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权倾朝野,为什么诸葛亮千古流芳,司马懿遗臭万年?

如题所述

这最先应当感谢的是罗贯中了,他的《三国演义》受众比正史《三国志》来的多很多,许多人把小说当做了历史,并且跟作者站在同一个情感角度去看问题。都知道小说里面有很明显的贬低魏国和抬高蜀国这边的成分在的,并且他把诸葛亮给神化了,一个接近完美的聪明男人,受人喜欢很正常。

再看他们做的事情,司马懿很明显的就是想要夺取这个江山,享受渔翁之利,本质的就是为了自己家族,特别的自私。而诸葛亮不一样,至少表面上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刘禅,为了蜀国和汉室的匡扶,这个境界就要高很多了,自然名声也要好听。

虽然说很多时候都是以成败论英雄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被人诟病的也是不少。人本身的那种正统的观念思想,站在道德的至高点就会觉得人要无私的比较好。关于诸葛亮有太多的智慧计谋了,名声大,很佩服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6-20

其一,历史的调性都是由掌局者定的,没有哪一代君王喜欢臣子篡权的桥段,所以历史演绎到今天,最后篡了权的司马家还是没有一个好名声。

其二,人对遗憾美有着致死的迷恋。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面对一个扶不起的阿斗还是没有二心,关键是抱负还没有实现就死了。人们对这种君子抱憾的事情从来都是歌颂,所以诸葛亮千古流芳。而司马懿,虽然经历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君王,到又一次被托孤的小皇帝身上,他藏了一辈子的野心,仍然没有想要放出来。但路人皆知其心的司马昭在司马懿死后,在与曹氏集团的政治斗争中占了上风,并且将父亲的野心付诸实践,最终由其儿子司马炎推翻了曹氏统治,自立为帝建国号为“晋”。至此,终是应了曹操忌惮的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也“坐实”了司马家篡权的名声,致以遗臭万年。

但其实,我并不认为司马懿应该遗臭万年。中国几千年王权和相权的争斗和博弈的例子里,我觉得司马懿是做到了人臣应该做的,并没有逾矩。从曹操到曹丕到曹叡,都不是完全信任他,但又离不开他,多少次死里逃生,司马懿即使真的有野心,但在其有生之年,还是在为一位臣子的政治抱负奋斗,而且一直有曹家各方势力牵扯,并没有权倾朝野。反观诸葛亮,其实在刘备死后的残局里,朝中大事都是相父诸葛亮说了算,而阿斗也很怕相父,诸葛亮才是真正的权倾朝野。然而,面对扶不起的阿斗,后继无人的朝野,几近失势的时局,诸葛亮也是无力回天。不管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终究抵不过历史的车轮滚滚驶过,人生多是遗憾。

第2个回答  2018-01-26

诸葛亮不是司马懿,没有必要这么做,也不会这么做。

司马懿后来赖以成事的,其实主要是他在朝廷内外任职期间,培植了大量的私人势力,用这些人来执掌曹魏的政治,军事权力。

不过,他的这个过程是从曹真死后才开始的,曹真还在世时,司马懿在向朝廷举荐人才时,更多时候还是比较公正的,并不完全看对方是否能为自己所用。

曹真死后,他成为曹魏在西线抵御诸葛亮率领的蜀汉北伐军队的主要统帅,他才开始大量配置私人势力。用虎啸龙吟里曹叡的话说,就是司马懿在用朝廷的官职和爵位俸禄,来为自己收买人心,树立私人恩信。其中,有些就是她自己的子侄,比如他的弟弟司马孚,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孚的儿子司马望,他都是大力提拔和培养的。

而真正比较忠于公家事务的人是怎么做的呢?比较典型的就是荀攸。荀攸曾经是曹操最为倚重的军事参谋,又曾经接替荀彧担任尚书令,可谓权势显耀。但是他在任职期间,给曹操的建议他都严格保密,即便是家里非常亲近的人,他也不会说。他这么做,就是要归恩于上,让每个人都感激国家对他的信任和重用,提拔,而不是把这种感激变成对他个人的忠诚。

诸葛亮的做法基本上和荀攸是一样的,在他执掌朝廷大权的时候,他选拔和任用,培养人才的主要标准都是看社会公论对这个人的评价如何,个人才能是否出类拔萃,道德品行上是否忠于蜀汉政权,而不是看他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拍他的马屁,是否忠于他个人。

