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怎么解释的

如题所述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意思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警示后人引以为戒。昭昭:清楚明白。惕惕:忧惧。

出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乙酉既捷,家国维新。昭昭前事,惕惕后人。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等死难者而设的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

“昭昭前事”语本清叶绍本长诗《宋皇佑平蛮碑歌》:“昭昭前事若金鉴,读此岂异龙韬窥。请悬厅壁勿亵视,云中应睹神君旗。”“

惕惕后人”语本《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邛有旨鹝。谁侜予美?心焉惕惕。”郑玄笺:“惕惕,犹忉忉也。

扩展资料:

由来: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中国南京开始对我同胞实施长达四十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惨案,三十多万人惨遭杀戮。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灭绝人性的法西斯暴行。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2014年12月13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在南京市首次举行公祭仪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铭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4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zhāo zhāo qián shì tì tì hòu rén],是为纪念南京大屠杀等死难者而设的国家公祭鼎上的铭文,由多则古典名句化用而成。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为铭文的第31和32句。昭昭:清楚明白。惕惕:忧惧。意思是: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一清二楚,警示后人引以为戒。

扩展资料: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习近平话语铿锵。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近代以来争取独立自由史册上可歌可泣的一页,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饱经沧桑的一章;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我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昭昭前事,惕惕后人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2-26

意思是:以前的事清楚明白,后人应引以为戒,保持警醒。

出处: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公祭鼎上刻的160字铭文。

寓意:

鼎深古铜色,以显庄重与肃穆。鼎上颈部和两耳侧面纹饰以所在地南京市常见绿色植物的枝叶为图案元素,象征着绿色和平、生命重生。铜质底座部分铸有南京标志建筑城墙图案,象征首次国家公祭在古城南京举办。

鼎颈部纹饰为传统雷纹,鼎足上端采用犀角纹,足下端为象腿足形,两足在前,一足在后,圆睛张目,粗犷有力,象征中华民族在历史记忆中觉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

扩展资料:

历史意义:国家重器体现国家礼仪

鼎在中国传统中是国家重器,是国家政权的象征,也是祭祀时重要的祭器和礼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设立“国家公祭日”,并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的名义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是体现国家意志的最高规格的祭祀仪式,以鼎纪念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有助于突出祭祀主题,体现国家礼仪,营造庄重氛围。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20
明明白白的前面事,后世的人要提高警惕,引以为戒。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