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小说取个名字,谁能帮忙取几个不重名的?

乡土小说,唯美一点的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15篇原创
文|阿呆爸
1你家孩子的名字,也是爆款吗
今天我已经放假了。
本来打算这两天带阿呆好好玩一玩,不打算更文了,但是下午的时候,很意外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报告,刚刚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于是决定临时写一篇。
这个报告建议家里有娃,或者即将准备生娃的父母看一看。因为它其实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们很多家长都想给娃取一个好听、有寓意,而且独一无二,不重名的名字。但是最后却往往还是成了爆款的一份子。要想避开“雷区”,提前看看没错。
我们看看2020年的姓名报告就会明白了。
去年新出生的男娃,取名最高的3个是:奕辰、宇轩、浩宇。女娃则是:一诺、依诺、欣怡。
从数据看,假如,你给刚刚出生的儿子取了“奕辰”的名字,那么仅仅在2020年,就有14620个新生孩子跟宝贝同名。给女儿取“一诺”,那就是24820人。
这还只是一年的同名人数。事实上往前看,这几个字也都是取名的大爆款,前后一算下来,估计全国至少有十几万叫“一诺”“奕辰”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小姨子的儿子就叫“梓轩”,阿呆班上也有两个小朋友名字有“梓”。
据说很多学校班级里,四十多个同学,会有六七个重名的。老师点名,两三个孩子同时答应。
2、90后热爱爆款名字,这是为什么
说真的,我一直想搞明白,这一届90后、00后的家长都很标新立异,大胆新潮,为什么都喜欢给孩子取“梓”“涵”“诺”“辰”“若曦”之类的名字呢?
想来想去,可能跟他们青春时期看过的电视剧、言情小说有关。第一个作家在言情小说里取“梓”“涵”是新意,眼前一亮。
然后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九十年代、新世纪里风靡一时,也自然就影响了正在长大的少男少女。这种影响、趣味、偏好的形成,是在静悄悄中熏陶的,家长自己都未必知道。
等到他们长大了,自己也生了娃,有意无意就模仿电视剧了。
其实再往下想一想,也好理解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当下,都没法逃脱大时代的影响。
在我爷爷那一辈,很多人叫“建国”“国庆”“建华”。因为四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翻身农奴把歌唱”,家国情怀、主人翁的意识强。
到了我父亲那一辈,“跃进”“四清”“建军”“秀兰”“红梅”多了起来,时代运动的痕迹烙在了姓名里。想一想,叔父辈里有没有几个叫“国庆”“卫红”的?
再往后,到了七八十年代,“伟”“强”“静”,这些名字就成了主流。从小到大,我至少有十个同学叫“张伟”“王伟”,还有“李静”“王静”的朋友也很多。
时代的风潮,就在我们想不到的时候,刻在了名字里。
3、慕容、长苏,只有几千人
我看公安部的这份姓名报告里,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
比如,谁是第一大姓?
2020年新生儿“百家姓”,排名前4的是“李、王、张、
刘”。这和我们嘴上习惯说的“赵钱孙李”四大姓有点不同。最起码在去年的新生儿中,“李”是第一大姓,要比“赵”多了整整52万。
再比如,复姓有多少?
现在的言情小说、电视剧,最喜欢用复姓。普普通通的名,加上复姓,立马高大上了。
比如你原来叫“李小兵”,现在改成“上官小兵”“令狐小兵”“欧阳小兵”,是不是就有一种酷酷的、神神秘秘的感觉了?
可惜的是在小说里,好像复姓遍天下,而且势力很大,不是商界大佬,就是纯爱少女!但实际上,在生活里,认识一个复姓朋友,还是挺难得的。
从报告里看,中国的复姓里,“欧阳”是第一大姓,也只有111万多一点,而“上官”只有不到9万人。
至于我在言情小说里经常见到的“慕容”只有5千人,“长孙”只有3千人。
想不到金庸笔下纵横江湖的大燕国皇室后裔“姑苏慕容”,大唐的“长孙无忌”,子息如此凋零啊!
4、避开雷区,可以做三件事
在分享一点私家存货。
可能是因为我是个文科生,经常有朋友让我帮忙取名字。一般我都会提三个建议。
一、查重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如果好不容易取个寓意深远的名字,但却重名很多,多少有些美中不足。所以在取名之前,可以多利用微信、支付宝,很多省份、城市都联合公安在微信、支付宝的“城市服务”里开通了“新生儿查询”的功能。
二、避谐音。
孩子的姓名要跟随孩子的一生,一生中大概会被叫约60多万次,每一次叫起都加深着他人的印象。取名字时,要多读读,多联想一下,尽量避免谐音。比如晶冰不错,但如果姓沈,就成了沈晶冰(神经病),类似的还有吴仁耀(无人要)、裴静光(赔精光)、朱达昌(猪大肠)。每年派出所都有几个叫“杨伟”的去改名。
