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需要调研哪些内容?

如题所述

要对工作任务结构进行调查分析。

1、对本基层单位所负责的任务是固定的多还是临时性的多,是便于明确分工的还是不便于明确分工的,日常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次要任务又是什么,怎么完成,工作方法,标准、目的、程序等。这都是必须搞清楚的,基层管理对任务的管理占了相当的比重,所以必须调查清楚。

2、要对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社会环境,即本单位周围及内部的风俗、习惯、文化、社会治安等氛围;自然环境,即本单位周边及内部地理环境,在什么位置,交通服务。

3、管理者必须调查清楚本级到底具备什么权利,不具备什么权利。这样便于管理者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尽可能发挥出权利应有的作用。另外在调查分析组织资源的时候还有一项内容很重要,就是本基层单位里的非正式组织的情况。

4、要对本单位员工的个人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包括文化、性格、气质、在单位员工中的影响,工作动机等一系列内容,重在近期表现和本质的东西。以及他的爱好,平时业余时间都做什么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6
  进一步提高基层调研水平,应该成为行业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首要课题。

  一、当前基层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对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各级各部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向来高度重视,并一直将此作为推进各项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抓手。但必须面对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根据笔者掌握的有限资料,当前基层调研中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1.“走马观花”类。这一部分人集中表现为,大体看看即可,或许迫于上级任务压力,只是满足于能够按照要求开展调研了,至于能否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则没有很好地纳入议事日程。显然,这种走马观花似的调研,既劳民伤财,又徒劳无功,对工作更是有害无利。

  2.“参观旅行”类。就是按照基层部门指定路线,类似于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指定线路的旅游一样去调研。集中表现为,在下基层调研过程中,只机械的走“规定路线”,没有“自选动作”。因此,走到看到的,也大都是事先“精心”准备的“亮点”、认真包装的“景点”,听到的也是提前“彩排”的好听话,与景点导游的解说词相差无几。这样的调研听不到群众最真的声音,看不到基层存在的问题,显然是起不到应有效果的。

  3.“只问不解”类。就是在调研座谈中,只是按照程序,大体询问一下基层员工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简单的作一下记录,但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考虑的则不够充分和细致,特别是有个别参加调研的负责同志,只是把问题汇总后形成调研报告,然后交给党组(党委)后万事达姐,尤其是在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方面,不是主动去动脑筋想办法,而是能推则推。

  4.“默默无闻”类。这种类型体现在极少数的个别负责同志身上。即一年到头基本不深入一线调研,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搞所谓的“研究政策、学习文件”,对于基层和一线的各种呼声,只是根据平时听取的汇报材料一知半解,因此,作决策的水平就相当欠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了单位、部门的改革发展。

  二、原因探析

  综观上述现象和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存在的原因。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一方面,其个人本身从思想上,对深入基层调研的认识不够,更有甚者,片面地认为调研只是一种形式,存在走马观花的应付心理。另一方面,认为开展调研只是工作的一种形式,完全可以通过听汇报的形式来掌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基层调研的要求。归根结底,还是对调研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的从改革发展大局角度认识到调研对推动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意义。

  2.工作作风不够扎实。个别负责同志参加调研,之所以热衷于走“规定路线”,还是由于个人的“官本位”心理在作祟。究其原因,就是贪图个人风光,注重面子工程,随从车辆和人员一大群,作风浮漂,不注重务实进取,忽视了实事求是。

  3.群众意识比较淡薄。有的负责同志,虽然比较注重调查研究,但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群众观念不强的现象。集中表现为不能从真正干事创业的角度去考虑,对基层部门和一线员工关心较少,与群众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距离比较远,因此也影响了调研的质量和效果。

  4.前瞻意识比较欠缺。众所周知,行业和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的发挥,而基层调研,正是进一步凝聚人心的重要平台。通过面对面的谈心交流,不但可以解决职工的工作生活困难和问题,更能进一步增进感情,拉近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从而以更加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但笔者认为,或许是这方面那方面的原因,有些部门负责同志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此不够重视,甚至以没有时间为借口进行搪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负责人的发展意识不够强烈,前瞻意识不强。而这,与更加规范更富效率的目标也是格格不入的,必须要尽快转变观念,更新理念,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投入到基层调研工作中去。

  三、对策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要进一步提高基层调查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必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真攻、动真格、求实效。

