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庄园经济的意义价值

如题所述

生态庄园经济是基层群众的伟大创造,既不同于奴隶社会的奴隶主庄园,也不是封建社会的地主庄园,更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场主庄园,而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庄园经济,它符合当前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显现出诸多优越性和旺盛生命力,其创新意义集中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是实现了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生态庄园经济通过出租、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推动了土地所有权、承包权、使用权“三权分离”,打破了过去以户分散经营的“小农”格局,实现了土地的集约使用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创造了投资者获取利润、土地承包者获取租金、农民获取劳务收入的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使农村经营体制实现了由“大锅饭”到“大包干”改革之后的又一次新的变革 。
二是实现了农业生产模式的创新。生态庄园经济是对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颠覆性革命,不仅具有吸纳、运用社会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的动力机制,而且讲求规模效应,注重综合开发,使过去“劳动力+土地+资金”的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转变成“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管理+规模”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推动农业和资本、农业和科技、农业和品牌、农业和文化、农业和能人的结合,成为了资本型农业、科技型农业、品牌型农业、文化型农业、能人型农业等“五型”农业,大幅度提高了农业生产工厂化、科学化水平,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
三是实现了产业形态的创新。生态庄园经济可以说是一个农业复合体,产业关联度十分紧密,分不出具体属于一二三产的哪个产业,不少庄园都是全产业,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单一开发的现状,实现了一二三产的联动开发,变“加法效应”为“乘法效应”,变传统农业的单一生产功能为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综合功能,体现了现代农业的特征。
四是实现了农民身份和就业渠道的创新。生态庄园经济不仅有效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实现了“农民工人化、收入工资化”的重大社会变革。在庄园打工的农民由过去春种夏管秋收、靠“地”吃饭,转变为不论丰歉盈亏都能得到工资性报酬的“农业产业工人”。不仅留住了一大批拥有农业技能的农村人才,而且还吸引了大量外出返乡的农民工,为其提供了新的就业渠道。
五是实现了农村融资方式的创新。生态庄园经济长远看效益明显、回报可观,不仅可以通过民营企业自身积累投入,而且还可以撬动银行资金社会资本的有效注入,实现农业投入的多元化,开辟了“资本下乡”的绿色通道,使过去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被大量抽走用于城市或工业发展,转变为企业和城市资金被吸引到农村投资,成为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一个有效载体,推动了农业农村发展。
六是实现了农村资源开发利用的创新。生态庄园经济充分利用移民搬迁后的“空壳”村或者“四荒”、电力、水利、道路等资源重新进行开发,“四荒”、废弃的工厂、砖窑、院落就地变成了“聚宝盆”,变成了能吸引游客休闲观光、带动周边农民增收致富的生态庄园,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综合效益,有效解决了城镇化过程中农村资源合理利用的问题。
七是实现了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创新。有资料表明,山西省煤炭资源整合后,全省有超过万亿元的闲散资本。生态庄园经济为资本进入农业农村领域搭建了平台,生态庄园经济打通了城市资本、资源下乡的通道,如果引导其中20%—30%的闲置资本投资农业,将大幅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这也不失为资源型地区产业转型的一条好路子。
实践充分证明,生态庄园经济作为一种新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符合中央一号文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要求,是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模式。农业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适合在农业生产条件和产业基础较好的地区推广。生态庄园经济模式不仅为解决土地撂荒和“四荒”等闲置资源开发找到了新的经营机制和开发方式,在偏远落后的山区、“空壳村”具有优势,而且在区位优越的城郊型地区也极具推广价值。推广这种模式,社会有需求,农民有利益,投资者有意愿,只要政府有引导、政策有扶持,生态庄园经济就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