第三、忌生僻。
有些家长,给孩子取名,恨不得翻烂字典,为求新而求新,用了不少冷僻字。比如“湉、翀、譞(xuān)、龘(dá)、彧(yù)”,等等。
这种寓意也许不错,也没有什么重名,但我认为不太可取。
名字是用来叫,用来听的。太生僻了,将来老师点名,孩子考试,结交朋友,很可能不仅没有让老师印象深刻,反而会成为减分项。
前两年就有一个真事,浙江宁海的严女士,给女儿取了“頔”(di),寓意“美好”。孩子也确实很优秀,一路成长都是小学霸。
但结果没料到,等到保送研究生的时候,却因为学信网上录入不了这个字,折腾的够呛,差一点好事变坏事。
5、我是怎么给孩子取名,从古诗词里找路子
怎样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其实,中国传统古诗词是一大宝库,灵活运用一下,惊喜不少。这里举三个例子。
电影明星周星驰。他的名字就来自于初唐四杰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老一辈的革命家张闻天。他的名字就来源于《《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个诗人戴望舒。他的名字就取自《离骚》中的“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如果家长朋友实在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取名的家长,不妨翻翻唐诗宋词、楚辞诗经。
至于我自己,我取名字的原则比较简单,喜欢笔画简单,寓意深远,而且中性、文雅一点的名字。
当年,我给阿呆取名字时,身边朋友都建议取三个字、甚至四个字,说这样重名的概率低。
但最后,我反其道而行。
从李白《夜宿山寺》里取了一个单字大名,从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里取了一个“阿呆”的小名。
现在他们班三十多个小朋友,只有两个孩子名字是单字。现在怀二宝了,我还是准备的单字。目前的备选有:迈,禾,知,沉,信,弋,寂,愿,佑,让,序,驿、言。
最后,再顺口说一句“给孩子取名2个字,派出所不准上户口。”
这个说法,很多人都听过。我身边还有朋友正是因为听信了这种说法,所以才给孩子取了三个字的名字。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8
我认为既然是乡土信息的小说名字的话,那可以叫乡村的故事。这样他的范围就非常的广泛了,当然名字也是个代号,要围绕小说的内容来写。
第2个回答  2021-12-05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15篇原创
文|阿呆爸
1你家孩子的名字,也是爆款吗
今天我已经放假了。
本来打算这两天带阿呆好好玩一玩,不打算更文了,但是下午的时候,很意外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报告,刚刚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于是决定临时写一篇。
这个报告建议家里有娃,或者即将准备生娃的父母看一看。因为它其实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们很多家长都想给娃取一个好听、有寓意,而且独一无二,不重名的名字。但是最后却往往还是成了爆款的一份子。要想避开“雷区”,提前看看没错。
我们看看2020年的姓名报告就会明白了。
去年新出生的男娃,取名最高的3个是:奕辰、宇轩、浩宇。女娃则是:一诺、依诺、欣怡。
从数据看,假如,你给刚刚出生的儿子取了“奕辰”的名字,那么仅仅在2020年,就有14620个新生孩子跟宝贝同名。给女儿取“一诺”,那就是24820人。
这还只是一年的同名人数。事实上往前看,这几个字也都是取名的大爆款,前后一算下来,估计全国至少有十几万叫“一诺”“奕辰”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小姨子的儿子就叫“梓轩”,阿呆班上也有两个小朋友名字有“梓”。
据说很多学校班级里,四十多个同学,会有六七个重名的。老师点名,两三个孩子同时答应。
2、90后热爱爆款名字,这是为什么
说真的,我一直想搞明白,这一届90后、00后的家长都很标新立异,大胆新潮,为什么都喜欢给孩子取“梓”“涵”“诺”“辰”“若曦”之类的名字呢?
想来想去,可能跟他们青春时期看过的电视剧、言情小说有关。第一个作家在言情小说里取“梓”“涵”是新意,眼前一亮。
然后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九十年代、新世纪里风靡一时,也自然就影响了正在长大的少男少女。这种影响、趣味、偏好的形成,是在静悄悄中熏陶的,家长自己都未必知道。
等到他们长大了,自己也生了娃,有意无意就模仿电视剧了。
其实再往下想一想,也好理解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当下,都没法逃脱大时代的影响。
