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度对比 9个明度色标!怎么分的!那几个调是怎么区分的!!

如题所述

根据孟塞尔色立体理论,把明度由黑到白的等差分成九个色阶,叫做“明调九度”。

色彩的三大属性为:明度,纯度,色相,无论黑白还是彩色都具有明度的属性。影调中有高调,中调,低调,所谓高调、中调、低调其实就是明度基调。明度九调就是在高调、中调、低调的基础上,每一种调性中又有长中短对比形成九调。

从色阶开始,色阶从最黑到最白有十一个阶区,十一个阶区中基本是每三个为一个调,分为高调、中调和低调。明度在0-3度的为低调,4-6度的为中调,7-10度的为高调。

高调:纯洁/柔软/轻盈/明亮。

中调:朴素/平静/中庸/沉着/稳定。

低调:厚重/凝重/晦涩/迟钝/重。

无彩色的明度对比,从黑到白可以分为9个明度色标。先定明度最低的黑色,明度最高的白色,然后之间是一半一半的分,每一半再分一半,然后再分一半。分够九份就好。

以无彩色的明度对比为例。分为高长调、高中调、高短调、中长调、中中调、中短调、低长调、低中调、低短调。在配色中,主色与副色、副色与副色之间的明度差别,决定了明度差别,决定了明度对比的强弱,明度对比的强度可分为弱中强;又可称为长调、中调、短调。

扩展资料

明度特点

高长调可以由黑、白、灰三色构成,在强的,男性的,丰富的效果。中间短调具有如做梦似的薄暮感,显得含蓄,模糊而平板。低长调较强烈,有爆发性,具有苦恼和苦闷感。低短调则有薄暗,低沉,具有死一般的忧郁感。

一般来说,高调愉快、活泼、柔软、弱、辉煌、轻;低调朴素、丰富、迟钝、重、雄大有寂寞感。

明度对比较强时光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不容易出现误差。

明度对比弱、不明朗、模糊不清,则如梦,显得柔和静寂、柔软含混、单薄、晦暗、形象不易看清,效果不好。

明度对比太强时,如最长调,会产生生硬,空间、眩目、简单化等感觉。

对装饰色彩的应用来说,明度对比的正确与否,是决定配色的光感、明快感,清晰感、以及心理作用的关键。

历来的图案配色,都重视黑、白、灰的训练。因此在配色中,既要重视非彩色的明度对比的研究,更要重视有彩色之间的明度对比的研究,注意检查色的明度对比及其效果,这是应掌握的方法。

明度与视亮度

由于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光线都是经由物体表面反射后进入眼睛的,而不是直接从光源来的,因此,明度不仅决定于物体照明的强度,而且决定于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

光源的照度越高,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越大(最大为1),看上去就越明亮。但是,光强与明度并不完全对应,如一个手电筒的亮光,白天显暗,夜晚显亮。

可见,光源的强度相同,而引起人们的明暗感觉则是不一样的。

视亮度(lightness)是指从白色表面到黑色表面的感觉连续体。它是由物体表面的反射系数决定的,而与物体的照度无关。物体表面的反射率高,显得白;反射率低,显得黑。

明度与波长

可见光谱范围内,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光线的感受性是不同的。这种情况可以用光谱敏感函数(或光谱光效率函数)来说明。

椎体细胞(明视觉)能吸收可见光谱所以波长的光,但它对光谱的中央部分(约555nm)最敏感,而对低于500nm和高于625nm的波长的敏感性要差得多。

棒体细胞(暗视觉)也具有覆盖整个可见光谱的光谱光效率函数,但与椎体细胞相比,它们对较短的波长具有最大的感受性。棒体细胞的整个曲线向光谱较短的一端移动约50nm。它们对短波一端较敏感,而对波长超过620nm的红光,几乎是不敏感的。

差别阈限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视觉系统能够对多大范围的光强作出反应,经测定,这个范围大约从10-6烛光/m2到107烛光/m2。

根据光强对视觉得不同影响,这个范围又可以划分为暗视觉范围(10-6烛光/m2~10-1烛光/m2)、中间视觉范围(100烛光/m2)和明视觉范围(101烛光/m2~107烛光/m2)。超过107烛光/m2的光强,对人眼有破坏作用;低于10-6烛光/m2,人眼就不能觉察了。后者成为视觉系统对光强的绝对阈限。