  1.要继续在抓学习教育上下功夫。要注重学习上级政策方针,确保调查研究能够跟得上上级党组织的决策部署。笔者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紧要的就是按照国家局凌局长的要求,紧紧围绕“思考、谋划、实践下一步烟草行业改革的红利在哪里、发展的潜力在哪里、追赶的目标在哪里”的指示和部署,与行业“改进作风年”活动结合起来,与地方党组织的安排的关于落实八项规定的一系列活动结合起来,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学习,思想境界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推进调研工作上水平。

  2.要继续在抓措施细化上下功夫。首先,要进一步搞清楚,基层调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笔者认为,所谓调研,并非仅仅涉及企业改革发展大局的大事,更包括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小事”。对此,要逐项逐条分析企业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门别类的梳理汇总后,精心拟定调研课题,认真设计调查问卷,逐一从从被访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以确保调研过程中能获得更加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3.要继续在抓落实整改上下功夫。笔者认为,领导下基层调研,群众的心声能够如实的表达出来,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群众的呼声,特别是群众提出的合理化诉求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才是更为关键的。对此,笔者认为,抓好调研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反馈不容忽视。根据笔者掌握的有限资料,这一环节恰恰是很多单位、部门的负责同志最容易忽视的。因此,笔者认为,如何进一步在调研问题的落实整改上下功夫,应该成为下一步开展基层调研的一个努力方向之一。

  4.要继续在创新求实上下功夫。和其他工作一样,提高基层调研水平离不开创新。根据掌握有限的资料,笔者认为,在调查研究上创新,不是搞什么“花拳绣腿”,而是要更加注重务求实效。比如,上级单位的负责同志到基层部门调研,不妨尝试着不打电话不下通知,不带随从,不按照基层指定的点和路线去调研,同时,可以根据情况随时查看现场,随时跟基层的任意员工进行座谈交流。如此,调研可能会更加符合实际,也更能听到真实的声音,看到真实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有助于进一步制定针对性措施,不断把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推向新的进步。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16

要对工作任务结构进行调查分析。

1、对本基层单位所负责的任务是固定的多还是临时性的多,是便于明确分工的还是不便于明确分工的,日常的主要任务是什么,次要任务又是什么,怎么完成,工作方法,标准、目的、程序等。这都是必须搞清楚的,基层管理对任务的管理占了相当的比重,所以必须调查清楚。

2、要对环境情况进行调查,包括社会环境,即本单位周围及内部的风俗、习惯、文化、社会治安等氛围;自然环境,即本单位周边及内部地理环境,在什么位置,交通服务。

3、管理者必须调查清楚本级到底具备什么权利,不具备什么权利。这样便于管理者制定具体管理措施,尽可能发挥出权利应有的作用。另外在调查分析组织资源的时候还有一项内容很重要,就是本基层单位里的非正式组织的情况。