在我爷爷那一辈,很多人叫“建国”“国庆”“建华”。因为四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翻身农奴把歌唱”,家国情怀、主人翁的意识强。
到了我父亲那一辈,“跃进”“四清”“建军”“秀兰”“红梅”多了起来,时代运动的痕迹烙在了姓名里。想一想,叔父辈里有没有几个叫“国庆”“卫红”的?
再往后,到了七八十年代,“伟”“强”“静”,这些名字就成了主流。从小到大,我至少有十个同学叫“张伟”“王伟”,还有“李静”“王静”的朋友也很多。
时代的风潮,就在我们想不到的时候,刻在了名字里。
3、慕容、长苏,只有几千人
我看公安部的这份姓名报告里,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
比如,谁是第一大姓?
2020年新生儿“百家姓”,排名前4的是“李、王、张、
刘”。这和我们嘴上习惯说的“赵钱孙李”四大姓有点不同。最起码在去年的新生儿中,“李”是第一大姓,要比“赵”多了整整52万。
再比如,复姓有多少?
现在的言情小说、电视剧,最喜欢用复姓。普普通通的名,加上复姓,立马高大上了。
比如你原来叫“李小兵”,现在改成“上官小兵”“令狐小兵”“欧阳小兵”,是不是就有一种酷酷的、神神秘秘的感觉了?
可惜的是在小说里,好像复姓遍天下,而且势力很大,不是商界大佬,就是纯爱少女!但实际上,在生活里,认识一个复姓朋友,还是挺难得的。
从报告里看,中国的复姓里,“欧阳”是第一大姓,也只有111万多一点,而“上官”只有不到9万人。
至于我在言情小说里经常见到的“慕容”只有5千人,“长孙”只有3千人。
想不到金庸笔下纵横江湖的大燕国皇室后裔“姑苏慕容”,大唐的“长孙无忌”,子息如此凋零啊!
4、避开雷区,可以做三件事
在分享一点私家存货。
可能是因为我是个文科生,经常有朋友让我帮忙取名字。一般我都会提三个建议。
一、查重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如果好不容易取个寓意深远的名字,但却重名很多,多少有些美中不足。所以在取名之前,可以多利用微信、支付宝,很多省份、城市都联合公安在微信、支付宝的“城市服务”里开通了“新生儿查询”的功能。
二、避谐音。
孩子的姓名要跟随孩子的一生,一生中大概会被叫约60多万次,每一次叫起都加深着他人的印象。取名字时,要多读读,多联想一下,尽量避免谐音。比如晶冰不错,但如果姓沈,就成了沈晶冰(神经病),类似的还有吴仁耀(无人要)、裴静光(赔精光)、朱达昌(猪大肠)。每年派出所都有几个叫“杨伟”的去改名。
第三、忌生僻。
有些家长,给孩子取名,恨不得翻烂字典,为求新而求新,用了不少冷僻字。比如“湉、翀、譞(xuān)、龘(dá)、彧(yù)”,等等。
这种寓意也许不错,也没有什么重名,但我认为不太可取。
名字是用来叫,用来听的。太生僻了,将来老师点名,孩子考试,结交朋友,很可能不仅没有让老师印象深刻,反而会成为减分项。
前两年就有一个真事,浙江宁海的严女士,给女儿取了“頔”(di),寓意“美好”。孩子也确实很优秀,一路成长都是小学霸。
但结果没料到,等到保送研究生的时候,却因为学信网上录入不了这个字,折腾的够呛,差一点好事变坏事。
5、我是怎么给孩子取名,从古诗词里找路子
怎样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其实,中国传统古诗词是一大宝库,灵活运用一下,惊喜不少。这里举三个例子。
电影明星周星驰。他的名字就来自于初唐四杰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老一辈的革命家张闻天。他的名字就来源于《《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个诗人戴望舒。他的名字就取自《离骚》中的“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如果家长朋友实在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取名的家长,不妨翻翻唐诗宋词、楚辞诗经。
至于我自己,我取名字的原则比较简单,喜欢笔画简单,寓意深远,而且中性、文雅一点的名字。
当年,我给阿呆取名字时,身边朋友都建议取三个字、甚至四个字,说这样重名的概率低。
但最后,我反其道而行。
从李白《夜宿山寺》里取了一个单字大名,从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里取了一个“阿呆”的小名。
现在他们班三十多个小朋友,只有两个孩子名字是单字。现在怀二宝了,我还是准备的单字。目前的备选有:迈,禾,知,沉,信,弋,寂,愿,佑,让,序,驿、言。
最后,再顺口说一句“给孩子取名2个字,派出所不准上户口。”
这个说法,很多人都听过。我身边还有朋友正是因为听信了这种说法,所以才给孩子取了三个字的名字。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
第3个回答  2021-12-05
给人物取名实在太重要了!如果我没有事先想好主角的名字,整篇文简直没法开始,只能对着空白文档发呆。相信我不是一个人……

