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你了解多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什么叫沉没成本?通俗来讲,就叫打水漂。你出去拉客户关系,花了很多时间和代价去维护客户,比如拜访、请客吃饭、送礼,结果突然这个客户公司破产了,那么前面的付出就全都打了水漂。所有的这些投入,已经发生了,也追不回来了,这就是沉没成本。

具体来说,很多人创业想去开奶茶店,开店需要投资,其中一部分投资用来装修,另一部分投资用来购买机器、原材料等。当这家店关门的时候,机器转让卖给同行,成本就能收回来一部分,而装修店面的钱,如果转让时没人愿意出钱补偿你,那么所有的装修钱就都打水漂了,这就是沉没成本。所以大家也能想象得到,为什么很多制造业企业全都聚集在一起,因为这样大家互相之间可以周转,初期买设备不用买新的,不用投入50万,没准35万就能把厂开起来,倒闭之后没准30万又能把设备卖给同行,沉没成本非常低。当然这只是原因之一,并不是所有的原因。我们今天在讲沉没成本,所以只在这里点了一下而已。

书本上讲机会成本,目的是要告诉我们,沉没成本是一种过去的、无法挽回的东西,既然已经过去,就别再纠结。

还是以开奶茶店举例,你投资的奶茶店如果倒闭,至少有30万打水漂。现在这家店经营得不好,你想找个网红来店里试吃宣传。面对这个决策,如果你脑子里想的是,店倒闭要亏30万,现在赶快放手一搏,万一能救活也不至于亏损这么多。如果你这么想,那你就受到了沉没成本的影响,因为在这个决策面前,无论你做还是不做,沉没成本都是已经发生过的,无法收回来的。无论是否找网红来宣传,30万都一样收不回来。既然怎么决策都一样,那这个信息对你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你就不应该把它纳入考虑范围,否则想得太多,就容易把自己绕进去。

我们在做决策的过程中,用机会成本的方式去思考,是去考虑每个选项将要失去什么,这种“将要”代表着未来。沉没成本则是我们已经失去了哪些,这种“已经”是指过去,过去是无法改变的,我们没必要盯着过去看。

我们生活中买东西,总会遇到买错的时候,尤其是女生喜欢逛街买衣服,买回来发现穿不了,然后又舍不得扔,只好在衣柜里挂着,这个就是沉没成本在影响你。那我再追问一句,假设你有一个东西是花1万元买回来的,你用不了,转卖只能转出去2000元,是否要转卖呢?这是个问题,我相信你们开始有想法了。

20世纪,英、法两国有段时间联合研发飞机,研发到一半的时候,波音的新型飞机先一步研发成功。经过对比,这种飞机即便研发出来,运营成本也要远高于波音新型飞机,所以大概率不会有人愿意买,很明显这个项目应该赶快停掉。但是,因为飞机已经研究到了一半,投入的成本也有上百亿,大家不愿意就这么退出,于是继续追加研发经费,继续开发,终于做出了新飞机。结果,新飞机真的没人买,后面追加的钱全都打了水漂。

沉没成本在家庭关系、恋爱关系、人际关系当中,也有比较大的影响。很多人处在一种不健康的人际关系当中,你把一生中最好的5年给了另一半,但只要这个关系是你不喜欢的,无论你做什么,你都无法追回这失去的5年,所以在决定你未来时就只能忽略它。

在心理学里,有一个叫“赌徒效应”的名词,说的是一个赌徒连输几把后,很容易输急眼,开始加大赌注,想要翻盘。这其实也是沉没成本,一样的道理。

朱自清的《背影》有一段要求背诵的内容,其中有一句话:“事已至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多么有哲理啊!这就在告诉我们,不要纠结沉没成本。

讲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对沉没成本有了深刻的印象。但这还不够,我希望大家再回忆一下,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沉没成本的现象?你还能总结出哪些规律来?

