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融资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以免陷入陷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4-13

创业公司融资时,应注意这10个问题才能避免风险!创业者要了解!

第2个回答  2017-12-18
目前,国内的融资市场存在的骗局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国际资金为背景的融资骗局,主要融资方式包括合资、合作、“过桥”等,另一类是以国内资金为主要背景的融资骗局,主要包括银行保函、直存(大额存单抵押贷款)、有价证券抵押贷款、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等融资方式。
以国际资金为背景的融资骗局,设计往往十分巧妙。主要是个别海内外华人勾结,间或夹杂一些洋人,以充当门面,增加可信度,在国外注册一家听起来名声很响的公司,在国内设立代表处或直接开办投资贸易集团,甚至能向你出示国外银行的资信证明,再摆上几份让你很难核实的国外背景的资格证书,把办公地址放在金融或国际公司集中的高档写字楼内,俨然是一家很有实力的投资公司,而你在国家管理机关——工商局或商务局根本无法核实他们的资信。他们仿用国际上通行的投资程序,按照国内合法的方式,如合作、合资等进行欺骗融资,使你很难区别他们的真伪。
狐狸再狡猾,也有露尾巴的地方。创业者在与投资商打交道时要注意以下方面:1.这些骗子公司虽然在高档写字楼内,但一般只有一两间房间,办公设施一般,甚至简陋;2.公司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甚至不会使用电脑;3.与你接触洽谈的方式搞得很神秘;4.你的项目不论好坏,是否具备融资条件,很容易立项,很快表示愿意给你投资,并迅速要求对你的项目进行考察;5.由其指定的公司为项目方写《商业计划书》以及资产评估(指定的公司一般是骗子公司成立的,或与之签订了分成协议的合作公司),这一条是真假投资公司的根本区别。骗子公司就是凭这一条挣项目方的钱的;6.让项目方做完《商业计划书》和资产评估后,也就是挣完钱后,借口专家论证,然后不了了之或直接告诉你,项目存在什么什么问题,不能投资,或你必须还要达到你根本达不到的条件,才能投资等等;7.每一个环节,向项目方发出的商务函,甚至意向协议,均不规范。公司的英文介绍材料,写得非常低劣等。
正规的投资公司不会指定专门的公司为创业者写《商业计划书》,但要求创业者提供《商业计划书》,如写得不清楚,可能会要求创业者提供补充材料或亲自做尽职调查。投资公司如确实想投资该项目的话,一般都是投资公司和创业者共同委托评估公司,评估费用共担或由投资公司承担。
以国内资金为背景的融资骗局,其特征是在合法的融资方式下,利用法律漏洞及融资方缺乏金融专业知识、急于融资的特点,出资方(骗方)与银行、证券公司等内部工作人员合伙做局,达到骗取融资方手续费、保证金等各种名目的费用为目的,比如《银行保函》融资方式。
《银行保函》是银行对银行开具的保证承兑的信用凭证,在金融界这是信用比较高的一种担保方式。利用《银行保函》进行融资的一般程序是:融资方以其项目向本地银行申请贷款,银行同意发放贷款,但要求其完善担保条件;融资方只好寻找担保方,如异地一家公司(出资方)在当地很有实力,并在其开户行有一定的信用额度,经考察该公司看中融资方项目,愿意做信用投资,则与融资方签订以《银行保函》的方式为其担保的合同,融资方还须向出资方办理完反抵押手续后,出资方以其资信为担保向其开户行提出为融资方出具《银行保函》的申请,如批准,则融资方贷款银行过来核实保函后,回去放贷。
这种融资方式的陷阱主要在:1.出资方根本不具备担保条件,却承诺一定能开出保函;2.要求融资方支付一定额度的现金,作为公关费用,不开收据,也不在合同中体现;3.与银行内部人员(一般都是行长)勾结,以非法的手段开出手续齐全的保函(非法是指未经过银行审贷会及上级批准);4.出资方对融资方考察后,会拿出一个简单的漏洞百出的不容修改的协议(或合同)与融资方(融资方)签约,协议上规定,《银行保函》开出并由项目方银行核保后,项目方必须一次性付清所有手续费;并要求一周(最多两周)内项目方银行必须放贷,如不能放贷则不负任何责任等。
