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有体现是否正确

如题所述

  封建社会主要讲的是忠君,民族的概念比较模糊。
  民族,指在文化、语言、历史或宗教与其他人群在客观上有所区分的一群人。
  但现代的民族概念已然单指文化概念,而没有语言、历史、宗教上的问题。同一个民族可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同一个民族也可有不同的历史渊源,不同的民族也可用相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也可在后期融合成新民族。
  与种族不同的是:民族单指文化区分,非生理基因上的区分;
  与国族不同的是:民族是国族的产物,国族是以政治、文化凝结成的新族群,在政治、文化高度融合的情况下,国族都会转化成民族概念。
  换言之:国族是民族的前身,两个以上的民族又可形成新的国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11-26
  不正确。
  古代的民族的概念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概念,封建社会主要讲的是忠君,民族的概念比较模糊。何谓“民族”?较为流行的解释是:“①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的共同体。②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这一解释出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编撰的《现代汉语词典》。

  另一解释则见诸《中国大百科全书》,这上面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以上两条定义是大陆对“民族”这一概念比较权威的诠释,其无论是在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都完全重合。一些人凭着这些定义便以为明白了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主义”,这是误会。以后我们将发现这些定义并不那么完善,而且,当我们愈是试图深究“民族”或“民族主义”的学理时,将愈会感到困惑。19世纪一位政论家白哲特(Walter Bagehot)在谈到“什么是民族”时曾这样说道:“你要是不问,我们都知道它是什么;但是马上对它作出解释或定义,却是不能。”
第2个回答  2015-11-26
  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有体现是正确的。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用来表达类似「民族」概念的语词,为数不下数十种,既有「民」、「族」、「种」、「部」、「类」等单音词,也有「民人」、「种人」、「民群」、「民种」、「部族」、「部人」、「族类」等双音词,独独未见「民」「族」二字连缀并用成词者。(韩锦春、李毅夫,1984:36)目前已知汉语中最早使用「民族」一词者,见诸1837年西洋传教士编纂之《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所刊<乔舒亚降迦南国>一文。2(方维规,2002:2)兹后王韬与康有为所编《强学报》中,分别都曾使用过这个词汇。(彭英明,1985:8-9)不过,「民族」一词在中国之广泛流传,则是迟至二十世纪初期之事,而此时一般所使用者,却与上述的语言先例略无瓜葛,而是借自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知识分子拼凑「民」、「族」二字,以对译西文Nation一词所成的汉语新词。易言之,吾人今日习用之「民族」一词,实为一翻译名词,也是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西、日等不同文化系统间跨语际(Translingual) 文化实践的特殊产物。
第3个回答  2015-05-31
肯定有的 因为少数民族统治中原的时候就是根据民族把人群分为三六九等的

如果没有的话 这些是不存在的

民族的概念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已有体现,只不过没有某某民族的称谓,以前叫汉人或胡人。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