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如何造成肺气肿,导致肺心病,最终导致

如题所述

我们用通俗的、最容易理解的话来再现一下肺气肿发生前、发生后肺部的变化!因为我们都知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我们只有知道了疾病是如何发生的,才能真正地“对症下药”,把疾病治好。

肺气肿发生前

老慢支:
患者一般会有长期、反复、不断加重的咳嗽,但是容易被患者本人忽略,不当回事,他可能会认为抽烟的人哪有不咳嗽的,或者是年纪大了咳嗽几声很正常。其实这是老慢支的信号,正是因为这样的忽略,疾病悄悄加重了。
演变过程:
老慢支患者因为长期吸入烟雾、粉尘等物质越来越多,堆积在气管内;或者是受感染影响引起了一系列炎症。这些颗粒物或者是炎症长期不断地刺激细支气管管壁的黏膜,使得黏膜充血水肿,黏膜就会分泌出更多的黏液,试图自我修复,管壁也变得越来越厚。但是黏膜上皮的纤毛因为粘连、倒伏,没有办法将所有的黏液摆送出去,越来越多的黏液堆积起来,使得官腔越来越窄或者完全被堵住!
炎症还会导致肺小血管内膜增厚,血流减少,肺泡壁因供血减少,弹性也跟着变弱。
炎症时,肺组织内α1—抗胰蛋白酶等蛋白酶的缺乏,又加速了肺组织的破坏。这样,在吸气时细支气管管腔扩张,空气进入肺泡;呼气时细支气管管腔缩小塌陷,妨碍气体呼出,致使空气滞留于肺泡内,压力不断增高,久而久之,导致肺泡过度充气、膨胀或者破裂。最终形成肺气肿。
重点来了:
由老慢支发展到肺气肿的阶段,最主要的是细支气管的炎症。炎症是哪里来的?颗粒物、粉尘或有毒气体的刺激,以及滞留在气道内的黏液堵塞。
解决办法:
及时将这些有害物质排出去,就能够控制病情的进一部分发展。

肺气肿发生后

什么是肺气肿:
肺气肿患者的肺过度膨胀、失去弹性、剖胸时气肿部分不能回缩,表现为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大泡,积存了大量二氧化碳。肺泡壁很薄、胀大、破裂或形成大泡,血液供应减少,弹力纤维网破坏。细支气管壁有很多炎症细胞浸润,管壁粘液腺及杯状细胞增生、肥大、纤毛上皮破损、纤毛减少。
演变过程:
1、缺氧
黏液堆积,气道炎症反复感染改变了肺脏的结构和功能,使得气管变形、阻塞、管腔狭窄,氧气进入困难。
二氧化碳潴留,残气占位,肺泡内压力增高,氧气更加难以进入,造成机体缺氧。
肺泡不断膨胀扩张,肺泡壁的弹力纤维网破坏,毛细血管床减少,致使吸入的空气与排出的二氧化碳不能很好地交换,加剧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现象,造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2、肺血管重建
长期机体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肺动脉痉挛、收缩,可以引起血管重建。肺部血管重建就好比房间的水管重新安装,但安装的却是扭扭曲曲、管径比以前小的水管,不能满足日常所需,从而导致进一步缺氧和缺血。
3、肺动脉高压
肺部血管重建后,血管变硬、管腔变狭窄,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形成。肺动脉压力增大传导至右心房,右心房负荷过重,发生肥厚,长此以往,右心房不断扩张,引发肺心病。
重点来了:
肺气肿发展到肺心病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原因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缺氧是怎么造成的呢?一是因为黏液堵塞气道、通气不畅,二是因为二氧化碳残气占位,肺泡内压力太高,氧气难以进入。
解决办法:
排出黏液!排出二氧化碳!
有人说,机体缺氧我直接吸氧不就可以了吗?可以,但是没有解决疾病问题。氧疗增加了进入肺内的氧气,使得身体暂时不缺氧了。但是,支气管、细支气管阻塞问题仍然存在、二氧化碳潴留问题也没有减轻,反而是随着时间的推迟越来越严重。氧疗一日,生命维持一天,脱离氧疗,呼吸就有可能衰竭。
试想:如果可以将体内的黏液全部抽出去,气管支气管的管道被打通,吸气时会不会更加顺畅?如果能够将肺泡内的二氧化碳抽出来,肺泡内压力变小,氧气会不会更加容易进入?同时也不必再担心肺泡被撑破、二氧化碳流入血液中造成高碳酸血症?
实际上,这个方法在20年前已经被很多肺气肿患者应用了,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清肺仪就是这样一个医疗器械。它通过一根导管连接一侧鼻孔,像脉搏一样有规律地向外抽气,并且这股气流可以反复震荡、按摩气道壁,使得痰液松动,随着气流来到咽喉部,经由患者咳嗽,排出体外。同时,气流向外抽动的同时,也把肺泡内滞留的二氧化碳带了出来,缓解了肺内高压。

1/痰液堵塞通气不足

2、震荡按摩痰液松动

3、排出痰液正常换气
纯物理治疗方式,借助一股气流,就能让气道变得通畅。黏痰被清除了,倒伏粘连的上皮纤毛也得以脱身,恢复了自由摆动,患者的呼吸会变得更加舒畅。很多患者说,之前每天都吸氧,一刻也离不开,后来可以不吸氧了,自己的呼吸完全用够。这就说明了排痰排气是从疾病根源出发的治疗方法,是真正的“对症下药”。
希望回答能够帮助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