下面从个人经验谈下这个问题,暂时先想到两点,part1.取名字的几种方法,part2.如何给不同类型的作品命名

part1.取名字的几种方法
1.偷懒型
如排名第一答案所说,网上有各种起名器,甚至你用百度知道都能搜出一大堆名字,在这些名字里面挑出看得顺眼的,再排列组合一下。

2.随机型
通常我们很容易想出一个姓来,那么名字的话就拿本字典随便翻翻,翻到某个字就跟姓连起来读一下,看看顺不顺口,如果不顺口,那就继续翻(名字太拗口的文看起来绝对不是一种享受……);如果顺口而且看起来也顺眼的话,那就OK;如果顺口但是看起来怪怪的,不要紧,换一个同音不同形的字。

3.灵感型
有时候,在想出一个故事的同时,主角名字也突然跳出在脑海中。这时你只需要把它赶紧记下来,免得开始写的时候忘记了o(╯□╰)o

4.寓意型
这种类型最厉害的就属曹雪芹老先生了,答案里面有人提到的。《红楼梦》取名太厉害了,“假语村言”(贾雨村言)、“原应叹息”(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玉带林中挂,金钗雪里埋”(林黛玉、薛宝钗)……各种谐音暗喻简直用到了极致!以前没有,以后也很难有能与他抗衡的。
那么说说我们一般人能达到的水平吧。
(1)取能够反映主角特征(包括外貌、个性、命运、特长……)的名字。
举例:我写过一个有先天疾病的孩子,取名“阿健”,当然是寄予了父母对他的期望(至于为什么取个这么简单的名字,后面详细说)。我还写过跟五行相关的,主角的名统统用“金木水火土”的偏旁(只是名,姓另取)。
(2)取有谐音意义或有梗的名字。
举例:我朋友写过一篇文叫做《积极向上正能量》,男主角叫季吉祥,女主角叫甄能量,连起来读一遍……当然了,这是一篇含蓄的言情。再比如你要写一个东北女性角色,还有什么名字比“翠花”更能让人会心一笑呢?
(3)取便于人记忆或起绰号(花名)的名字。(这一点跟(2)其实是差不多的,但很多时候更是一种无心插柳,说不清是不是作者有意为之)
举例:《盗墓笔记》里的吴邪,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天真无邪”,然后就有了那句经典的“用我一生,再换你十年天真无邪”。

5.生活型
答案里面也有不少人说的,用你听到、见到过的名字,或者改一改。反派就用你讨厌的人的名字,正派就用你喜欢的人的名字,so easy~
很多连载的网文里配角就会用到热心读者、关系好的写手朋友等的名字,也算是种互动吧。
【高亮】不要用敏!感!词!【高亮】比如政治人物的名字啊,不和谐的名字啊,太黄暴的名字啊……你们懂的。

6.玛丽苏型(纯属恶搞,应该没有人会这样吧o(╯□╰)o)
用你自己的名字……

part2.如何给不同类型的作品命名
1.故事&纪实(《读者》、《知音》、《故事会》这种类型)
这种类型的作品取名较为朴实,甚至有些土气,而且烂大街……反正一看就是个普通人吧,比较容易有共鸣。
举例:张美丽、刘爱国、陈建军……

2.现代言情
女主角的名字或优雅,或蠢萌,或女王,或萝莉,男主角的名字一定要高端洋气上档次(反正不能乡土)。配角的名字简单一点,反派的名字土一点问题都不大。但是太生僻的真的读不下去……
举例:男主角可以叫张亮,但是别叫张振锁……(我真的不是要黑他OTZ)。

3.古代言情
不管是男主角女主角男配角女配角……名字都要美!然后要注意一些历史知识,比如满族的姓啦,古人不仅有名有字还有号,出家人常用的字……
举例:若曦、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静慧师太……

