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汤系总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4
栀子豆豉汤是栀子汤系里面最代表的方。主证就是睡不着觉,也是家常中失眠的好用的方子之一。栀子豆豉汤所标识的症状是一个人感冒了,或者是喝了冷的东西,或者是受了过度的日晒,乃至于他的身体某个地方太热,主证是晚上睡不着觉。因为睡觉这件事是需要心肾相交才能睡着,如果睡不着就是阴阳不交或者心肾不交。阴阳不交在西医上的说法是一个人的交感神经没有办法切换到副交感神经,切换神经的药代表性是半夏。栀子豆豉汤是比较形而上的,是心跟肾不相交,比方说一个健康的人如果肾气能够上得来,心气能够降得下去,才能够在晚上睡得着觉。如果一个人的身体因为感冒等等变故,会发生肾脏里的水气要往上面充塞全身,那心脏的火气要往下到达小肠,再转到命门里去煮肾里面的水,就是在这个火气向下水气向上的过程中刚好撞上了,会在身体胸口的正中间,肉体的食道觉得怪怪的有一坨不舒服的感觉,就有可能是栀子豆豉汤了。为什么失眠的时候要用栀子豆豉呢?所有的豆类都是肾脏的植物,豆为肾之谷,因为豆子都长得很像肾脏的形状,然后颜色是黑的,但黑豆的药性可能是不太补的东西,所以吃下去不一定能够补到肾,反而会剥削到元气,如果想要黑豆比较补益的方,是要用其他的补药煮在一起,让黑豆吸收了补药的药性再吞下去。黑豆单独吃多了会胃出血,也有喝黑豆浆喝到尿血。但是如果把一个微寒的豆子经过发酵做成了豆豉,它就会像一个蒸锅一样,把肾脏里面的水气蒸出来,然后塞满整个蒸笼也就是我们的人体。那么用附子肉桂补命门也是能够上来,但本身栀子汤证是有点烦热的症状,不适合用热药,栀子跟豆豉都是凉润的药味。如果肾气推上来,不舒服的感觉越来越往上,越来越往上塞到脖子,塞到脸,塞到头顶,所以必须要用心火肾水对穿过去。栀子的药性栀子是一个能够逆向行驶的药,是一个下火药里面所谓的逆风之药,它在身体的走法,或者其他地方都往哪个方向翻,它就会往偏反的方向去走。栀子花刚长出来的叶子是嫩绿色的,稍微老一点就变成黑绿色,就像橄榄黑;到了夏天的时候开出来的花是白色;之后花开始凋萎了,露出了花心。栀子的走法与五行相推是相反的。

【7.49】发汗后及吐下后,须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憹,栀子干姜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

这个人通常阴阳分裂,可能会有一点伤到阳气或者是伤到津液的活动,也许是用了汗法、或者是吐下后,可能会伤到这个人,就会有心肾不交的问题。如果有虚烦不得眠就用栀子干姜汤;如果是有虚烦就用栀子泻心火,不必用到豆豉;如果有反复颠倒,心中懊恼,就是有心气跟肾气杠到的症状就用栀子豆豉这个药物组来使心火跟肾水之气对穿而过去。栀子豆豉汤是灵魂的身体在病,是虚证。栀子干姜汤证的烦是虚烦,它会有点淡淡的烦,但那也不会很难受,可以用干姜镇住脾胃,让栀子不要让身体虚掉。栀子干姜汤的心中懊憹是觉得胸口有点闷闷的乱乱的,要喝热水才会比较舒服。其身体感是觉得心闲不下来的程度,大刺刺地躺在那边不想动,然后自己也没有睡着。旋覆花汤是肝有什么东西不通畅,喝热水会比较舒服,会很喜欢别人按压胸口。栀子豆豉汤是会胸口不舒服,翻来覆去会反复颠倒。它的不舒服是挂在灵魂上的,无论怎么动都会觉得扯到它。

黄连阿胶汤是烦到睡不着感到烦躁,一面在想事情,对每件事情都觉得很不爽,是心情上的不爽。

栀子豆豉汤的煎法: 要先煮其他的药,最后再放栀子,但如果喝了会吐就不要再喝了。因为栀子豆豉汤是心火跟肾水杠在食道的虚邪,所以胃或食道有一些没有消化干净的食物会因为吃了这个药后会吐出来,这是偶尔会发生的事。

