为凉山脱贫奔康以及可持续发展、国家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https://www.87dh.com/x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