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营的外资银行都在干什么?

如题所述

本来想把名字起的更学术一点,更专业一点,后来想想在这里纯粹是吐槽一下工作以来的感受,所以搞了一个口水化的名字。以前总觉得,外资银行都是各种高端,比如花旗、渣打、汇丰之类,显得格外的洋气,再加上前几年各种金融阴谋论、金融武侠片横空出世,先是把高盛弄的跟金融界的武林至尊似得,后来又有什么罗斯柴尔德家族、巴菲特、索罗斯之类的大神,以至于连三井住友这样的都被神话,搞出个三井帝国之类的。工作后来到外资银行监管处,看到的东西让我顿时产生了疑惑,这些外资行怎么会这个样子?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在华经营的外资银行的地位,那么这个词就是:屌丝!无论从资产占比、还是从利润占比的话,外资银行占我大天朝银行业的比重,同学们猜猜能有多少?2%啊!!以至于在做监管报告数据分析的时候,从来不敢拿外资银行的数字跟中资银行,特别是国有五大行相比,那简直是在自取其辱啊。第一种,服务本国企业型,这类型的银行以日韩系的银行为主。话说这种经营战略定位的外资银行,简直就是秉承了跨国银行经营最原始的要义,哪里有本国企业,哪里就有本国的银行。比如天津有三星,韩资银行就过来;天津有丰田,日资银行就过来。这一种类型的银行经营上的最大特点是:基本没有个人存款业务,资金来源主要靠联行往来和单位存款,贷款基本没有本土客户,有的本土客户也是跨国公司的在华子公司,跟母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贷款行业集中度爆表,表外业务以各种保函、信用证为主,在母国企业集中地区,这种类型的银行总是多的吓人,同时资本金也大的吓人。说起来,日韩系银行在中国目前还只能走这个路线。韩资银行给人的感觉就是低端,说实话韩国的银行业整体发展水平别说跟中国比还是有差距的,更别说高端的欧美银行了,加上文化上的差异让国人很难接收自己成为韩资银行的客户。而日资银行就更别提了,国别风险、政治风险大到爆表了,企业找日资银行贷款?小心被当成日货哦。日资银行开人民币零售业务?别开玩笑了,哪天营业部被砸了第二种,全能型定位,所有业务牌照都齐全,因此知名度也最高,代表:花旗、渣打、汇丰。这类银行集中于欧美系的银行,公司治理上强调业务条线管理,所以在这里我就分个人业务条现和对公业务条线两个来介绍。就对公业务条现而言,业务就相对全面些啦。有贷款、贴现、贸易融资、保函、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衍生品什么的,但是都体现跨国企业的特点,比如客户多是跨国公司的在华子公司,或是有外贸需求的企业,不过这几年本土化的步伐非常之快,除了公司治理上跟中资银行有点不同,在业务范围上基本没有啥不同,只是显得更加国际化一些。公司治理上强调条线管理,较为极端的例子是渣打银行,条线的权限很大。规章制度还保留着自己母行的特点,但是管理的人员已经都是中国人了,属于公众熟知的外资银行。盈利能力比较强,利润额比较大,但是近期受国内一堆破事的影响,加之母行欧债危机啥的,显得经费比较紧张。在天津的代表: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汇丰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突然想多说一句,这个法国兴业银行总是跟中资的兴业银行撞衫,中文名字太像了。不过法国兴业银行相比于其他的全能型银行,地位靠后一些。个人业务条线也有理财产品,但是知名度不高。对公业务条线主打非洲地区外贸融资,甚至说跟非洲一些国家的政府有关系网,基本都是以前法国的殖民地。第三种,在国外是以投行业务而知名的,在中国受监管的制约,不能在以投行形象出现,而更多的集中于贷款、表外业务和衍生品业务,代表:德意志银行。曾经在火车上,一位南开的会计学硕士听说天津有德意志银行以后,两眼冒光。的确,这种银行给大家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4
  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稳健,包括流动性比例、不良贷款率、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充足率等各项监管指标表现良好。
  外资银行主要分布在外资企业聚集的经济活跃地区,在熟悉的业务领域和客户群体中开展业务,并逐渐开拓新的客户,以点带面提高服务能力。在监管机构的鼓励和引导下,外资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关于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在金融欠发达地区设立机构,挖掘新的业务机会和增长点,在巩固传统服务内容的同时,外资银行依托优势业务,
不断完善产品体系,本币业务和本地客户业务量稳步增加。外资银行本地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并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目前,外资银行发挥微小金融服务优势,中小企业贷款占比明显高于银行业平均水平。本土服务功能的深化也有效促进了银行业竞争,中外资银行以各自比较优势为基础展开合理竞争,优势互补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加强,带动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