4、要对本单位员工的个人具体情况进行调查了,包括文化、性格、气质、在单位员工中的影响,工作动机等一系列内容,重在近期表现和本质的东西。以及他的爱好,平时业余时间都做什么等。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2-11-26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要了解情况,唯一的方法是向社会做调查。”社会调查通过收集大量的经验事实,为人们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原始数据收集的方法主要有4种:①人员访问,即使用纸与笔或电话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访问,如入户访问、拦截访问、电话调查、小组座谈会、深度访谈;②计算机辅助访问,如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或者通过电子邮件进行在线调查;③受访者自己回答问题,如邮寄问卷调查;④观察法。在调查时可以选择上述其中一种方法,也可以将任何两种方法结合使用。
第4个回答  2018-01-07
关键看你要调研什么,要明确调研目的,需要了解什么内容,自己可以列一些问题单子,根据调研实际进行询问。
一、当前基层调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开展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科学、准确、全面的了解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长期以来,各级各部门对于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向来高度重视,并一直将此作为推进各项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抓手。但必须面对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基层调研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这一类的“调查研究往往是把调查研究看成是工作中一个程序,并非出自真心想要了解基层真实客观的情况,只是在一些政策的制定和决策的酝酿阶段不得不做出调查研究的样子,或者迫于上级任务压力不得不去完成,只是满足于能够按照要求开展调研了。在程序上看,我到场了、“了解”了、有相关的记录和影像资料,这样的“调研”看上去确实很像是在做细致深入的调研,至于能否通过调研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则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个程序我走了。而且往往此类情况不会就调研一个单位。显然,这种走马观花似的调研,既劳民伤财,又徒劳无功,对工作更是有害无利。
(二)规定路线,你走我跟。一些上级部门到基层调研有些按照基层部门事先指定路线,基层单位同志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你让我去哪我就去哪,你让我看什么我就看什么,只机械的走“规定路线”,没有“自选动作”。这种情况往往基层单位高接远送、好吃好喝好招待。去的地方、见的人、拍的照片一般是基层单位按照调研目的和本单位意图事先“精心”准备、认真包装、隆重推出的,听到的也是提前经过严格“培训”和矫正的语言,而与调研无关或者可能影响“效果”的人往往事先被“请出”相关区域。这样的调研双方单位和参与人员心照不宣,听不到群众最真的声音,看不到基层存在的问题倒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能不能达到自己的预期效果。
(三)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也就是在调研中基层单位反映了问题和真实情况,而且问题也确实存在,但是听完后没有什么措施,原来这么干听完还在吗干。在调研中,只是按照程序,大体询问一下基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简单的作一下记录,但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解决,考虑的则不够充分和细致,把问题汇总后形成调研报告,然后上交了事,至于说如何解决问题、制定对策那是组织的事,能推则推。往往这样的领导干部在谈到此类情况还振振有词“一两个地方的问题不能代表全局,大部分地区还是好的,不能以点带面。”不少人提出疑问:“您此次调研就去了一个或者几个地方,发现了问题起码是局部存在的,问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原因您总结考虑了吗?”
(四)看多听少,文胜于行。部分同志很少深入一线调研,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搞所谓的“研究政策、学习文件”,对于基层和一线的各种呼声,只是根据平时听取的汇报材料一知半解,对于各种汇报材料过分的看重,对于深入一线的调查研究反而不大相信,对基层人民的疾苦视若罔闻、对基层的问题视而不见、对解决基层的问题毫无热情、对基层干部的说法人云亦云。这样的干部往往在调研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往往用材料、用数字说话,证明成绩还是很大的,至于问题一是尽量压缩,二是以产生原因是历史问题、地理问题等等开脱。而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发展上来。因此,作决策的水平就相当欠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和影响了单位、部门的改革发展。
二、当前基层调研中存在问题的几点分析
调查研究作为了解基层情况、促进工作提升、密切干群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出现的问题必须要高度重视,认真分析存在的原因。之所以出现以上问题,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缺失。在调查研究中出现问题的单位往往是相关人员在思想上没有牢固树立“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思想,对深入基层调研的认识不够,长期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使一些干部认为这只是一项工作要求,对其重要意义没有完全理解。更有甚者,片面地认为调研只是一种形式,存在应付心理。另一方面,认为开展调研只是工作的一种形式,完全可以通过听汇报的形式来掌握,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对基层调研的要求。归根结底,还是对调研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很好的从改革发展大局角度认识到调研对推动工作上水平的重要意义。