栀子豆豉汤的反应: 在临床上如果出现吃东西食道吞咽有灼痛感,不舒服,食道有发炎的,但最好是要食道在发炎或者受伤再用,都离不开灼痛感、刺痛感、胃酸的灼痛感的那种摩擦感。旋覆代赭汤是吃什么东西下去会觉得有一口气顶住吞不下去的感觉,觉得胃里面有一口气塞住,乃至于吃东西会感觉那一坨东西慢慢下去的感觉。栀子汤的变化方:那少气的就用栀子甘草豉汤,甘草在这里是补气的。栀子汤是煮两服,煮成分两次喝。栀子甘草豉汤是一个人生病,然后汗后下后,就没有力气了就感觉呼吸浅促,因为肺的气不够,会有一喘一喘的感觉。如果是呕吐的人,就要降逆止呕,就加生姜。在使用发汗剂吐下后,在临床上如果是吐后或者下后比较容易变成栀子干姜汤证,比较关系到脾。如果是发汗后比较容易变成栀子豆豉汤证,比较关系到肾。当然了出现这样的现象往往是当胸口、胸腔里面有热气闷住的时候就会形成栀子汤系的症状。当身体的排热机能根本不够用,就会弄到胸腔里面热气太多,憋在那里有可能会变成栀子汤证。

【7.50】发汗若下之,而烦热、胸中窒者,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豆豉汤是感冒还没有好,病邪还在身体里面,就要吃豆豉把肾气充满全身再把邪气逼出去。那么栀子豆豉汤的胸中窒差不多就是肉体的食道的地方,觉得闷闷的塞住的感觉。当食道在发炎的时候也就是肉体的这个有形的食道在发炎的时候,比如吃火锅灼伤,或者是晚上喝60度的酒灌进去,食道会出血,有胸中窒的感觉,就用栀子甘草汤,用的是生甘草来消炎。

【7.51】伤寒五六日,大下之后,身热不去、心中结痛者,未欲解也,栀子豉汤主之。

当这个人病了一段时间,用了下法之后,这个人就心肾脱离了,发现这个人一直在发烧、身体发热。心中结痛是一个虚证,用栀子豆豉汤。利膈汤是治疗所谓的膈噎,吃东西好像觉得塞塞的,吃不下去,就用栀子附子半夏汤。附子让肾气上行,栀子让心火下行,半夏通阴阳。栀子干姜汤的另外一个名字叫做二气散,也是用来治噎膈的,就是当脾胃太虚,或者热气往上冲,变成什么也吃不下的时候用栀子干姜汤。

【7.53】伤寒,医以丸药大下之,身热不去,微烦者,栀子干姜汤主之。

泻药:1.甘遂剂吃了之后拉出一堆水出来。2.十枣汤是泄水用的。3.巴豆剂是通大便的,当有冰冷的食物堆积在里面,就用巴豆这种很热很热的泻药去下它,身体也会因此被烫得热烘烘的,但肠胃被拉过后,脾胃之气也就是中焦之气也被拉空掉就会造成虚热上浮,脾阳下陷,会形成栀子干姜汤证。所以就要镇固脾阳,降虚热就用栀子,它跟心肾不交没有多大关系。还有另一种情况会用到栀子干姜汤,身体感觉热烘烘的,心却觉得微烦,就好像睡觉的时候还一直想事情,睡不熟。

【7.52】伤感下后,心烦腹满,卧不安者,栀子厚朴枳实汤主之。 厚朴枳实一起用的时候是能够让肠胃动起来,把堆积到食物往下拉。栀子厚朴枳实汤就是觉得肚子胀所以心烦,然后因为心烦在床上滚来滚去睡不安稳,这三个主证不可拆分,一定要连属在一起出现。

【7.54】凡用栀子汤,若病人大便旧微溏者,不可与之。

栀子汤的注意事项: 如果一直以来都有拉稀的习惯的人,不可喝栀子汤。因为栀子豆豉汤证的人会有一点干燥的身体感,那么栀子跟豆豉都是润的,就很容易让人拉。在时方的世界中,芍药是泻小肠火的药,栀子清心火,也等于清小肠的火,如果是苦寒而润的药,脾阳已经不够的情况下就会让脾更虚,更容易拉。所以为了预防这样的情况,可以用栀子干姜汤或者栀子干姜汤再加茯苓,茯苓或者五苓散都是补小肠的火的方,让小肠很省力,小肠就会很有力量,因为栀子汤的用的剂量不多所以不会吃到拉肚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