所以,司马懿在曹爽专权时能够一呼百应,召唤许多曹魏元老重臣一起起兵反对曹爽,就是因为他在曹魏政权里已经提拔培养了大批只忠于他个人和司马氏家族的人,这些人只知道有司马懿,不知道有皇帝,当朝廷和司马氏家族发生冲突时,他们要么选择站在司马懿一边,助纣为虐,要么就是选择有倾向性的中立。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更是变本加厉,加快了对忠于曹氏和曹魏政权的人的清理。先是以铲除曹爽余党为名,诛杀了七千余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忠于曹氏的人,实际上并没有参加曹爽的阵营。之后,最大规模的一次对忠于曹氏势力的铲除行动便是借王凌起兵谋立曹操的儿子楚王曹彪为帝的机会,铲除了一大批人,把曹氏宗亲都抓到洛阳来,监视居住,让他们没有机会交接大臣,进行反对司马氏的活动。

所以,到司马懿死的时候,朝廷内外已经都是忠于司马氏家族的人,几乎没有人敢公开支持曹氏,至少是不敢公开宣称自己忠于曹氏。哪怕是母丘倹,文钦,诸葛诞这些人,在公开起兵叛乱之前,也没有公开表示自己忠于曹氏,甚至还都参加了镇压王凌叛乱的战争,诸葛诞又是镇压母丘倹叛乱的主力。

在这个意义上,淮南三叛实际上就是三次对曹魏政权内部仍然忠于曹氏的势力的政治清洗。王凌叛乱失败后不久,司马懿就死了,司马师在朝廷里忠于司马氏家族的大臣的支持下,继续担任辅政大臣。司马师镇压母丘倹叛乱后不久死去,皇帝曾经希望夺回对朝廷军政的控制权,但已经没有人忠于曹氏了,反而是钟会偷偷让司马昭迅速赶往前线,去统领军队。

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他死后,蒋琬,费祎,姜维相继执掌蜀汉政权,但他们都不是诸葛亮的私人势力,而是他留给刘禅的股肱之才,他们在任期间,也都没有干什么培植私人势力,挖蜀汉政权墙角的事。

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在对待自己孩子的问题上。司马懿生前,就一直在不断培养和提拔自己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尤其是被当做接班人重点培养的,历任朝廷内外重要军政职务,积累政治和军事经验。

而诸葛亮死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才只有八岁,压根谈不上有什么权势。他过继的哥哥诸葛瑾的儿子诸葛乔的职位也不高,更没有以他为中心建立什么政治势力集团,所以他后来在蜀汉也只是普通官员而已。至于诸葛瞻后来担任卫将军,录尚书事,这是出自刘禅亲自培养,而不是诸葛亮自己培养起来的,诸葛瞻占了诸葛亮的便宜的地方就是,诸葛亮的威望留给他的巨大声望,以至于朝廷做的好事,都被老百姓认为是他做的。

第3个回答  2018-01-28

诸葛亮和司马懿虽然都是权臣但是二者在结果上有所不同,诸葛亮对蜀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生为了复兴汉室而奔波,司马懿则是隐忍积蓄实力,最后司马家族篡夺了曹魏的江山,一人为国尽忠一人阴谋篡位,两人名声自然就千差万别了。

现在很多人都将三国历史和三国演义混为一谈了,三国演义虽然是根据一定的史实而写的,但是演义中多了很多色彩,比如三英战吕布、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在三国志中是没有这个记载额,而三国演义把蜀汉定位为天下正统,而诸葛亮自比霍光、伊尹。

人们经常说的都是成王败寇,司马懿作为胜利者篡夺了曹魏的江山,但是他却夺不过人心,东汉末年汉室虽然败落,但是大多人还是心念汉室的,刘备乃天子皇叔,而诸葛亮以中心汉室为己任,此等情操是司马懿能比得嘛。

第4个回答  2018-06-25
为什么诸葛亮流传千古,司马懿遗臭万年,主要原因并非因为受三国演义的印象,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诸葛亮和司马懿同样是拖孤大臣,诸葛亮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司马懿选择了造反,历代人物都喜欢忠诚的人,而不喜欢一个不忠的臣。
第二,司马懿在与诸葛亮交战中,麦子被割,甲首三千,张颌战死,吃了败仗这并没有什么,然而司马懿却带着魏国大军任凭蜀国大军百般羞辱,使魏国大军没有尊严,这是司马懿对魏国大军的不义。
第三,司马懿为晋朝统一天下打下基础,对百姓来说可能是好事,然而司马懿却没有好好培养后代,结果把百姓至于水生火热之中,民不聊生,这是司马懿对百姓的不仁。
对于一个不忠不义不仁的人,后人为什么要去学习他?赞美他?反观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质有个理由不去学习,不去赞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