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心肺复苏的方法主要是什么

首先评估现场,自我保护
一、 判断意识
先在伤病员耳边大声呼唤“喂!您怎么了?”在轻轻拍伤病员的肩部,婴儿拍击足跟。如伤病员对呼唤、轻拍无反应,婴儿不能啼哭,可判断无意识。
二、 立即呼唤
当判断伤病员意识消失,应该求助他人帮助。在原地高声呼救:“快来人!救命啊!我是救护员,请这位先生(女士)快帮忙拨打急救电话!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来救护 ”

三、 救护体位
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应将其翻转为仰卧位(心肺复苏体位),放在坚硬的平面上。

(一)、心肺复苏体位(仰卧位操作方法)
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将伤病员的双上肢向头部方向伸直
将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小腿放在另一侧腿上,两腿交叉
救护员一只手拖住伤病员的后头颈部,另一只手插入远离救护员一侧伤病员的腋下
将伤病员整体地翻转向救护员侧
伤病员翻转为仰卧位,再将伤病员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双侧上臂伸直 两腿交叉 保护颈部翻身 心肺复苏体位

(二)、复原卧式(侧卧式)操作方法
救护员位于伤病员一侧
救护员将靠近自身的伤病员手臂肘关节屈曲置于头部侧方,伤病员另一只手臂弯曲置于胸前
把伤病员远离救护员一侧的膝关节弯曲
救护员用一只手扶住伤病员肩部,另一只手扶住伤病员的膝部,轻轻将伤病员侧卧
将伤病员上方的手置于面颊下方,防止面部朝下,打开气道
将伤病员弯曲的腿置于伸直腿的前方

手臂上举 手臂弯曲置于胸前 翻转伤病员 手置于面颊下方

(三)、救护员体位
救护员在实施心肺复苏技术时,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选择位于伤病员一侧,将两腿自然分开与肩同宽跪帖于(或立于)伤病员的肩、胸部,有利于
实施操作

四、 打开气道
伤病员呼吸心跳骤停后,全身肌肉松弛,口腔内的舌肌也松弛后坠而阻塞呼吸道。采用开放气道的方法,可以使阻塞呼吸道的舌根上提,使呼吸道通畅
用最短的时间,先将伤病员的衣领、领带、围巾等解开,带上手套迅速清除伤病员口鼻内的污泥、土块、痰、呕吐物等异物,以利于呼吸道通畅。再将气道打开。
(一)、仰头举颏法
救护员用一手的小鱼际部位置于伤病员的前额,另一手示指、中指置于下颏将下颌骨上提,使下颌角与耳垂的连线和地面垂直
救护员手指不要深压颏下软组织,以免阻塞气道
(二)、托颌法
救护员将手放在伤病员头部两侧
握紧伤病员下颌角,用力向上托下颌
如伤病员紧闭双唇,可用拇指把口唇分开
如果需要口对口呼吸,则将下颌继续上托,用面颊紧贴伤病员的鼻孔
此法适用于怀疑有头、颈部创伤的伤病员

仰头举颏法 托颌法

五、 判断呼吸
检查呼吸,救护员将伤病员气道打开,利用视、听、感觉在10秒钟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呼吸。
一听:侧头用耳听伤病员口鼻的呼吸声
二看:用眼看胸部或上腹部随呼吸而上下起伏
三感觉:用面颊感觉呼吸气流
如果胸廓没有起伏,并且没有气体呼出,伤病员即不存在呼吸

六、 人工呼吸
救护员经检查后,判断伤病员呼吸停止,应在现场立即给予口对口、口对口鼻、口对鼻、口对呼吸面罩等人工呼吸救护措施。
以口对口吹起为例,具体步骤如下:
保持气道开放,救护员用放在伤病员前额手的拇指和示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以防气体从鼻孔逸出
救护员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四周,再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吹气时间持续1秒钟,同时观察伤病员胸部隆起
吹气完毕,救护员松开捏鼻翼的手,侧头吸入新鲜空气并观察胸部有无下降,听、感觉伤病员呼吸情况,准备进行下次吹气
连续进行两次吹气,确认气道通畅,再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成人每5—6秒钟吹气一次,每分钟10—12次(儿童每分钟12—20次),每次吹气要保证有足够的气体量进入并使胸廓隆起。

