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去世后,为什么总要把遗体停留一段时间,古人有什么考虑?

为什么总要把遗体停留一段时间,古人有什么考虑?

从古至今,在人离世后都不会立马原则土葬或是埋葬,而是会选择让其停留两三天或是一个星期,有些甚至还要放到一个月那么久的。原因是因为这样能够让在世的人多看几眼,还有就是要办丧事走个流程。人来到这个世上会被欢声笑语所迎接,人离世也应该需要好好的被送走,这才算是走完了人生


一、在世的人为了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

我们现代一般人离世后都会把尸体停放两三天,因为要让在世的亲人好好怀念离世的人的一生。能够让自己有个缓冲期,想一想这个人即将要变成灰或是长埋地底下,时间一久他的存在就完全消失了,仿佛他不曾来过。我们现在还好,起码还有照片、视频可惜留念,可是古人那时候却什么都没有,所以他们会让尸体能多放就多放。


二、古人相信会有复活这一事

因为古代的医疗水平并不发达,有些时候陷入短暂性的休克就会被误认为死亡,等过了一会后这个被认为死亡的人突然复活过来。所以古人会把死人的尸体放个几天,确认没有复活了再进行下葬。

三、必要的仪式需要时间

我们现在人去世在一些乡下地方都会搞丧礼,会让自己的亲朋好友都来悼念死去的人。需要置办场地、邀请厨班子做饭、安顿远道而来的客人、邀请大师给超度等等事情。古人的仪式会更加繁重,所以他们需要时间来弄这些,再者来说就是如果直接把死人给埋葬了会认为是非常不孝的行为,你搞丧礼的阵势越大就越认为你是孝顺的。

其实不论怎么说,我觉得人都应该要有一个仪式感啊,哪怕是离世也应该郑重其事的跟身边的人说“我走了”。要让他们一直记住你的存在,你才不会在这个世界上完全消失。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6

去世后将遗体留一段时间是因为,当时的医学还不太发达。有些只是生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的假死状态。人们为了确定他真的死了。会放7天。再下葬。也是一种对于死者的尊重
在战国时期。有一个叫扁鹊的人。在路过虢国的时候。听说太子死了的消息,他非常的震惊。就向宫里的太医询问具体情况。他通过他一讲述的各种情况了解。知道了,太子并没有死。而是气血不活。由此引发的病症。其实是一种名叫“尸厥”的病症。听闻太子还没有下葬,就向那位医者请求能告诉虢君,自己想要面见太子,能够治疗太子的病症。经过国庆的同意之后。他对太子进行治疗,没过多久,太子就醒了过来。


从这以后。人们渐渐的就有了这样的习俗。要在7天之后才开始下葬。他们开始知道。有的人禁止了呼吸,并没有死亡。他可能是暂时进入假死状态。经过医生的救治就可以恢复过来。有些盗墓者无意翻开棺材的时候。曾发现不少的棺材上面都还有抓痕,说明有很多人其实还没有死亡,但人们以为他死了。


而且当时的古人也是非常看重红白喜事的。当家里发生了红白喜事时。就会召集附近的邻居和家里的亲朋好友来聚一聚闹一闹,然后主持事意。参加他的葬礼。还要进行守灵等一些对死者的仪式。这些也是需要时间的。这是一种对于死者的纪念。

图片祠堂


古代人他们了解人死后,灵魂不会马上离开身体。所以要多放几天。来表达,人们对于死者的挂念,和对死者的尊重。而且他们认为人死后并不会消失。而是去了另一个地方。继续过他的生活。为了使他死后的生活能够过得很好。为为他安置安葬品。所以古人并不会将人立刻下葬。而是等几天。一般都是等7天。因为古人有头7的说法。

第2个回答  2020-01-01
因为传说人在去世之前,魂魄会停留在世间一阵子,需要向世间的亲友告别,因此古人特别重情,所以就就把遗体停留一段时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12-31
古人担心人去世后可能是假死,没有真正死亡,停留一段时间可以避免出现此意外。
第4个回答  2020-01-01
这是为了让死者的亲人怀念一下死者,所以才会把遗体停留一段时间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