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这首诗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意思: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勤学,指努力学习。

作者:北宋晚期的汪洙

全文如下: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汪洙,字德温,北宋晚期人。汪洙九岁时即赋诗,有“神童”之佳称。他先后写了不少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门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

《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

勤学实例:悬梁刺股

东汉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经常闭门从早读书到晚,很少休息,有时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时候很容易打盹(瞌睡),为了不因此而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子的房梁上。

这样读书疲劳打瞌睡的时候只要头一低,他就会因疼痛而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后来他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候学问并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没有人关注,即使有雄心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发奋图强努力读书。

由于他经常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候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勤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悬梁刺股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2-28

《勤学》这首诗的意思是:学问是需要勤奋才能得来的,就像前人囊萤取光,勤奋夜读,读很多书。苦学几年,“三冬文史足用”,学问也就有了,那时候谁还会笑话你胸无点墨,没有学问呢?

勤学(北宋·汪洙)

学向勤中得,

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

谁笑腹空虚。

扩展资料:

作者介绍

汪洙,字德温,北宋晚期人。父,汪元吉,曾任鄞县县吏。在一安石任鄞县县令时,因看重汪元吉的为人,特把汪元吉推荐给转运史,叫汪元吉负责明州府的法律方面(司法参军)的事务。

汪洙九岁时即赋诗,有“神童”之佳称。一日汪洙牧鹅来到学宫,见学宫殿宇破败倾圮,触发心中一番感慨。感而为诗,遂题诗于学宫壁上:“门徒夜夜观星象,夫子朝朝雨打头。多少公卿从此出,谁人肯把俸钱修。”

不几天,题诗被明州知府所发现,感到新奇,当即把汪洙传唤到府衙。

知府见眼前站立的竟是一个穿着破旧短,的小孩,就问:“汝欲做神童耶?衫子为何如此破旧?”汪洙即应声答诗一首:“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未去朝天子,先来谒相公。”知府一听,呵!不得了,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大口气,认为日后作为不可限量。

汪洙诗才横溢,他先后写了不少言绝句诗,都是一些便于孩童记诵的短诗。就有当时的塾师门将汪洙所赋的三十多首五言绝句汇编诠补成集,题为《汪神童诗》。

《神童诗》文词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儿童记诵,它与《三字经》等同誉为“古今奇书”,成为训蒙儿童的主要教材,流传极广,影响至为深远。

尤其如其中的:“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学乃身之宝,儒为席上珍。”“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久旱逢甘雨,他乡遇知音,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等,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传诵不息。

汪洙成年之后,淹贯博洽,熟悉经史。然而经多次考试,均未能考中。一直到哲宗元符三年(1100)才得以考中进士,任明州府学教授。由于汪洙为人淳正,是一位好教师,随从他听课的学生众多,有一府之望,世人均称他为“汪先生”。

正由于他教授有方,声闻朝廷,到汪洙去世时,特追赠为“正奉大夫”(正四品)衔,给予了较高的优待。留下的著作有《春秋训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勤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7-13
勤学——(宋代)汪洙
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
三冬今足用,谁笑腹空虚。
这首诗的意思是:刻苦勤奋,学业始有成;萤窗苦读,万卷诗书胸中藏。三年辛苦现在学识已经足够,谁还取笑我肚子里没有墨水?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7-13
让你趁年轻好好学习
第4个回答  2021-11-14
表达了作者对读书人的夸赞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