判断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

七、 检查循环体征
判断心跳(脉搏)应选大动脉测定脉搏有无搏动。成人及儿童触摸颈动脉,婴儿触摸肱动脉,在5—10秒钟内判断伤病员有无心跳。
颈动脉:用一手示指和中指置于颈前正中部(甲状软骨),手指从颈前正中滑向甲状软骨和胸锁乳突肌之间的凹陷,稍加力度触摸到颈动脉的搏动
肱动脉:肱动脉位于上臂中点内侧,稍加力度检查是否有搏动。
检查颈动脉不可用力压迫,避免刺激颈动脉窦使迷走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心跳停止,并且不可以同时触摸双侧颈动脉,以防阻断脑部血液供应。
2005年新指南指出:非医务人员无需检查循环情况,2次人共通气后,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八、 人工循环
救护员判断伤病员已无脉搏搏动,或在危急中不能判明心跳是否停止,脉搏也摸不清,不要反复检查耽误时间,而要在现场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等人工循环及时救护。
(一)、按压部位、操作
1、成人
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
救护员一手的中指置于伤病员一侧肋弓下缘
中指沿着肋弓向内上滑行到双侧肋弓的汇合点,中指定位于此处,示指紧贴中指并拢
救护员另一手的掌根部贴于第一只手的示指并平放,使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
定位之手放在另一只手的手背上,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
救护员的上半身前倾,腕、肘、肩关节伸直,以髋关节为轴,垂直向下用力,借助上半身的体重和肩臂部肌肉的力量进行按压
按压深度4—5cm
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按压与吹气之比30:2
2、儿童(年龄1—8岁)
胸部正中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下1/2处)
救护员一手的中指置于伤病员一侧肋弓下缘
中指沿着肋弓向内上滑行到双侧肋弓的汇合点,中指定位于此处,示指紧贴中指并拢
救护员另一手的掌根部贴于第一只手的示指并平放,使掌根部的横轴与胸骨的长轴重合
手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
按压深度约胸廓前后径的1/3—1/2
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按压与吹气之比30:2
儿童也可用双手掌根按压,但力量要减小
3、婴儿(年龄小于1岁)
胸部正中,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
救护员用一手示指置于婴儿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交界处,中指、无名指、与示指并拢置于胸骨上
将示指抬起,中指、无名指同时用力垂直向下按压
按压深度约胸廓前后径的1/3—1/2
放松时,掌根不要离开胸壁,确保定位准确
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次
按压与吹气之比30:2

(二)注意事项
确定伤病员无意识、无咳嗽、无运动、无脉搏,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用力要均匀,不可用力过猛。按压和放松所需时间相等
每次按压后必须完全解除压力,使胸壁回到正常位置
按压要有节律,频率不可忽快忽慢。保持准确的按压位置
按压时,观察伤病员反应及面色的改变

清河林区人民医院麻醉科手术室

2010-11-24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5-10
仰头举颏法 托颌法
第2个回答  2021-05-31

什么是心肺复苏,原理是什么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步骤一: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右手指放在下颌沿,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
  注意:让病人仰头,使病人的口腔、咽喉轴呈直线,防止舌头阻塞气道口,保持气道通畅。
  步骤二:口对口吹气,也就是人工呼吸。抢救者右手向下压颌部,撑开病人的口,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孔,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用中等的力量,按每分钟12次、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进行抢救。
  一次吹气后,抢救者抬头作一次深呼吸,同时松开左手。下次吹气按上一步骤继续进行,直至病人有自主呼吸为止。
  注意:吹气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发生急性胃扩张。同时观察病人气道是否畅通,胸腔是否被吹起。
  步骤三:胸外心脏按压。抢救者在病人的右侧,左手掌根部置于病人胸前胸骨下段,右手掌压在左手背上,两手的手指翘起不接触病人的胸壁,伸直双臂,肘关节不弯曲,用双肩向下压而形成压力,将胸骨下压4厘米至5厘米(小儿为1厘米至2厘米)。
  注意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带来气胸血胸。
  步骤二三应同时进行,按压30次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三轮,也就是按压90次、人工呼吸6次。
  经过30分钟的抢救,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复苏成功。
  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有医务人员到场;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伤者瞳孔散大固定,心脏跳动、呼吸不恢复,表示脑及心脏死亡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