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那些做事一直坚决,不畏艰难的人,我们常夸他有什么精神?

如题所述

对于那些做事一直坚决,不畏艰难的人,我们常夸他有(精卫填海)的精神。

精卫填海: jīng wèi tián hǎi 

意思: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出处: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释义: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精卫含着微小的木块,要用它填平沧海。”

扩展资料

精卫填海的典故:

女娃是炎帝最宠爱的小女儿,模样长得纤秀,性格却很倔强。姐妹们都喜欢打扮,唯独她酷爱体育,尤其水上运动,游泳划船,跳水冲浪,无一样不爱,无一样不精。某日清晨,风和日而,正是出游的好时光。女娃驾一叶扁舟,在碧波荡漾的东洋大海上遨游。海风微微地吹拂,海浪柔柔地起伏,带着小舟往大洋深处漂去。

年轻单纯的女孩,哪知道世道险恶,仍陶醉在蓝色的温柔里。霎时间,平静的大海变脸了,微笑的太阳不见了,轻轻海风变得比刀刃还锐利,软软海浪变得比铁锤还刚硬。女娃凭着高超技艺,劈波斩浪,左避右挡,与大海周旋。时间一分钟、一分钟地过去,一小时、一小时地过去,大海的浪涛越来越高,女娃的力气越来越弱。

夜幕降临了,天地间一片黑暗,大概星星们闭上了眼睛,不忍目睹惨剧的发生:小舟被巨浪碾成了碎片,女娃被旋涡吸入了深渊,喧嚣的涛声盖住了女孩求救的呼叫,她永远也不能回去见她慈祥的父亲了。 几天过后,一只小鸟在女娃沈溺的水域破浪而出,花头颅、白嘴壳、红脚爪,样子有点儿像鸟鸦,它的名字叫精卫,是女娃不屈的冤魂所化就。

精卫栖身于布满柘木林的发鸠山上,它天天从发鸠山衔了小石子,或者小树枝,展翅高飞,直至东海,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管是赤日炎炎还是雨雪霏霏,不死鸟精卫回翔在波涛汹涌、洁瀚无垠的大海上空,投下颗颗碎石、根根断枝,它不间断地叫着“精卫、精卫”,以激励自已的斗志,它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将东海填平。 

东海恼怒了,东海咆哮了,浪涛喧哗,白沫四溅:“你为什么要把我填平?你为什么恨我这么深?”,天空中传来精卫鸟仇恨的啼鸣:“因为你夺走了我年轻的生命,因为你还将夺走千千万万的年轻的生命。”

“算了吧,小鸟儿!你就是填一千年,一万年,也填不平我呀!”东海用轰隆隆的大笑声来掩饰自己的窘态。 “我要填的!我要填的!我要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地填下去,哪怕填到世界末日,宇宙终结。”不死乌精卫悲啸着,飞翔着,从发鸠山至东海,循环往复,衔石投石,永无休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传太阳神炎帝有两个女儿,大女儿的名字叫瑶姬,小女儿的名字叫女娃。因久居天宫无聊,有一天,女娃驾船游东海。可是突然风暴袭来,她溺水而亡。其不平的精灵化作花脑袋,白嘴壳,赤色爪子的一种鸟,宣布“精卫、精卫”的悲鸣。女娃变成了飞鸟,名字就叫做“精卫鸟”,栖息在北方的发鸠山。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誓死要填平东海。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衔来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投向海里。她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衔来石子。就这样往复来回,从不休息。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诗曰:“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后人常用“精卫填海”这句成语,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神话源远流长,对其内涵的解读众说纷纭。

其一,如袁珂等认为精卫填海“表现了遭受自然灾害的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渴望”。在遥远的古代,古人认识水平有限,无法正确认识自然反映自然,容易以想象、虚构、夸张的手段来描述史事而创造出神话,并且把“精卫填海”用“执着”、“矢志不渝”的主旨关键词解说为先民战胜自然的信念和理想,歌颂了“精卫”战天斗地的豪情壮志,或者阐释为对精卫悲壮与坚强的神话表达。

其二,有学者通过“东海”与“西山”为要素分析认为“炎帝神农氏的东进失败是败在蚩尤氏手下,就相当一次溺水,化为精卫鸟表达炎帝部落失败后还保持自己的精神理想,填海表达一种复仇对抗、坚持到底的情绪”。也就是把神话传说和历史叙事笼统地整合在一起。

其三,根据“精卫填海”神话暗含的历史信息,有学者认为“精卫填海”是部族婚姻历史事实的产物,是炎帝部落集团与少昊部落集团帝俊时代王子婚姻的真实反映,它实际描写了炎帝公主女娃嫁与帝俊部落王子后思亲伤悲的情绪反映,是对古代女性婚姻及命运悲剧的形象写照,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和亲”史事的反映。

其四,也有自然科学研究者根据上古海平面曾达到过顶点,东海岸线曾西进到今日太行山脚的京广铁路线一带,此后海平面逐渐回落,海岸线也随之东退。精卫填海和愚公移山的故事,正是对上述沧海桑田变化的古老记忆。

其五,近年来更有学者运用人类学、民俗学等学科理论方法对“精卫填海”神话的文化内涵进行解析,分析“精卫填海”神话展示的是远古母系社会时期的鸟图腾信仰,诠释当时氏族制度下女性地位的高低,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某种民族精神。“精卫填海”神话展现出女性主义的悲剧精神和悲剧意识,是对以往“大团圆结局”神话的一种颠覆。

“精卫填海”与“女娲补天”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相似性的,都是女性或者女性魂灵作为神话的主角,作为主角的女性或者女性魂灵有着挑战自然的斗志,两个神话故事中都没有提到男性的位置和作用。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很多学者认为“精卫填海”神话发生在父系氏族时期或者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也诠释了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时社会的两性矛盾。氏族的管理权由女性转向了男性,财产的继承权由女性转向了男性,这些必将激化女性与男性的对立,神话为人们在认知条件有限情况下的一种创作,是人们原始思维的一种必然反映,男性与女性间的对立在神话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山西长子县发鸠山

据山西省人文工作者的研究,从对《山海经》的深入探讨,能找到一些实地的线索,精卫鸟栖息、衔草石的西山即为发鸠山。发鸠山在哪里呢?在山西长治市长子县境内。长子县是个千年古县,这里一直流传着炎帝神农氏曾居住过长子羊头山北麓。关于精卫填海,上党一带民间普遍还流传一种说法:炎帝神农氏在上党盆地尝百草、治理水患、教民农耕。女娃在跟随父亲炎帝治理水患的过程中,不幸在漳水(漳河)溺亡。漳河分为浊、清两股,其中浊漳河是上党境内最大的河流,是上党的母亲河。在先秦时期被称为“潞”,即是以其水势大而得名,每到夏季,经常爆发洪水。小女娃因公殉职,后人敬她为漳水之神,还在发鸠山浊漳水的源头修庙祭祀她,后来这座庙被宋徽宗赵佶敕封为“灵湫庙”。《山海经》中说精卫鸟誓要填平的“东海”是“漳水出焉”,即“东海”为漳水的源头。浊漳河的南源为发鸠山东麓灵湫庙的四星池,也就是说四星池即为“东海”。所以,真正的填平东海不过是要填平这个四星池。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01-01
那些做事一直坚决不畏困难的人,我们常常夸他有龙马精神!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