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很多隐士里会出高人,是因为哪些原因?

如题所述

历代隐士,大都是高人。盖因隐士者,主动放弃了荣华富贵的前途,放弃了前呼后拥的虚荣,放弃了佳人美酒的享受,放弃了世俗生活中人们殚精竭虑所追求的许多看似耀眼的理想召唤,他回归林泉,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本真。所以,其中不乏高人。今天,说说宋朝一位千古闻名的隐士,就是那位有着“梅妻鹤子”之称的林和靖。



林和靖,本叫林逋,字君复,因他死后,宋仁宗赠谥号“和靖先生”,后人便称他林和靖。林和靖是杭州钱塘人,从小好学,埋头苦读多年。及长,开始到江淮之间游历,中年后,厌倦漂泊的他,回到杭州,在西湖孤山之旁盖了一间草屋,从此过上了隐居生活,竟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林和靖在孤山自耕自种,自给自足,隐居生活十分清苦,但他苦中作乐,种植了梅花几百株,又养了两只白鹤,日子久了,白鹤通了人性,林和靖经常打开鹤笼,放飞鹤们,但它们在天空中飞翔尽情后,又会主动回来,十分忠诚。他在孤山隐居二十年,生活怡然,因钟情于梅,亲昵于鹤,人送雅号“梅妻鹤子”。



宋真宗听说了林和靖的事迹后,特要杭州知州去孤山,代表自己探望林和靖,且有意起用林和靖,要他出山,林和靖拒绝了。几年后,宋真宗又安排人送来粮食和衣服。1025年,继位的宋仁宗也安排人来给林和靖送东西,表示慰问。不单皇帝,当时很多名人都以结交林和靖为荣,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等许多才俊大臣,都不远千里来拜访他,可谓“孤山不孤”。

按说,有了两个皇帝的垂青,还有那么多名臣的追随,只要分稍有富贵之念,就能马上实现。只是,林和靖不是攀龙附凤之人,也不是好爵禄的人,他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他的向往不在仕途,而在山水之间。



确实,林和靖视富贵如浮云,视荣华如尘芥,晚年时,他提前题写自己的墓碑说:“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分以没有写过马屁御用文章而自得,体现了他不媚权贵的高尚情操。

1028年,林和靖在孤山去世。林和靖不但是一个隐士,还是一个卓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山园小梅》极有名,诗曰:“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他把梅花那不畏严寒、傲雪凌霜的高贵品质在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其实,林和靖自己又何尝不是一株高贵的梅花呢?面对人间的乌烟瘴气,他始终洁身自好,卓然独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07
这是因为这些隐士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但是由于对朝廷的失望,所以选择离开朝廷,过着隐居的生活。
第2个回答  2021-01-07
隐士首先是士,士是做学问的人或者有技能傍身的人,他们可不是白丁一个,所以他们本身的素养是比较高的,那么这些人就更重于修身和做学问了,所以他们里面出高人很平常。
第3个回答  2021-01-08
这是因为这些人平时都非常的低调,而且也不愿意入朝为官,但是他们一直在关注国家的政事,而且这些人又非常的有担当,所以一旦看到国家出现失误的情况,就会勇于站出来。
第4个回答  2021-01-29
因为朝廷奸臣当道,他们性格孤僻,不愿意同流合污,而且才能得不到皇帝重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