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特四化的建设节水高效特色农业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4

加快我市农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把节水、高效和特色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把发展节水农业作为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把培育特色产业作为提升区域优势的重点,把优质高效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建设具有酒泉特色的现代农业。 目前,全市农业用水量已占全社会用水量的86%以上。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缓解水资源短缺和生态恶化的矛盾,必须从农业节水入手,全面实行城乡水务一体化,加快建设节水型农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坚持以水定产业、量水促发展的原则,对高耗水、低效益的作物不倡导,不扶持,不发展。对无序移民、开荒和打井实行更为严格的“三禁”审批制度、举报奖励制度和责任考核制度,从源头上遏制地下水的无序开采,确保水资源供需平衡。
2、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坚持低耗水、高效益原则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积极组织实施百万亩节水灌溉项目,重点推广滴灌、微灌、膜下渗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对日光温室、葡萄、啤酒花等亩收益在3000元以上的高效田,优先采用滴灌、微灌,扩大推广河水滴灌。敦煌党河灌区通过5年努力,30万亩耕地基本实现以滴灌为主的高新节水。
3、加大灌区节水技术改造力度。以改造输水效率低的干支渠为重点,改造灌区灌溉设施,改进灌溉技术,改善工程配套状况,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到2012年,完成5个大型灌区和8个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任务,通过综合节水措施的落实,辖区各流域326万亩灌溉面积亩均灌溉定额由506立方米下降到476立方米,农业灌溉节水要达到1亿立方米以上。
4、实行智能化管理约束机制。根据各灌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分类制定主要农作物的用水定额,实行“定额控制、总量包干、节约交易、超用加价”的制度,明晰农户初始水权,推行农业灌溉机井智能水表计量管理,形成用水约束机制,严控地下水超采。到2012年,全市8568眼农用机井智能水表安装率达到90%以上。 特色农业是具有明显区域比较优势、产品品质优势、商品率较高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产业项目,是将区域内独特的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是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挖掘农业潜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立足我市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生产基础,发挥优势,调整结构,积极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重点发展现代制种、名优果品、啤酒原料、草食畜牧、蔬菜、棉花等六大产业。因地制宜发展瓜类、红枣、孜然、甘草、枸杞、甜叶菊、特种养殖等特色产品,不断开拓市场,扩大规模。
2、积极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同时,集成高产高效技术,推广以粮粮带、粮菜带为主的带状种植,建设优质粮食高产高效示范区,提高品质,节本增效,发展吨粮田、高效田,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粮食总产稳中有增,确保粮食安全。
3、搞好规划布局,实施项目带动,加强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提升特色产业发展水平。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服务、市场引导,发展壮大产业规模,建设区域特色产业基地。到2012年,全市现代制种、名优果品、啤酒原料、蔬菜、棉花等优势特色产业面积由2007年的140万亩扩大到160万亩;肉羊饲养量由407万只发展到600万只,增长47%。 发展高效农业,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的必由之路。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设施为重点,以技术为支撑,以优质安全为根本,充分利用资源环境,优化配置各种生产要素,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大化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根据我市自然条件和农业发展基础,高效农业发展的重点是建设万元田、发展2000元以上的高效田、改造收入不足千元的低效田、发展适度规模养殖。
1、积极建设万元田。以日光温室、网室制种、食用菌、红提葡萄及名优特水果、双膜立体栽培等设施农业为重点,加大建设力度。全市万元田由2007年的5万亩发展到10万亩,除移民区外,农民户均达到1亩万元田。
2、大力发展2000元以上的高效田。着重发展蔬菜、果品、啤酒花、葡萄、瓜类、高效制种及具有特色的甘草、枣等高效产业,使亩收入2000元以上的高效田面积由60万亩扩大到120万亩,农民人均达到2亩。
3、改造提升低效田。要把改造的重点放到移民区和沿山冷凉灌区,采取拉沙压碱、种植绿肥、秸杆还田等措施,加强良种良法集成配套,推广立体种植,发展间作、套种、复种,变一茬为两茬,一收为多收,特别是移民区要打破常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培育高效特色产业,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4、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按照“小群体、大规模”的发展思路,加快良种扩繁、饲草基地和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培育发展规模养殖场户,促进以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发展。到2012年,全市农民家庭人均来自畜牧业收入过万元的规模养殖户由2007年的7648户发展到3万户,规模养殖比重占到畜禽饲养总量的80%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养羊10只,牧民人均养羊50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