在我学过经济学很多年后,渐渐有了以下这些感悟。

第一点,普通人容易忽视机会成本,并容易受到沉没成本的影响。如果要给这个现象做一个命名的话,我要叫它“沉没成本第一定律”。

举一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房子想要对外出租,租金每月3000元。第一种情况是,有个租客想要租,但是要跟你讲条件。你一听,不想出租了,然后房子就随之闲置一个月。

另一种情况,房子3000元租掉了,结果过了没多久,租客没交房租逃跑了。

两种情况,想象一下自己的心情。我猜大部分人遇到第一种情况时,都会很坦然地说,无所谓,空着就空着。遇到第二种情况的时候,绝对是气得直拍大腿,这个人,欠我3000元。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但实质上损失是一样的,都是3000元。前一种是损失了机会成本,但是很多人往往看不到,白白让机会成本损失了。经济学就是想要告诉大家,这个有成本,它在你自己的掌控之中,只要你忽视它,你就不会遭受损失。而后一种是沉没成本,每个人都能看到沉没成本,并且大部分人都在纠结沉没成本。经济学想要告诉你的是,这个东西已经打水漂了,已经找不回来了,已经不在你的掌控之中了,既然这样,就不要再去受它的影响。

第二点,为什么人们更容易忽视机会成本,而又更容易放不下沉没成本呢?我觉得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人性中的一些弱点。人就是喜欢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不愿意承认错误。这条原理我很想管它叫“沉没成本的第二定律”。

比如租房的例子,房子不租,放弃了机会成本,你可以用一句话解释这种损失-我愿意,用你管,空着不赚钱我也愿意。但租客跑了,你很难用自己愿意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承认自已当初眼瞎。然而我们就是不愿意承认错误,所以才会如此痛苦。

赌徒效应的例子也是一样,如果赔了大笔钱之后收手离开,岂不是证明自己错了吗?只能继续赌下去,万一赢回来翻盘了,不就没事儿了吗?

在我当交易员的时候,我就发现了一个现象:越是心高气傲、自尊心比较强的男交易员,越容易犯赌徒效应的错误。他每隔一段时间,总是会出现巨额的亏损,原因就是出现了一笔亏损之后,往往急于翻盘,结果越亏越多。

所以要想开,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神仙,谁这一辈子不会做点错事呢?错了再改,没什么大不了的。改了再错呗,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大家如果能够尝试着去接受自己的错误,接受生活中的失误和不如意,达到一种淡定的状态,那么即便没学过经济学,也能比较少受沉没成本的影响。

第三点,当我们了解了前面两个原理时,我们就可以用沉没成本去影响别人,改变别人的判断,这也是“沉没成本第三定律”。

很多男生在追人的时候事无巨细,随叫随到,但鞍前马后地服务女神好几年,最终人家也不理你,这种男生在网上被嘲讽叫作“舔狗”。学完这一节我们会知道,不断付出这种行为,得到的是沉没成本。这种沉没成本导致他很难放弃,陷了进去,他很可能最终自己都分不清楚,一直这样追求,究竟是真的爱女神,还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很有可能是因为舍不得沉没成本,所以自己也催眠自己说这就是为了爱情。

所以,一味地付出只能影响自己,你要想改变对方,那么就需要让对方付出,让对方增加沉没成本。当你鞍前马后了一段时间后,赶快趁机让对方帮你做一些细微的事儿,比如让对方帮忙拧瓶盖等。想要改变态度,索取会比付出更有效。

我有一次听到一个老江湖谈自己的人生感悟。这个人说,自已一生之中帮助过很多人,也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那么谁才是自己最亲近的朋友呢?他本能地以为那些受到过自己帮助的人,会更愿意把自己当朋友,结果当自己遇到事之后,发现曾经受过自己帮助的人,基本都求不着,而那些曾经帮过自己的人,基本都还会愿意再次帮助自己。我当时听完这个感悟,顿时觉得,这不就是沉没成本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