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这样做合适吗?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24

第2个回答  2019-02-13

生活即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孩子的学习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但是,一些学校和老师似乎有些本末倒置了,觉得在学校集中学习的六小时时间之外才是获取知识的黄金时段。于是一到放学时间,各个班级群人头攒动,消息漫天,视频打卡的消息提示音不绝于耳,家长、老师、学生忙得热火朝天。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们注意到,老师安排家长批改各自孩子的家庭作业,一旦有家长不配合,或者家长给学生讲解的解题思路和老师讲的不一致,便立马被扣上“不配合学校工作”、“不对孩子负责”、“乱给孩子讲题”的帽子,所以一段时间里,关于学校和家长责任的认定与划分一直没有定论。而家长们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在学校被老师区别对待,只好在工作之余默默学习批改作业,老老实实地执行学校分配的任务,如果实在没办法就只好让孩子去辅导班了!

可这种安排真的合理合法吗?

小编能够理解学校和老师的做法,他们无非就是想要家长参与到自己孩子的教育中来,不要当甩手掌柜把一切都交给学校负责,家庭教育应该和学校教育应当并行。但是这些人似乎混淆了一些概念,家庭教育确实非常重要,但给孩子批改作业甚至去班级打扫卫生绝不属于家庭教育的一部分。

试想,鲁迅一篇课文没背住,被老师要求回家背熟悉了发背诵视频到班级群里,可是鲁迅忘记在群里发背诵视频,怎么办?第二天鲁迅便和他们家的长工阿长双双站在老师的办公室门口!

其实所谓家庭教育,是指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它讲求的是对孩子精神和行为上的影响。而为孩子批改作业、监督作业完成情况等,是家长的权利而并非义务,换句话说,我可以这么做,但是你却不能命令我这么做!况且不同学科,知识结构不一样,纵然现在家长们的整体素质较高,但每科既然还有一个叫做教师资格证的证书存在,就说明还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深度才能把知识给学生讲解透彻。即便是单一科目的教师也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才能将业务水平打磨提高,而家长们不接触小学课本多年,又需要对每一科目重新备课,再辅导学生,这又将给家长凭空增添多少“工作量”?!如此一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放学后很多家长愿意把孩子送去课外辅导班了!

奇葩经历:我的孩子正上小学,为了把辅导作业的负能量化解掉,一时激愤就去考了个证。注册下来还是有点小激动,就算所有的课程都一次性通过,也需要历时两年。普通话必须过二甲,鬼知道我经历了什么。算是个励志的妈妈吗?

曾几何时,一位孩子的妈妈因为经常给孩子辅导家庭作业,又或许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一时激动就去报考了一个教师资格证。我们知道,考教师资格证不是很难但也不是随便就可以申请到,它需要经过一系列考试、试讲,都通过后才能获得资格证书。

但现实情况是,许多学校和老师似乎把家长当成了学校的附庸,不仅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连家长也难以幸免,所以不少家长在结束了一天的操劳之后,回家还要与孩子一起做作业。看着网上曾经流传的一张图,家长拿着拖鞋底守着自己的孩子在台灯下写作业,而孩子满是疲劳与恐惧。如果家长可以大包大揽都做了的话,为什么人们要把孩子送进学校呢?学校的责任与义务,不就是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手段吗?

幸运的是,关于家庭教育和学习教育的界限,已经有了结论。在1月18日,201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正式召开,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在会议上作了讲话。他首先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表示,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把家长引导和培育成立德树人的一支有生力量。他说:“家庭教育不到位,不仅会抵消学校教育的效果,还会给孩子发展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他着重强调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指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通过言传身教给孩子上好人生第一课,学校和老师不能把家长变成“助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1-29

网友一:

你这种思想本身就有问题,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批改只是一些简单的题目。尤其是数学,一年级的数学很简单。另外,让家长批改并不是让家长向老师一样,你完全可以把它转化成对孩子进行习惯培养的方式。

首先,每次孩子做完一项作业,让孩子先自己从头到尾检查一遍,自己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这样让孩子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习惯,你只需要找出孩子实在不会或者实在都看不出的错误。你觉得这样省事吗?

其次,一年级作业不多。早点做完还可以玩,还可以读点课外读本,比如绘本,给他培养一些素质品质怎么样?你想不想给孩子培养?

再次,你怎么和老师理论,怎么质疑她?她不给你穿小鞋才怪呢,所以,你得想办法把老师给到的这些化作怎么教育孩子的方法,而不是整天想着怎么对付老师,难道想两败俱伤?

