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吕本中《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用拟人手法,写木芙蓉努力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这是一种潇洒,从容自在的形象,托物言志,抒发自己也要像木芙蓉那样,不管环境有多恶劣,不管有多么的艰难,也依然从容淡定,坚持走自己的路。
《木芙蓉》是宋代吕本中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白话文释义:小池塘的南岸盛开着美丽的木芙蓉,它们在雨后或霜前(意为在摧毁花木的天气到来之前)都会有意开得更红艳。它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
二,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诗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借花抒怀,表示自己虽然漂泊而未逢时,但决不向命运低头的坚强意志。
《窗前木芙蓉》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早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原文如下: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白话文释义: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扩展资料
《木芙蓉》创作背景:此诗为吕本中早期所作,早年过着诗酒风流的生活, 其诗颇受黄庭坚、陈师道影响,又学李白、苏轼,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诗风明畅灵活,轻松流美,主要写离愁别恨,风花雪月,村色野景,南渡流寓江左后亦有思乡怀国之作。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处标耸着一棵树,陡立之感、独立之姿,想见诗人的抱负与期许。第三、四句则是全诗用意之所在。“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桃李随东风之来去,花谢花开,俯仰由人,木芙蓉则傲然兀立于秋风之中,经霜愈盛。
《窗前木芙蓉》创作背景:范成大早年迫于生计而奔波或是为了科考而旅居在外时所作,是一首即景咏物诗。此诗的触发点是窗前烂漫开放的木芙蓉花,范成大生长在亡国的悲歌声中,十多岁时,又先后失去了父母,清苦贫寒,孤独无依,这一些都恰似诗人所描写的“辛苦孤花”。正是基于这一原因,当诗人看到霜风秋寒中的芙蓉时,勾起自己的满怀思绪。
首句“辛苦孤花破小寒”把所咏之物推入了一个特有的氛围之中,芙蓉秋季开花,清丽淑雅。既不象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不似梅花一般俏瘦冷峻。但她在某种意义上却又兼俱了前二者的特点:艳丽大方,绽开于百花凋零之时,秋风小寒,自是风姿依然。
所以诗人讲“辛苦——孤花——破——小寒”,其间实际上重重叠叠了多种意蕴。以“辛苦”和“孤”言其本身之无依,同时也暗衬花开之不易;以“小寒”点明时分,推出自然光景,亦在照应花开之不易;中间贯之以“破”,使得原本对立的双方出现了某种倾向。
接下第二句“花心应似客心酸”就是在这种基调之上的延伸。它已由孤花破寒之辛苦表象进而更加深入到花的内部,讲花“心酸”。当然,这里花之所以“心酸”,归其始因,也还是由于前句所言之“辛苦”和“孤”。所以这两句在内蕴上是紧紧相连的,二者同承一脉,意在表明霜天芙蓉的孤寂寒凄之状,从而加深其内心所潜藏的落寞苦楚之情。
“未作愁红怨绿看”“愁红怨绿”是指在风雨摧残中春花凄然零落、愁怨无奈的情状,暗示了春花虽然艳丽,但其本质上却是那样地柔弱,那样地经不起风雨。这样的写法,不仅带有一种理性的说明,而且在视觉和感觉上仿佛也创造出了具体可感的形象体。
1、宋代吕本中《木芙蓉》赏析:
“小池南畔木芙蓉”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了拟人的手法,写木芙蓉风吹雨打之后,在寒霜的侵扰之下,用心努力开放出美丽的花朵,突出了木芙蓉不畏艰难的特性。
第三、四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犹胜无言旧桃李”借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诗人在这里说木芙蓉“犹胜无言旧桃李”,就是说它的品格比桃李更让人敬佩。“一生开落任东风”写出了木芙蓉的从容与淡定,不管风吹雨打,不管环境多么的恶劣,也按自己的本性,自开自落。
原文是: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译文是:小池的南畔有一株木芙蓉花,秋雨之后在寒霜下格外红艳。她比那备受称赞的桃李花还要强,因为桃花李花的开放只能在温暖的春天中任凭东风的吹拂,却不能与肃杀的秋气抗衡。
2、宋代范成大《窗前木芙蓉》赏析:
“辛苦孤花破小寒”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木芙蓉冒着秋天的微寒,努力的开放。“辛苦”点出了环境的恶劣,“孤花”写出了其它的花儿都已经凋谢,只有木芙蓉还在坚强的开放。在恶劣的环境下还能美丽的绽放的木芙蓉,品格有是多么的坚贞不屈。
“花心应似客心酸”也是用拟人手法,点出花的心情和人的心情想来应该是一样的,是那么的艰辛。其实这里诗人是以木芙蓉自比,也点出了他正处于比较艰辛的环境里。
“更凭青女留连得”,青女就是传说中主管霜雪的女神。青女留连不走,意思就是霜雪不停,继续肆虐。整句话的意思就是任凭霜雪肆虐,我也不怕。
“未作愁红怨绿看”中的“愁红怨绿”是指那些残败的花儿,整句的意思就是说木芙蓉不会像一般的花朵一样,经受不起霜雪的摧残,霜雪一来,就残败不堪,而木芙蓉在霜雪中却能开放出美丽的花朵。
原文是: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译文是:孤单的木芙蓉冒着秋日的微寒在努力地盛开着,它心中的酸楚应当与客居他乡的游子是相同的。木芙蓉即使经受着那严寒风霜连续不断地摧残,它也决不像那些凋零败落的花草一般愁怨不已。
扩展资料
两首诗描述的木芙蓉的自然特性是:都在秋天霜前开放,它们冒着微寒展示着属于自己的灿烂红色,都运用了比拟(或对比)的修辞手法。
虽然是同一形象,但吕本中的《木芙蓉》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写的木芙蓉却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的形象,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典故
西汉时候,有一位勇猛善战的将军,名叫李广,一生跟匈奴打过七十多次仗,战功卓著,深受官兵和百姓的爱戴。李广虽然身居高位,统领千军万马,而且是保卫国家的功臣,但他一点也不居功自傲。他不仅待人和气,还能和士兵同甘共苦。
每次朝廷给他的赏赐,他首先想到的是他的部下,就把那些赏赐统统分给官兵们;行军打仗时,遇到粮食或水供应不上的情况,他自己也同士兵们一样忍饥挨饿;打起仗来,他身先士卒,英勇顽强,只要他一声令下,大家个个奋勇杀敌,不怕牺牲。
后来,当李广将军去世的噩耗传到军营时,全军将士无不痛哭流涕,连许多与大将军平时并不熟悉的百姓也纷纷悼念他。在人们心目中,李广将军就是他们崇拜的大英雄。
汉朝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为李广立传时称赞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有着芬芳的花朵,甜美的果实,虽然它们不会说话,但仍然会吸引人们到树下赏花尝果,以至树下都走出一条小路,李广将军就是以他的真诚和高尚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崇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窗前木芙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木芙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