开具《银行保函》是一种合法的、信用较高的融资方式,如果能通过这种方式融资,应尽量争取。在融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就能防范陷阱:1.向省一级分行核实出资方的信用额度;2.向省一级分行核实出资方银行有无开具保函的权力,可开多大额度;3.出资方是否认真办理反抵押手续,如果不认真或不办理,那一定是假的;4.任何收费应在合同中约定,合同中未约定的不能支付,任何支付应有正规收据;5.保函开出后,应到银行的信贷部门核实;6.合理的费用支付方式应是:保函核保后付一半,贷款到账后再付另一半。
大额存单、有价证券抵押贷款方式的陷阱主要是打时间差,即出资方给融资方的有效时间内,银行上级部门的核准手续根本办不下来,这样出资方就堂而皇之地吃掉融资方先期交付的保证金,抽走资金。建议融资方不要采用上述两种融资方式。银行(或商业)承兑汇票,是指在贸易流通领域,以信用为基础,银行提供的一种短期融通支付手段。该方式要求达到的条件比较苛刻,以此方式为项目融资,是无法满足条件的,除非全部资料作假,这样风险太大。建议创业者不要考虑用这种方式融资。
第3个回答  2017-12-18
总体原则:三思后行、量力而行,谨慎稳妥,准确评估自己是否需要融资,以及融资规模;消除融资越多越好的错误认识。
第一,融资后收益能否大于融资额;企业进行融资,首先应考虑融资后的投资收益。因为融资意味着要支付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支持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因此,只有确定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融资。
1、成本——为什么融资?融资总收益、总成本是多少?只有当总收益大于总成本时,才去融资。融资成本从小到大顺序为:财政拨款、商业信用、内部集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发行股票。
2、规模——筹资过多,增大融资成本,加重负债,偿还负担,增加风险(经营与信用风险)。筹资不足,影响业务,缺乏产品实力,相对增加了成本。在融资规模上,要切记八个字:量力而行,综合决策。
3、时机——从企业内部看,要选准经营、开发与发展的关键时机,配合以适度、及时的资金到位。从企业外部看,要抓住银行等融资机构出台最新金融产品、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的良好时机,全力跟进,“吃第一口梨”,走在同行的前边。
4、控制——融资中常会使企业所有权、控制权有所丧失,而引起利润分流,使企业利益受损。如:房产证抵押、专利技术公开、投资折股、上下游重要客户暴露、企业内部隐私被明晰等,都会影响企业稳定与发展。要在保证对企业相当控制力的前提下,既达到融资目的,又要有序让渡所有权。
5、市场——扩大规模、占有市场是企业融资的主要目的。要考虑资金用于哪个产品的扩产、增销上,将为企业带来多大的市场份额,带来多少整体利益。同时,还要考虑能否争取到其他资金,进入资金市场,运用多种资金和资源,两个市场统盘决策,达到互补效应。
6、风险
a、选择风险较小的融资方式和金融产品;b、运用风险可控制的融资手段;c、当已知风险足够大时,要有更大的融资收益作为保证;d、对融资项目的风险性要有清醒、准确的认知。银行行长和投资家们认为,你对项目风险认知得越全面越深刻,说明你越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把握好融资规模和融资节奏。创业公司的融资节奏。一般天使轮是百成级,A轮千万级,8轮以后是亿级,在这轮融资钱可“烧”到下轮就可以了,可按这样的节奏计划未来融资的节奏,如果一开始就融到很多钱,就意味着未来融资的空间不大了。
此外还要注意处理好一些融资的软环境:要清晰战略定位,明确企业经营方向,知道为什么融资;搞好资金管理,做到资金运用效益最大化;统一内部团队对融资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好企业长期发展计划,与投资商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等等。
第三,处理好创造人团队所占股份。创业公司如果需股权众筹融资,创业团队应达成统一认识,预留出一定比例的股份,制定需融资的金额、需投资的人数、每个投资人最多可持有的股份,等等、通常,创业团队根据融资需要,拿出10-40左右的股份,由投资人根据自身情况购买一定比例的股份,享有一定的权利。
第四,选择适合的投资人。初创融资,并不是名气大的就好,也不是资金最多的最好,名气大的投资方不一定熟悉您的创业领域,资金较多的投资方也许不如另外一家能给您的资源支持更多。投资人找项目很辛苦,创业者找投资方同样是技术活儿。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