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扇门毁掉一座城:拜占庭帝国的陨落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导语: 无论多么强大的帝国,总会有陨落的一天。历史的车轮来到了公元395年,曾经纵横欧洲,扫荡北非的罗马帝国分为了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分裂后的西罗马帝国很快就遭遇外地入侵而灭亡,只剩下以拜占庭为首都的东罗马帝国苟延残存。公元1451年,看似平凡而又安静的年份,却是东罗马帝国命运开始转变的瞬间。 一、宿敌登场 1451年,东罗马帝国这个曾经庞大而又辉煌的帝国只剩下首都拜占庭和邻近小城,而宿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则在慢慢强硬起来,还迎来了一个看似善良而又凶残的苏丹—— *** 三世。这是位年轻热情而又热爱功名的人,他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一个人骑马跑到欧洲沿海的加利波里,丝毫不费力地拿下了全国最高的位置,同时为了地位稳固,将同父同母的亲弟弟杀死。上位者不乏见不得人的手段, *** 三世已经具备第一步技能。 登上苏丹之位的这位年轻人,心底最狂热的想法就是征服那颗镶嵌在君士坦丁以及查士丁尼王冠上的最后一块宝石——拜占庭城。这颗宝石是欧洲强大的象征,是一个时代闪耀的证明,亲手终结这个帝国,将可以永远把自己的姓名留在历史的丰碑上,何况, *** 三世就是这么一个想要众人瞩目的人。我认为这位年轻的苏丹想攻占拜占庭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可以想到的东西,国王查士丁尼十三世自然也能想到。 二、东西教派的和解 单凭拜占庭城那蝼蚁般的兵力,如何可以抵挡千军万马,查士丁尼十三世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就有了下面一幕。 十二月,白雪皑皑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由 *** 寺改造而来的基督教教堂迎来了十五世纪中最大的和解。希腊正教(拜占庭信奉的东正教)向罗马正教的使节伊斯多鲁斯表示和解,东西两教重 *** 皇怀抱。这一次和解所达成的协议就是东正教归顺与罗马正教,罗马教皇指派欧洲国王出兵保卫拜占庭。可是历史上所有以理智来和解的事情都是转瞬即逝的,一位狂热的东正教者犹如一个不速之客闯进了这场世纪和解中,他不愿意屈服于罗马教庭,于此相对应的是罗马教庭也不愿意履行那个拯救拜占庭帝国的承诺。 三、灭亡前的准备 这世上所有的统治者都是一样的,他们在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之前,总是宣称和平与友好。 *** 三世心底早已想把最后一块宝石拿下,但他不漏声色地和查士丁尼十三世签订了永不侵犯的条例,哪怕他刚刚才和匈牙利以及塞尔维亚签订双边中立协议。 1453年4月5日,一支庞大而又作战精良的军队出现在了拜占庭帝国的平原上,直到这时,城中的人们才知道,原来末日已经如此接近。但仍有一部分拜占庭人寄希望于保护他们的三角城墙,一千多年来,这堵城墙都被每任帝王下令加固和重修,这是保护拜占庭帝国最后的希望。 事实上,这座三角城墙没让拜占庭人失望,连续不断的轰炸并没有使城墙动摇一分一毫,乌压压的土耳其军队只能望墙兴叹。没有人比主帅更了解这战有多艰难, *** 将所有拜占庭城外城内的河流道路等都研究了一遍,但是始终没有发现突破口,唯一的办法就是从三角城墙突破,这必须要射程和威力足够大的火炮。哪怕现在没有满足需求的火炮,也可以造。 这时一个叫乌尔巴斯的拜占庭叛徒找到了 *** ,声称自己可以制造出大火炮。在足够的金钱之下,大火炮应运而生,200个人扶稳它,50个人更换轮木,一步一步地把大火炮从大后方运到了前线。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从同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杀人武器通过同样的方式也运到了前线。 有了大火炮的支持,千年不倒的城墙出现了一个个缺口,这场千年城墙和新兴帝国的对抗好像分出了胜负, *** 三世看着远处的拜占庭帝国,正在想象占领圣索菲亚大教堂,献给 *** 的 *** ,四艘热那亚人的舰艇打破了这份期望。