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今古文经之争

如题所述

从战国到西汉,中国文字(汉字)有过两次大变化。战国时流行的是"籀书"(大篆),但各国所用差异甚多,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将籀书规整为小篆。汉代又通行简化小篆为隶书。因此,汉代人用隶书书写的书籍成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汉以前用籀书写或小篆写下来并流传到汉代的则成为"古文"。汉代的今古文经之争,虽和书写所用文字的今古有关,但实际争论的问题,却在文字背后,涉及的问题很多。
书目不同
《诗》:今文经三家,《鲁诗》《齐诗》《韩诗》;古文经一家,《毛诗》
《尚书》:今文经三家,伏胜、大夏侯(胜)、小夏侯(建);古文经一种,《古文尚书》
《礼》:今文经三家,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庆氏(庆普);古文经两种,《逸礼》《周官》(周礼)
《易经》:今文经四家,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古文经两家,费氏《易》、高氏《易》
《春秋》:今文经三家,严氏(严彭祖)《公羊春秋》、颜氏《公羊春秋》、《谷梁春秋》;古文经三家,《春秋左氏传》、《邹氏传》、《郏氏传》
五经本为六经,又称六艺,尚有《乐经》。一般认为,《乐经》只有乐谱,没有文字;也有人认为毁于秦火,所以只存五经。
经典的排列次序各有讲究
今文经学者董仲舒、司马迁等人将六经次序排列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古文经学者班固将六经次序排列为《易》《书》《诗》《礼》《乐》《春秋》
对待孔子和五经的态度不同
对孔子的评价不同:今文学尊孔子为给后世制法的"素王";古文学认为孔子是"先师";
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皆为孔子所作;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是古代史科;
今文经学家认为汉代五经均为全本;古文家认为五经是秦火残余,其传述多不可靠。
社会地位及影响不同
西汉前期,文景之际确立齐鲁韩三家《诗》为博士均为今文,至武帝立五经七博士、兴太学后,今文经成为官学。读今文经出身的官员成为封建政权主体,其影响难以估量。
古文经学在经历汉初的弱势之后到汉末开始崛起。刘歆主张设立《左氏春秋》为官学,后辅助王莽推行古法,东汉光武帝排除众异设立《左氏春秋》为博士,到章帝《白虎通议》的颁行,标志着古文经学逐步跻身显学之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