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目的论的二、杜威的“教育目的论”评析

如题所述

杜威主张教育的内在目的而反对教育的外部目的,他的这一“教育无目的论”具有理论和实践上的双重性。
在反对由教师给年幼儿童树立空洞而遥远的教育目的方面,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不为无功的。他对教育的外部目的的缺陷和其可能带来的危害的阐释,以及对良好教育目的特征的论述,丰富了教育目的理论,为我们认识、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可资借鉴的依据。尤其是他的关于“教育无目的”论亦提醒我们:仅有抽象的目的是不够的,更为具体的目标也是必须的,因为抽象的目的并不总是具体标明在课程目标中而是有时体现在过程原则(principles of procedure )中。“‘目标’论者声称,只有‘行为上的’(behaviorial)目标才令人满意。”
但是,杜威只讲过程,硬说教育没有目的,这不仅是一种理论错误,而且是一种理论遮掩。事实上,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只是对于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纠正,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在杜威的心目中,教育是有目的的,也就是祁尔德所说的“民主的生活方式”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杜威也说过,“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两者之间构成教育历程,教育历程是使儿童社会化。”这与他自己所说的“教育无目的’户显然是自相矛盾的。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的意旨,实则“在否定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的外衣下,又使教师与家长通过所谓符合教育者需要的、能指导学生活动的和眼前的、具体的教育目的来实现实质上是由社会条件、阶级意志所制约的目的。”
恩格斯曾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迫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在教育活动中,同样不可能没有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内外部联系的中介,也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二者间的桥梁。首先,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结果起着规范作用。教育目的能在观念上“改变人的自然的盲目的发展过程,或摆脱其他不符合教育目的的活动干预下出现的发展过程,把它纳入到预定的发展方向中去。”其次,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依据,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内部所进行的任何改革无不与教育目的发生联系。第三,教育目的还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具有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作用。人们在进行教育效果评价时,只有依据预先设定的标准,才有可能使教育目标落到实处而不至于成为空中楼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