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无敌舰队并没有挡住四艘欧洲派过来的救援舰艇,这四艘舰艇给城里人带来了希望,认为马上就有数不清的欧洲舰艇抵达拜占庭,拯救圣索菲亚大教堂,这种突然的士气高涨对于 *** 这一方十分不利。 四、看似不可完成的事情 *** 是个不喜欢让事情脱离自己掌握的人,无论是多少艘欧洲战舰的到来,都不能动摇他抢占拜占庭的野心。为了阻挡欧洲人支援拜占庭的脚步,他决定加快进攻速度,将战场从外海转移到内海。但是外海与内海相隔了一段有一段连绵不绝的山坡,难道要让土耳其帝国的船从山坡上过去吗? 事实上, *** 真的是一个异想天开而又付诸于行动的人,所有大臣的反对也不可以阻止他的想法。于是一根根木头被拉上了山坡,一艘艘战舰在无数士兵的推动下,像一群蚂蚁军队一样度过了所有山坡,成功来到了拜占庭的内海。 在军舰翻山越岭之际,前线的士兵还在用大火炮攻击城墙,不让拜占庭人注意到战舰的动向。等到飘着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旗帜出现之时,拜占庭人仿佛还在梦中,他们感受到了末日的到了,但是依然不知道这些舰艇是如何飞越山坡来到内海,难道上帝注定要灭亡东罗马帝国? 五、决定历史的瞬间 面对从天而降的土耳其舰队,拜占庭人真的没有办法再欺骗自己会等来欧洲的救兵,相信他们为了保护基督教的圣殿——圣索菲亚大教堂而出兵支援,因为任何的迟疑和等待所带来的灾难是无法挽救的。为了打破这个局面,罗马人准备自己主动出击,派出士兵寻找支援队伍的踪迹。可是城里只有8000人,没人都有自己要坚守的岗位,不能派太多的人去寻找欧洲人的踪迹。 于是十二位勇者被选出来了,他们肩负着整个东罗马帝国的希望,装扮成 *** ,突破土耳其舰队的重重包围来到了欧洲公海。可惜突破重重防线突围的勇士们并没有看到海上有一只船的踪影,一切都那么平静,和往常毫无区别。 勇士们终于死心了,他们明白并不是欧洲人还不知道圣索菲亚大教堂所面临的绝境,而是整个欧洲都决定抛弃东罗马帝国了。别无选择的十二位勇士决定与自己的国家共存亡,起码也要把这个消息带回去给城里人。于是他们架着小船又往拜占庭内海驶去,这十二位勇士之所以没有名字,是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勇士们艰难带回来的消息传遍了全城,他们真正意识到——拜占庭已是弃城。不知是为加油打气,抑或者是为自己做祈祷,全城的拜占庭人都做了一次弥撒,所有人都被要求上街,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此时此刻的心情都是一样的。当然,这时也不会有人有心情留在家里,毕竟灭亡就在眼前。全城人的弥撒足够震撼,这或许是史上最为悲壮得以一次弥撒了。 太阳升起来的那一刻,土耳其人开始了最后的进攻,所以说有时太阳并不代表着希望,至少对于拜占庭人来说。城墙在遭受火炮、云梯、士兵的攻击,内海上同样也是土耳其人的舰队,更为不幸的消息是,拜占庭人的海军司令战死,这个消息让整个城市显得更为悲壮。这时的查士丁尼十三世再也坐不住了,亲自上阵指挥战斗,刚刚被浇灭的信心又重新燃了起来,一时间,土耳其人无法攻下拜占庭这个还只有八千人的小城。 可是命运的齿轮并不偏向于弱者,一支土耳其小队在城墙上发现了一扇敞开的门,他们从门口走进去时并没有遇到任何阻拦,一开始他们还以为是空城计,埋伏还在后面。令人惊讶的是,城门后空无一人,这只是一扇被遗忘的门——凯尔卡门,平时就是城里人用来出行的小门,在打仗时忘记关闭了。 就在这一瞬间,历史被扭转了,无数的土耳其士兵通过这扇小门进入拜占庭城,拜占庭人惊慌失措,以为城破了,纷纷逃跑,整支军队溃败。人一失足会成千古恨,作为一个帝国,同样也无法避免灭亡的后果。 拜占庭城破,查士丁尼十三世战死,别人通过他的服饰辨认出曾经这位东罗马帝国的皇帝;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基督教圣地被 *** 占领;全城人沦为俘虏,女人和小孩成为战利品。 *** 许诺手下人可以随便抢夺财物,杀人性命,他只要那座教堂,于是全城陷入地狱。隔海相望的欧洲也为圣索菲亚大教堂十字架倒下的声音而震惊和后悔,哪怕他们最终也没有对东罗马帝国伸出援手。 结语: 历史的选择往往就在一瞬间,弱者并不会获得命运的青睐。任何通过理智来签订下的诺言往往都会被狂热而毁掉,圣索菲亚这座基督教的圣殿最终毁于两个教会之间的不妥协。凯尔卡门的敞开不仅仅决定了东罗马帝国的陷落,整个欧洲也随之摆在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