4.童话&少儿
这个我写的比较多,所以详细写一下。考虑到受众的年龄和知识水平,名字要萌,要好记,要有趣味性。
(1)动物做主角的不取名字,直接写出是什么动物就可以。取个有特征的名字也挺好的。(同样拟人化的植物啊、物品啊也是这样)
举例:喜羊羊与灰太狼,既说明了是什么动物(羊&狼),又说明了特征。我自己用过狐狸少年、狸猫大叔……安徒生童话里的小锡兵、瓷娃娃也是直接写的。
(2)常见、简单的西方名字。
举例:莉莉、贝克、薇薇安……
(3)妖精、精灵也可以参考(1),直接写或者用昵称和特征。
举例:我写过一个向日葵变成的女孩子,就叫“小葵”。
(4)有趣的绰号
举例:捣蛋鬼、爱哭鬼、机智星……
(5)叠词、“小X”、“阿X”
这些比正儿八经取一个连名带姓的名字要好记并且有趣得多。什么小红、小明之类的……请问你是哪个年代的人?
举例:多多、泡泡、小爱、还有之前提到的“阿健”……

5.西式幻想(日式、韩式以此类推)
名字“洋气”一点就行啦,反正像外国人的名字就对了。什么玛丽、安娜之类太土了还是算了吧=。=
举例:艾维尼亚、爱德华……

6.武侠&仙侠
这个跟古言差不多,关键是优雅、美、有仙气。然后要取个绰号&别称(花名?)。
举例:东邪西毒南帝北丐、洞庭仙子……

7.男频文(个人不了解,纯属凑数)
总体感觉这种类型取名还是走的贴近实际接地气的路线。

最后,我说的只是一些普遍性较强的观点,如果你非要反其道而行之,走个性路线当然也可以啦,毕竟自己的文的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嘛~
嗯先这么多,如果后面想到什么新的内容,再补充。
第4个回答  2021-12-05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15篇原创
文|阿呆爸
1你家孩子的名字,也是爆款吗
今天我已经放假了。
本来打算这两天带阿呆好好玩一玩,不打算更文了,但是下午的时候,很意外看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报告,刚刚发布的2020年全国姓名报告,于是决定临时写一篇。
这个报告建议家里有娃,或者即将准备生娃的父母看一看。因为它其实说了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们很多家长都想给娃取一个好听、有寓意,而且独一无二,不重名的名字。但是最后却往往还是成了爆款的一份子。要想避开“雷区”,提前看看没错。
我们看看2020年的姓名报告就会明白了。
去年新出生的男娃,取名最高的3个是:奕辰、宇轩、浩宇。女娃则是:一诺、依诺、欣怡。
从数据看,假如,你给刚刚出生的儿子取了“奕辰”的名字,那么仅仅在2020年,就有14620个新生孩子跟宝贝同名。给女儿取“一诺”,那就是24820人。
这还只是一年的同名人数。事实上往前看,这几个字也都是取名的大爆款,前后一算下来,估计全国至少有十几万叫“一诺”“奕辰”的。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小姨子的儿子就叫“梓轩”,阿呆班上也有两个小朋友名字有“梓”。
据说很多学校班级里,四十多个同学,会有六七个重名的。老师点名,两三个孩子同时答应。
2、90后热爱爆款名字,这是为什么
说真的,我一直想搞明白,这一届90后、00后的家长都很标新立异,大胆新潮,为什么都喜欢给孩子取“梓”“涵”“诺”“辰”“若曦”之类的名字呢?
想来想去,可能跟他们青春时期看过的电视剧、言情小说有关。第一个作家在言情小说里取“梓”“涵”是新意,眼前一亮。
然后被改编成电视剧,在九十年代、新世纪里风靡一时,也自然就影响了正在长大的少男少女。这种影响、趣味、偏好的形成,是在静悄悄中熏陶的,家长自己都未必知道。
等到他们长大了,自己也生了娃,有意无意就模仿电视剧了。
其实再往下想一想,也好理解了。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当下,都没法逃脱大时代的影响。
在我爷爷那一辈,很多人叫“建国”“国庆”“建华”。因为四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翻身农奴把歌唱”,家国情怀、主人翁的意识强。
到了我父亲那一辈,“跃进”“四清”“建军”“秀兰”“红梅”多了起来,时代运动的痕迹烙在了姓名里。想一想,叔父辈里有没有几个叫“国庆”“卫红”的?
再往后,到了七八十年代,“伟”“强”“静”,这些名字就成了主流。从小到大,我至少有十个同学叫“张伟”“王伟”,还有“李静”“王静”的朋友也很多。
