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社会意识多样化与指导思想一元化

如题所述

对意识形态的指导作用,不存在要不要的问题,只存在如何选择的问题。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与此相适应,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只能是马克思主义,只有用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才能更好地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凝聚力量,才能更

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是立党兴国不可动摇的根本原则
我们之所以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自由和解放指出了方向。如果用一句话对马克思主义进行概括的话,可以说它就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获得解放的科学,这也是贯穿马克思主义始终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形成了一个包括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及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及社会发展规律三个基本层次的完整思想体系。尽管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等提出的有些具体论断可能过时,许多认识和判断也需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和完善,但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始终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是不会过时的。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胸怀博大的思想体系,吸收和改造了世界上最先进、最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从马克思、恩格斯曾把人类的知识归为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三大类的情况来看,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既同自然科学的发展相联系,又同社会科学的发展相联系,还同思维科学的发展相联系。马克思主义就是建立在人类全部知识之上的开放的思想体系,它吸收了历史上一切文明的精华,广泛从其他科学中吸收营养来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是马克思主义不同于其他一般学派的特性。它的博大的包容性,使其始终具有旺盛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奥秘,就在于它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它必然要随着实践的发展和时空条件的变化,不断修改,不断完善,增加新内容、新原则,使其在新的历史环境中永葆其旺盛的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中国人民郑重选择的结果,是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振兴中华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向前发展的历史。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领导人民战胜千难万险取得不断的胜利,之所以能够把这么一个多民族的大国团结和组织起来,之所以能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之所以能够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像中国这样的多民族大国,如果背弃了马克思主义,就丧失了主心骨,就会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
社会思想观念及精神文化生活的多样化,是经济社会生活和人的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必然反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文化生活已形成一个日趋多样化的格局,从发展过程上呈现出了多变的特征。
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是社会经济生活多样化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形成了多种利益群体和不同的社会阶层。社会经济生活的多样化必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和道德等,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必然要呈现出日趋多样化的局面。思想观念的多样化也是人的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反映。作为社会的人的文化需求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千差万别的,人们的精神境界、思想觉悟、文化水平、道德修养、兴趣爱好、心理素质等方面具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所以只能在复杂性中看人的相同性,在多样性中看人的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思想意识正是在这种对立统一中存在,在这种多样并存中发展。这正是思想和文化发展规律的体现。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社会流动的加速,又进一步加剧了多样化。特别是现代计算机网络信息的发达对多样化的发展更是推波助澜。
既然社会精神生活的多样化不可避免,而且还会越来越走向多样化,那么,如何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看待多样化,正确处理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文化多样化的关系,就是一个必须重视的大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11
大致的意思就是大家想法不同,但整体上有一个指导思想,或者说价值核心。如何看待,你就说这样很好,民主集中了,有利于大家统一认识了,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什么这类的说法吧。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