明度的差别阈限在光强为中等强度时,符合韦伯定律,其数值近似于1/100。在刺激极弱时为100/100,在光刺激极强时,韦伯比值K可缩小到1/167。

明度的绝对阈限与差别阈限的大小,都与光刺激作用的网膜位置有关。网膜上棒体细胞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对光的感受性较高,因而明度的绝对阈限值较低。相反,在椎体细胞集中的中央窝部位,对明度分辨的阈限值较高。 

明度对比的心理学定义

明度对比(brightness contrast)指的是刺激物明度和背景明度的对比。

分为同时性明对对比和继时性明度对比。前者如灰色物体在白色背景上显得较暗,而在黑色背景上则显得较亮;后者如在灰色背景上注视白色物体片刻,然后移去白色物体,在去注视灰色背景时,会出现较暗的负后像,但是如果此时注视黑色物体则会出现较亮的负后像。

关于明度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属于知觉恒常性的一种。当个体对物体的观察距离和角度发生变化,改变照度使物体反射的光量变化时,对物体的明度知觉仍趋向于保持不变的特性。即无论外界怎么变化,对物体的明度知觉都是一样的。一般发生在对熟悉物体的知觉上。

对明度恒常性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种解释认为,如果个体熟悉知觉的对象本身的物理特性时,例如,煤块是黑色的,粉笔是白色的,那么,在对知觉映像进行解释时,则会更多地凭自己的知识经验,而较少凭借来自视觉方面的信息。因此,虽然物体的光照条件改变了,人仍然把它知觉为原有的亮度。

另一种解释认为,明度恒常性是由于客观事物本身对光的反射率保持不变形成的。无论在亮处还是暗处,粉笔对光的反射率都是高的,煤块对光的反射率都是低的,虽然照明条件不同,但是它们对光的反射率仍保持不变,因此个体获得的物体亮度知觉也就保持了稳定。

关于明度配色

明度感觉是人类分辨物体颜色最敏锐的色彩反应。

明度是配色的重要因素,明度的变化可以表现事物的立体感和远近感。如希腊的雕刻艺术就是通过光影的作用产生了许多黑白灰的相互关系,形成了成就感;中国的国画也经常使用无彩色的明度搭配。有彩色的物体也会收到光影的影响产生明暗效果。像紫色和黄色就有着明显的明度差。

将明度分为高明度、中明度和低明度三类,这样明度就有了高明度配高明度、高明度配中明度、高明度配低明度、中明度配中明度、中明度配低明度、低明度配低明度六种搭配方式。

其中高明度配高明度、中明度配中明度、低明度配低明度,属于相同明度配色。一般使用明度相同、色相和纯度变化的配色方式。

高明度配中明度、中明度配低明度,属于略微不同的明度配色。

高明度配低明度属于对照明度配色。

应用:

1、高明度配高明度

高明度配高明度有一种轻而淡、浮动而飘逸的感觉,适合用在女星化妆品的设计上。

2、低明度配低明度

低明度陪低明度则深重幽暗,较偏向男性的性格特点。如劳力士的手表(低明度配低明度)。

3、高明度配低明度

高明度配低明度的结果,其明度差别大,像交通标识,毒品或者危险区的色彩标识都使用这种配色(高明度配低明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明度对比

百度百科-明度

百度百科-明度恒常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1-12

1
 各种有彩色之间存在明度对比,如下图。
2
 无彩色的明度对比,从黑到白可以分为9个明度色标。先定明度最低的黑色,明度最高的白色,然后之间是一半一半的分,每一半再分一半,然后再分一半。分够九份就好。
3
以无彩色的明度对比为例。分为高长调 高中调
高短调 中长调
中中调
中短调 低长调
低中调
低短调。
在配色中,主色与副色、副色与副色之间的明度差别,决定了明度差别,决定了明度对比的强弱,明度对比的强度可分为弱中强;又可称为长调、中调、短调。
下图中的数字代表了上图中的明度色标数字
按照上图作业如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