(二)群众意识淡薄。部分同志,对工作成绩看的重,对工作中的问题看的轻;对干部汇报看的重,对群众反映问题轻;官僚意识重,群众观念轻。在调查研究中不能从真正干事创业的角度去考虑,对基层部门和一线员工关心较少,与群众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距离比较远。往往出现调研中发现了问题有时问题还比较严重,解决起来往往让基层单位解决,定期向他反馈处理情况,“工作深入一些的”会让基层单位附一些照片和当事人的语言记录。一是只把问题看成个例,解决了一个其他的没看到就认为没有问题或者不想揭开问题产生的原因;二是后续的解决没有深入基层实地考察,重材料、重言语,只要反馈的解决了就认为解决了。实际中确实发现的问题会很快解决但是不深入研究原因,往往是消灭了一只苍蝇还有无数的苍蝇在飞,因此也影响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大局意识欠缺。行业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作用的发挥,而基层调研,正是进一步凝聚人心的重要平台。通过面对面的谈心交流,不但可以解决基层真实的工作生活困难和问题,更能进一步增进感情,拉近干群关系,从而以更加良好的状态投入工作。有些部门负责同志没有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此不够重视,甚至以没有时间等为借口进行搪塞。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些负责人的大局意识不够强满足于坐在办公室看材料、听汇报,以为材料上的就是大局、透过材料就能完全看到真实的情况和全局的发展。调查研究的不足必然引起对于长远的发展没有清醒的认识,对于发展的动力、出现的问题、群众的所期所盼等缺乏足够清醒的认识长远发展必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何况一些领导干部不调研或者调研中回避问题的呢?
三、几点对策建议
(一)在转变作风上下功夫。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搞调查研究工作的每个同志首先必须坚持的一条指导方针,也是做好调研工作包括其他一切工作的最有力的、时时刻刻都不能离开的思想武器。有了这个思想武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面前保持清醒头脑,提高政治敏锐性,坚决地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才能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社会,分析问题,抓住实质。搞调研做结论,才会有科学性、原则性。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坚定不移的走群众路线,与“群众路线实践教育活动”等活动结合起来,与地方党组织的安排的关于落实八项规定的一系列活动结合起来,如此,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学习,思想境界才会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更好地推进调研工作上水平。
(二)树立求真务实的理念。调查研究的首要任务是弄清事实真相,把发展现状搞清楚,把问题和原因找准,这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前提,是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是取得调研实效的保证。这就要求在调查中做到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现场,掌握大量的第一手资料,避免从书本到书本、从资料到资料、从文件到文件,要有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调查态度,一丝不苟、艰苦细致的调查作风。实事求是是我们的党的思想路线。但“实事求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调研中往往会出现不少的困难:飘浮的作风容易使人们不去了解真实情况;利益诉求导致一些地方、单位有意隐藏真实情况;能力所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偏概全;限于体制、机制等因素不能深“求”、不愿深“求”,浅尝辄止。因为存在诸多困难,才需要下大力气进行调查研究。借助调查研究,掌握真实情况,探究规律性,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调查研究若缺失了实事求是这一基本要求,其对于政策制定和科学决策的价值就无从谈起。
(三)注重措施的细化。首先要搞清楚基层调研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调研之前要制定目标明确、逻辑严密有针对性的调研方案,不仅要有对政策效果的调研,也要有基层干部群众真实的想法和看法。因为调研并非仅仅涉及改革发展大局的大事,更包括涉及基层干部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对此,要逐项逐条分析企业方方面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门别类的梳理汇总后,精心拟定调研课题,认真设计调查问卷,逐一从从被访者的角度换位思考,以确保调研过程中能获得更加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四)有吃苦耐劳思想。调查研究不是走马观花或者只看成绩,要深入基层生产生活一线,没有吃苦的思想准备和足够的耐心往往不能真实的感受到基层真实的情况。要勤于调查,勤于记载,勤于思考,勤于研究,勤于写作。如果懒懒散散,东抄西搬,敷衍塞责,热衷于喝酒、打牌、娱乐享受,就难以完成任务、取得实效,就有负于组织的重托。要有甘于淡泊的作风,努力去达到一种“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境界。如果我们的工作和劳动,能为本单位、本地区解决点实际问题、能给基层群众干点实实在在的好事,那就是一种有意义的工作。搞专题调研,当然希望对领导有所帮助,对决策有所参考。由于种种原因,或选题不准,或深度不够,或实施条件不具备,我们的调研报告不可能都被采纳。但只要付出了心血,只要是确有真知灼见,不用不等于无用,今天不用不等于将来不用。
(五)注重落实整改。基层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群众的心声能够如实的表现、表达出来,这只是“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群众的呼声,特别是群众提出的合理化诉求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这才是更为关键的。对此,抓好调研发现问题的整改和反馈不容忽视。这一环节恰恰是很多单位、部门的负责同志最容易忽视的,或者貌似很重视,对于发现的问题今天研究一次、明天研究一次,时间长了往往被淡化或者被眼前的工作所替代,问题的解决也就遥遥无期了。因此,如何进一步在调研问题的落实整改上下功夫,应该成为下一步开展基层调研的一个努力方向之一。
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贯穿于我们工作全过程的基本工作制度。在调查研究中提高认识能力、判断分析能力和驾驭领导环境能力,增进对人民群众感情,增强责任感,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调查研究能力的高低是决定工作成败的关键,坚持调查研究经常化、制度化,在调查研究过程中不断增强调查研究能力,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发展需要,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