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城的城市特点

如题所述

这些新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居住在这里面的人,大部分早上涌到老城里来,晚上又涌回新城,形成一个钟摆式的城市交通。这在地铁的人流还有道路交通上体现的最为明显。无论是钟摆式还是候鸟式,都表达了人流的趋势。 根据统计,2010年八通线日客流量在25万人次左右。2000年,通州常住人口为67万,2010年上半年约有110万。与这组数字对应的是,八通线从最早的每10分钟一趟车,到后来5分钟一趟,现在间隔更是缩短到了不足4分钟,高峰时段,车次由22次增加到29次,却依然无法跟上乘客数量的增长步伐。
2008年以来,通州地区发展会议否决了通州新城在核心区修建多座住宅建筑的方案,以避免使该地区成为众人口中的“睡城”(通州睡觉,市里生活)的现象。今后,通州将不再甘心做“新区”,而要成为Tongzhou New Town(通州新城)。 望京堪称“睡城”老大哥的根本还在于其“显赫”的出身:早年,位于五元桥周遭的望京建筑更多是各部
委的“自留地”,导致了横七竖八的楼房、道路等基础设施规划,正南正北、横平竖直的都属少见。 后来,随着韩国留学生及韩国在华务工人员望京购房的不断增多,这里开始逐步形成一个颇有特色的“韩国城”。甚至连北京保姆的薪资水平,都因望京韩民社区保姆收入的高企而被拉动。
现在的望京,服务业相对发达。随着望京商务中心区的规划实施及进展,望京志在谋求国贸东北处新型CBD,渴望吸引更多大型企业入住,并进而摇身变为北京第一个“次中心”卫星城。 位置上,回龙观和望京分居北京五环路外的西、东两侧;规划面积上,两者几近相同;入住人口上,跟“洋味”大哥不同,回龙观聚集的主要是以大学毕业为主的“北漂们”。
随着回龙观居民的不断增加,吃饭、就医,尤其是交通——这可是进城工作赚钱养家的头等大事,都成了这里的挠头难题。
出行交通:北京13号线地铁 作为京城首批开发建设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始建于1999年的天通苑小区,规划只有520万平方米,比望京、回龙观小不说,位置上也夹在两者中间。但天通苑既没有左右逢源,风格上也更讲究淳朴实在,既不“刺头儿”,也没啥珠光宝气。
前几年,天通苑是个让所有的士司机谈之色变的地名,只要你傍晚打车说去那儿,多半会被拒载。原因很简单,天通苑堵车非常厉害。但随着北京地铁五号线的开通,天通苑地区的交通有所缓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