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

如题所述

学校教育发挥主导作用的条件有三点,具体如下: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人发展的方向;

2、 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 系统和深刻;

3、 学校有专门受过教育训练的教育工作者——教师。

学校教育的特点:

1、职能的专门性。学校教育职能是专门培养人,学校是专门教育人的场所。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比,其不同之处首要的便是学校教育的专门性。学校教育的专门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任务的专一。

学校惟一的使命是培养人,其他任务都是围绕着培养人来实现的。学校教育有专门教育者--教师,他们都是经过严格选拔并经过专门训练培养出来的。

这样的教育者不仅学识广博、品德高尚,并且懂得教育规律,掌握有效的教育方法。学校教育还有专门的教育教学设备,拥有专门进行教育的手段。这一切都充分保证了学校教育的有效性。

2、组织的严密性。教育的特点在于对人影响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学校教育正是体现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育的目的性和计划性集中体现在严密组织性上。学校教育是制度化的教育。学校教育具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制度。

从宏观上说,学校有各级各类、多种多样的体系结构;从微观上说,学校内又有专设的领导岗位和教育教学组织,有专司思想、政治、教学工作、总务后勤、文体活动等专门组织机构,还有一系列的严密的教育教学制度,如此等等,是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态所不具备的。

3、作用的全面性。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是全面的。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人的成长影响多少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影响的范围也往往只侧重在某些方面。

而学校教育是全面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要关心教育对象的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也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还要照顾受教育者的身体健康成长。培养塑造全面完整的社会人,是学校教育的特有职责。而这一职责也只有学校教育才能承担起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8-02-28
  教师的认识水平,学校的制度理念,社会的认识水平,国家教育制度和历史形成的文化。
  学校教育是我们教育的核心内容。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教育即指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主导地位。
  首先,学校教育具有特殊性。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有三个:遗传、环境和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进而生成人自身,促进了人的发展。
  学校教育是上述三个因素的特殊综合,它是一种包括特殊个体和特殊环境的特殊活动。学校教育具有独特的价值。学校教育能够引导个体发展,它是对后天发展方向的定位。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培养什么样的人,决定着个体发展的方向。
  教育的价值在于为个体发展确立了合适的方向。
  教育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动力。人的发展不只是表现为知识的增加、智力的发展、人格的成熟,更重要的是还应当表现为建立在这种发展基础之上的“发展动因”的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育人活动,对知识经验的获得、自我意识的培养和主体性的激发以及对人的整体发展的提升,承担着重要的责任。
  教育能够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挖掘发展的潜能。斯普朗格指出,教育之为教育,正因为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教育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和接纳已有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起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创造力、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对于社会教育,我们知道,学校教育是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的。学校教育不可能离开社会教育。社会教育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个性特长,适应学生的多种需要,丰富精神生活。

  教育的主导作用很明显,但是它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凌驾于社会之上去发挥它的主导作用,又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任意决定人的发展。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在这三大因素中,与遗传、环境相比,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不仅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而且可以能动地调整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教育还能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施加系统地影响。但教育并不是万能的,所以,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第一、教育能够制约人的遗传素质对其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二、教育能够调节和选择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第三、教育能够系统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方向、速度和水平。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