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消费主义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8
最近接触到一个很有趣的概念“不消费主义者”(Freegans)。“不消费主义者”通俗地说就是奉行“不花钱”的人。对于我这个备受消费主义煎熬的普通人来说,听他们的故事就很放松。目前我随便搜搜看看听听,也就找着了德国老太太海德玛丽·施维尔默、中国丁红、杨宗翰,还有一个b站上一个打卡Freegans到第57天的up主“一乔桑哇”。大家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Image

  至于为什么会对这个主题感兴趣,是因为淘宝让我逐渐有些厌烦,厌烦花大量时间挑东西、收东西,厌烦有一大堆东西,有一大堆东西都用不着。这也和沉迷玩手机带给我的空虚感是一样的,就觉得无意义但是在侵蚀我的生活。但是我本身是个还蛮喜欢买买买的人,不过也不是那种特别夸张的类型,就像很多女孩子一样单纯喜欢买买买。但是虚荣心、无所事事都会蚕食一个真正的人,所以有些时候可以随便做些思考。

  如同这个世界一样复杂,我们所有人都实际上被划分到了不同的世界,而不同的世界是天差地别。如同某些世界,奉行黑暗,充满内斗、世俗、警惕、危险,有些世界却充满包容、光明、如同天使。但是这个世界的天使,到了另一个地方就可能就是恶魔,抑或更多是普通人。起作用的可能只是不同世界的运行规则、底层逻辑。而善良的种子却天然地存在于几乎每一个人心中,举目世界,更多的是像我们一样的普通的好人。所以我们需要明白,这个世界有不同的人逻辑自洽地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且这种生活是可以简单转换的。我们需要真正理解“不同”以及善良的土壤。而我们的文学作品、媒介等在传递的一些东西构成了主流,如果要获得全面认知,我们是需要从我们认知的反差、特别、特殊入手的,将小众拉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这也是我一直在隐隐思考的道家阴阳里阴鱼的力量。阴阳里的阴并不是不好的东西、消极面,而可能是另一种影响世界的但被我们忽视的边缘力量(以及任何美秒东西的阴影)。所以似乎没什么绝境,任何时候都有人过着跟你截然相反的生活,并且怡然自得,也有许多人在你的绝境下换一种可能性生活。所以生活本身比我们的脑子更加哲学。我们需要很多新,来建构一个更加清晰完整的世界。但是很有限,我们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太多。所以也就只是瞎bibi,写着玩儿,只有把自己活明白了,才能获得尊重,但我现在就是个爱bibi的小葱小蒜。

    消费主义鼓励人去消费的一个逻辑,就我自己检查来说,其实就是觉得“它”可以让你变得更好。这样粗略听起来没什么问题,消费确实可以让生活更方便、更美好。但是我们的脑子里似乎有一个怪物,如果觉得一个东西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好,那我们不受控制地买回来越来越多可以变更好的东西,这个不错,但下一个更好,在不同的精细的场合也都需要讲究的精细的与它们适配的商品。所以我们或许只是把“变得更好”的原始欲望投射到了物身上而浑然不知。但是这个欲望不应该投射到物身上,因为物不能很好地承载这个欲望,它只会越来越多,堆积越来越多商品。而欲望不恰当的承载无疑既没有解决这个问题,又浪费了人太多时间、精力,让人甚至都没什么时间去思考了,甚至让人都不曾想过要去思考了,甚至让人都没有察觉到这个问题。而不消费主义者就像个哲学家、行为艺术家,通过抵制消费,试图去看看这里面是否隐藏着自由、纯真以及精神满足。似乎许多人都找到了,并且越来越沉醉。“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我们所需的或许并没有那么多。而“不消费主义者”这一现象是在提醒我们,这个社会,精神很大程度上是被物质遮蔽的,当物质退后,精神才会逐渐显露出来。没有许多挑选商品的时间、没有需要为钱承担的负担,我们可能才会拥有更多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去感受这个世间的一切。不消费主义者精准地抽离了“钱”在我们生活的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将自由和精神还给了我们。

Image

  反其道而行之,有时之所以是一种哗众取宠,是因为别有用心者看到了它的力量,得其形而不得其道。在它身上闪耀着的就是阴鱼的力量。但事物,即使是同一时空做同一件事,也会因为带着不同的信念和觉知力而变得不同,所以假的终究是假的。但我们不过是普通人而已,可以随便玩玩这样的游戏,并不需要殉道,只有自己开心了,愿意践行到什么程度就践行到什么程度才是真正的行道者。

  不过今天这个思考,所产生的最有价值的一点就是要尽量控制物对我们生活的侵占。降低物欲,就是在靠近自由和灵魂。但少量的物,对标的高品质,并且拒绝符号价值的捆绑(也即拒绝奢侈品)。当我们在我们认为不可能改变的领域作出改变时,我们才能真正察觉到改变的美好,拆除思维里的墙,怕什么呢,都可以试一下。

Image

  当然关于“不消费主义者”,还有很多可以探究的点,但我的兴趣暂时就到这里,下次有兴趣再继续~也许下一个主题,我会觉得更有意思。不过这个主题,感兴趣的人,可以继续,我实在是挖掘得太浅了,我也不过是随意玩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