时代的风潮,就在我们想不到的时候,刻在了名字里。
3、慕容、长苏,只有几千人
我看公安部的这份姓名报告里,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信息。
比如,谁是第一大姓?
2020年新生儿“百家姓”,排名前4的是“李、王、张、
刘”。这和我们嘴上习惯说的“赵钱孙李”四大姓有点不同。最起码在去年的新生儿中,“李”是第一大姓,要比“赵”多了整整52万。
再比如,复姓有多少?
现在的言情小说、电视剧,最喜欢用复姓。普普通通的名,加上复姓,立马高大上了。
比如你原来叫“李小兵”,现在改成“上官小兵”“令狐小兵”“欧阳小兵”,是不是就有一种酷酷的、神神秘秘的感觉了?
可惜的是在小说里,好像复姓遍天下,而且势力很大,不是商界大佬,就是纯爱少女!但实际上,在生活里,认识一个复姓朋友,还是挺难得的。
从报告里看,中国的复姓里,“欧阳”是第一大姓,也只有111万多一点,而“上官”只有不到9万人。
至于我在言情小说里经常见到的“慕容”只有5千人,“长孙”只有3千人。
想不到金庸笔下纵横江湖的大燕国皇室后裔“姑苏慕容”,大唐的“长孙无忌”,子息如此凋零啊!
4、避开雷区,可以做三件事
在分享一点私家存货。
可能是因为我是个文科生,经常有朋友让我帮忙取名字。一般我都会提三个建议。
一、查重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独一无二,如果好不容易取个寓意深远的名字,但却重名很多,多少有些美中不足。所以在取名之前,可以多利用微信、支付宝,很多省份、城市都联合公安在微信、支付宝的“城市服务”里开通了“新生儿查询”的功能。
二、避谐音。
孩子的姓名要跟随孩子的一生,一生中大概会被叫约60多万次,每一次叫起都加深着他人的印象。取名字时,要多读读,多联想一下,尽量避免谐音。比如晶冰不错,但如果姓沈,就成了沈晶冰(神经病),类似的还有吴仁耀(无人要)、裴静光(赔精光)、朱达昌(猪大肠)。每年派出所都有几个叫“杨伟”的去改名。
第三、忌生僻。
有些家长,给孩子取名,恨不得翻烂字典,为求新而求新,用了不少冷僻字。比如“湉、翀、譞(xuān)、龘(dá)、彧(yù)”,等等。
这种寓意也许不错,也没有什么重名,但我认为不太可取。
名字是用来叫,用来听的。太生僻了,将来老师点名,孩子考试,结交朋友,很可能不仅没有让老师印象深刻,反而会成为减分项。
前两年就有一个真事,浙江宁海的严女士,给女儿取了“頔”(di),寓意“美好”。孩子也确实很优秀,一路成长都是小学霸。
但结果没料到,等到保送研究生的时候,却因为学信网上录入不了这个字,折腾的够呛,差一点好事变坏事。
5、我是怎么给孩子取名,从古诗词里找路子
怎样给孩子取一个好名字?
其实,中国传统古诗词是一大宝库,灵活运用一下,惊喜不少。这里举三个例子。
电影明星周星驰。他的名字就来自于初唐四杰王勃的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老一辈的革命家张闻天。他的名字就来源于《《诗经》“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还有我很喜欢的一个诗人戴望舒。他的名字就取自《离骚》中的“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如果家长朋友实在不知道怎么给孩子取名的家长,不妨翻翻唐诗宋词、楚辞诗经。
至于我自己,我取名字的原则比较简单,喜欢笔画简单,寓意深远,而且中性、文雅一点的名字。
当年,我给阿呆取名字时,身边朋友都建议取三个字、甚至四个字,说这样重名的概率低。
但最后,我反其道而行。
从李白《夜宿山寺》里取了一个单字大名,从苏轼《洗儿诗》“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里取了一个“阿呆”的小名。
现在他们班三十多个小朋友,只有两个孩子名字是单字。现在怀二宝了,我还是准备的单字。目前的备选有:迈,禾,知,沉,信,弋,寂,愿,佑,让,序,驿、言。
最后,再顺口说一句“给孩子取名2个字,派出所不准上户口。”
这个说法,很多人都听过。我身边还有朋友正是因为听信了这种说法,所以才给孩子取了三个字的名字。
但实际上,这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谣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