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外在三宝的力量回归到内心自性的三宝来,什么是自性三宝

如题所述

三归依总结起来说,“归依佛”就是觉而不迷;“归依法”就是正而不邪;“归依僧”就是净而不染。佛教导我们修正行持的三大要领(三个标准)就是“觉、正、净”,这是自性三宝。觉、正、净,每一个人都有、都具足的。从前把它忘掉了,从今天起要回过头来依靠它。佛告诉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觉、正、净,念念之中想到觉、正、净;要用觉、正、净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这叫做三归依,这是真正的归依。
“觉、正、净”这三个原则就是三宝。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你想想一个觉悟的人,他的见解会错误吗?他的心会不清净吗?心不清净,见解不正确,那就没觉悟!同样的,一个正知正见的人,怎么会不觉呢?怎么会不清净呢?因此,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给我们开了三个见性成佛的门,譬如这个佛堂有三个门,你只需从一门进来,一切全都得到了。因此只要在这三个标准中,采用一个就可以成功,就全部都得到了。中国大乘宗派里,禅宗选择由“觉”门进入,要求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教下(禅宗之外,都属于教下),象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法相宗,这些选由“正”门入——依经典的教训来修正见解、思想、言行。念佛的净土宗和密宗,这两宗都是由“净”门入——修清净心。
所以一而三,三而一。这许多宗派,在三个标准当中任选一门,虽然选择不同,功效、成果则完全一样。没进门的时候不同(觉、正、净不同),进了门之后完全相同。此时,我们才知道,法门真正的是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但是“觉”门定要上根利智,要很聪明的人,心地很清净的人才能学,否则的话这个门是进不去的。你看六祖在坛经里说,他所接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如果不是上上根基,这个觉门是走不通的,修了也不会开悟。“正”门,一般根基都可以走,时间较长,要念很多书,就好像上学一样,由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要念好多年,路很长。“净”门,净密两宗由此入门,专修清净心。在末法时期,这两宗很盛行,实在有它的道理。“净门”既不需要上根利智,也不需走很长的路(时间)。这两宗之中,特别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比密宗摄受还要广泛,成就还要容易,更容易得清净心。这是我们首先要将自性三宝认识清楚,知道如何选择法门,作为修行的依靠,找到真正的归依处。否则的话,虽然在佛菩萨形象前面受过形式上的归依,其实从哪里回归?依靠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错误了。
上面所讲的是自性三宝,道理也许能够体会一些;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找不到一个依靠,三归仍然是落空。我们到哪里找到真正的依靠呢?就是三归依一定要落实在生活里。要知道佛教每一宗都有它依据的经典与修学的方法。譬如华严宗所依的三宝,“佛”是毗卢遮那佛;“法”,就是“华严经”;“僧”就是文殊、普贤,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菩萨僧——修学的榜样——我们跟他们学,要学得跟他们一样,这三归依就落实了。如果是法华宗,它是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我们就是依本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佛”宝;妙法莲华经是“法”宝;法华经上所说的菩萨是“僧”宝,都是我们修学的榜样。净土宗依靠的佛宝,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真正的归依处;法宝,是无量寿经和净土五经一论;僧宝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大菩萨。学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学大势至菩萨的专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大势至与其同伦等,自从开始归依起,一直到成佛,修的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一句佛号,“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假”是借其他法门来帮助,修净业者不需要借助其他于其他法门,从初发心到成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那要怎样念呢?他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是念佛时,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个心是清净的,一定要用清净心来念。“相继”,是一句接一句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这是大势至菩萨交给我们念佛的秘诀。“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念佛决定成功。夏莲居老居士编写了一部“净修捷要”,他说:“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专修念佛法门的初祖,是法界初祖。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讲华严经。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望导归极乐,则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初祖。无量寿经传到中国,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莲友一百二十三人,依无量寿经专修念佛法门。他是中国净宗初祖。所以我们今天讲净宗初祖有三位。中国初祖,慧远大师;娑婆初祖,普贤菩萨;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
我们要学阿弥陀佛,要学无量寿经,要学观音、势至,这是净宗的三宝,是我们真实的归依处。他们就是我们修行的榜样,修行的标准,这叫真正的归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