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青春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如题所述

    青春期是人的生长过程中的重要阶段之一,期间可能出现叛逆或者其他心里问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一定要积极处理。

女孩子青春期心理问题怎么解决:

一、理解孩子,教其正确对待 

    家长爱孩子的心都一样,为什么有的家长能跟孩子和谐相处,情同知己,有的却水火不容、形同陌路。面对孩子的青春期,父母要有心理准备,与其临风建屋,不如未雨绸缪。首先要了解孩子青春期特点,才能知道孩子叛逆的原因,对症下药。

二、学会与孩子沟通 

    进入青春期,孩子的心理也会发生变化,他们开始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不喜欢被人命令。这个时期,家长要学会跟孩子沟通。

三、尊重孩子,平等交流

    家长要学会跟孩子聊天,不要认为孩子的世界很幼稚,对孩子的话题不感兴趣,不论孩子说什么,最好表现出很感兴趣,这样孩子才有跟你交谈的欲望。有些家长很忙,甚至没有时间跟孩子聊聊天。其实交流的方式很多,可以采取留言板、网络、电话等。但千万不能因为忙而不跟孩子交流。

四、利用赞美,缩短心理距离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赞扬,家长一定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如看孩子成绩单时,不要只盯着考得不好的科目,可先从优点看起。如孩子数学考得不好,语文考得好。可以说:“这次语文考得不错。”这时孩子自己会明白,这是说:“数学没有考好。”但如果说“怎么搞的,数学考得这么差!”这会打击孩子自信,也不利于亲子交流。

女孩子青春期会有哪些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这是对自己品质和能力作出过低评价,感到己不如人的一种心理感受。适当的自卑感可以激发自己去弥补不足、超越自己,但过度自卑会导致社恐甚至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部分孩子由于成绩不好,无论在家里还是学校受到的批评多于表扬、指责多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于是自尊水平极低,自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变得心灰意冷、萎靡不振、消极颓废、自暴自弃,常常觉得“我不如人”“我活着没有任何价值”。

2.逆反心理

    所谓逆反就是指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因自身固有的传统定势和思维模式在特定教育情境下所产生的与认知信息相对立,并与一般常态教育要求相反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有些青春期孩子由于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疑虑心理重,往往不能正确对待家长的一片苦心与老师的批评教育。他们怀疑一切,对正面宜传作反面思考,对榜样及先进人物无端否定,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对学校纪律规章要求消极抵抗。

3.孤独心理

   孤独感就是个人在群体中所产生的一种孤单、寂寞、无助的不愉快感受的心理状态。有些青春期孩子性格孤僻、社交恐惧,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他们不愿与人接触,甚至不跟父母交流,却又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一些孩子常常少言寡语、独自活动,人际关系疏远淡化,嘴上不屑一顾,内心却非常孤独。

4.厌学心理

    据调查,厌学现象在中学生中高达50.14%,其中初二最高达66.18%。他们表现为学习动力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心,学习欲望低下,轻者不愿听课做作业,重者甚至对学习完全丧失兴趣,躺平在家,终日浑浑噩噩,去到学校就各种头疼不舒服,心理问题导致躯体上的强烈反应。

5.早恋问题

   早恋是青春发育期最容易出现的一种现象,伴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生殖系统的成熟,中学生会在心理上产生对异性的好奇与向往,男女生之间易产生朦胧的好感,加上各种媒体推波助澜、家长老师过于严厉的批评和监督、不良家庭环境问题等都是促使学生走入早恋误区的原因。

6.沉迷网络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弊端,中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日益严重,一些自制能力很差的孩子走进网络就很难走出来。中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荒废学业的新闻层出不穷,甚至还有些专门帮孩子戒网瘾的学校,这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问题,家长们要引起重视,对孩子使用电子设备给予正确引导,切记问题在疏而非堵。

   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应试图去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去理解孩子的行为,才能与他沟通,引导她去走好每一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19
心理治疗,因为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和敏感、多疑,情绪也特别不稳定,所以这个时候可以考虑进行心理治疗,比如认知疗法、行为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疗法等。这些心理治疗的方法都需要孩子与治疗师建立信任的关系,然后进行工作。在心理治疗中能够让孩子学会表达和倾诉,让孩子知道别人可以理解和包容他,这样才有机会克服青春期的心理问题。
第2个回答  2022-08-19
我觉得可以去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这样可以让他们为你排忧解难。
第3个回答  2022-08-19
1、肯定孩子已经“长大”的事实,帮助孩子把握大方向,同时赋予孩子对“小事”自主决定的权利,满足自己独立的需要。 2.将孩子视为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财产),征询孩子的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心理上和空间上)。 3. 做好榜样,减少不良行为的强化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