网友二:

作为家长和教师这两种身份兼具的人,我想说的是,都反思下自己,作为教师你合格吗?作为家长,你合格吗?首先,作为教师,批改作业是分内之事,我从来没有要求家长签字,我一直跟我的学生强调,作业是我留给你的,不是家长的,所以不需要家长参与。如果你有足够的理由说服我,你可以不写,但如果没有,请你承担你不写作业的后果。

其次,作为家长,你有没有考虑过,老师要管好几十个学生,他也是普通人,也有精力跟不上的时候,你不以为把孩子扔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你的言传身教还是非常重要的。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回家就玩手机,美其名曰是放松,但相比起孩子来说,这样的放松能不能减少一些。不管老师有没有要求你监督孩子,你自己的孩子难道不没必要问问管管吗?尤其是自制力差的孩子。

网友三:

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就算老师不要求,我也愿意自发自觉地陪孩子做作业,给孩子检查作业。自己的孩子不上心,指望谁给你上心?我会很享受参与这段时光,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我也承认,我孩子不是天才,一节课40分钟,老师讲了的,孩子不一定全能接受。我愿意辅导我的孩子,让他有长足的进步。我不愿意指望老师,老师有四五十个学生,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大部分知识,就是需要课后巩固的啊。我觉得指责老师偷懒的家长,大部分都是因为自己很懒。难道让你为自己孩子多用点心很难吗?你辅导孩子是为老师辅导的嘛?孩子到底是谁的啊?孩子好不好到底是跟老师比较有关系还是跟家长比较有关系啊?

网友四:

老师可以让家长检查作业是否完成,是否整理好文具课本,或是让家长配合共同养成孩子专注写作业的习惯。但是让家长批改作业,就明显是推卸责任了。另一方面,家长如有时间,有能力,帮着孩子检查作业,一起思考解决作业难题,也未尝不可,但这是家长的自愿行为,老师无权强行指派。老师、家长各自承担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更应该互相配合,共同助力孩子成长,谁甩锅都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作为一个老师,我也要求过家长监督签字,但从未要求家长批改。中学内容要家长批改,也不现实,所以基本看到的是小学要求家长批改。第一:个人观点,板书的事有问题,但也没必要上纲上线。站在职业角度立场,如果这个老师懂得教学的关键,想自己提高班上成绩(任何一个老师都会在乎考试成绩),他依然会在家长批改后进行作业查阅,分析总结。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教师避免机械的重复劳动,但一样能分析总结起到纠错的作用。家长又能参与孩子的成长。坏处在于可以签字监督,但批改硬性要求并不合适。第二:最重要的一点,站在家长的角度,可能认为是老师不负责任,偷懒(参考上一条)。但从孩子成长的角度,这么做其实是非常科学的。

网友五:

我是觉得,不管怎样,做家长的肯定要一起跟孩子学习的,亲子,亲子,总要一起才叫亲子,你当然可以不管孩子学习,孩子写就写,不写就拉到,老师回头会批评经常不完成作业的孩子,孩子认为反正父母也不管我,我爱咋地咋地,除非有奇迹,孩子自觉性特别强,不需要家长辅导管教,但那又有几人,我说的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认同,我孩子也刚开始学习,我就事论事,认为家长应该多关心孩子,陪同孩子,无关老师,如果家长能跟老师同步教导孩子孩子肯定会更好,作为老师看到家长如此用心,老师自然也愿意多关注下这个孩子。

我是小学老师也是二年级孩子家长,我经常对家长说只要求家长检查作业是否完成,不要求批改对错。家长要帮助孩子从小完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批改作业是我们的工作,而且不批改怎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补差辅导。其实孩子独立完成家长就签个字,督促一下,真不是把工作扔给家长,教育真的不是学校单方面的事。我的孩子回家我也会辅导,还买的册子让她练我给批改。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网友六:

目下很多学校都在提倡家校联动,共同育人,这不但是小学,大学也是如此。老师让家长批改作业,我想有两个意思,一是自己可以少一些机械重复劳动,同时也增加了家长在启蒙教育阶段参与度,一举两得。但采用这些办法的教师请注意,减少了机械重复劳动,就要把省下来的时间思考如何提升教学技能,如果把这些时间用来休闲享乐那就真成了不作为了。

其次,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心头肉,生怕吃亏受委屈,这时候对孩子的爱,无可厚非。但事事都是有成本的,这件事的成本就是孩子的承受能力会下降,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有人会说那为什么不引入挫折教育,我想说换做你的孩子,你舍得吗?现在的孩子都很顽皮,加之家长的溺爱老师对其管教往往很难把握分寸,只好多和家长联系,让家长参与,这也有提前告知的意思。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1-01-06
【支招】
第一个,他不会自主去安排自己的时间。需要有人监督,这就是依赖性的问题。
第二个,总是问对不对?说明这孩子缺乏自信就是自我效能感低。
所以,我在这里给您的建议是,让家长慢慢的把陪伴的时间减少。可能第一天陪伴孩子十分钟,告诉他妈妈现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第二天可能陪伴八分钟以此类推,慢慢的戒掉让孩子让大人陪伴一起作业的恶习。
自我效能感低他现在孩子没事儿总问对不对?或者我们常说的缺乏自信。如果我们前一个问题解决了,后面的问题我相信也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