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港》是一部怎样的影片?

如题所述

很喜欢这样的电影,个人觉得是部经典电影值得回味的,不是看一遍就完了那种,可以看很多次,然后慢慢感受的一部片子。


《珍珠港》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史诗性爱情影片,也是当年好莱坞杰出的影片之一。与其说该片是一部战争片,其实不如说是爱情片,爱情故事是每部电影都会有的,当然爱情这个情节也永远都排在优先选择的位置,在珍珠港这部电影里也是如此。
雷夫&伊弗琳&丹尼


雷夫与丹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且两人都喜欢飞行。长大后,正当二战,于是两人都加入美军飞行队。在受训期间,雷夫与军中护士伊弗琳相恋。而正好这时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去欧洲,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英勇的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于是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然而不久之后,欧洲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于是二人发生了一夜情。


就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现在伊弗琳与丹尼驻扎的珍珠港。正当三人不知如何面对时,日军也悄悄地准备偷袭珍珠港。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雷夫与丹尼这对好朋友情敌一起并肩作战,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后来丹尼为了救雷夫牺牲了。雷夫回来后,和女主角结婚了,可是女主生下的孩子是丹尼的孩子,为了纪念他,他们把孩子取名为丹尼。


介绍了这么多有关《珍珠港》的剧情,其实目的只是想告诉你:如果你是个忠实的好莱坞迷,那么《珍珠港》无论如何不能错过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2-10

大概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这样,认为拥有就是得到,以至让这种误会成了我们生活中难以自觉的常态。比如《珍珠港》这部电影,早几年在它作为好莱坞大片的轰动效应过去不久,儿子便把这部影片下载到了家中的电脑里,可是直到今年我都没看它,不是不想看而是觉得应该抽出专门时间来仔细欣赏,就象买了本向往已久的好书一样,到手之后珍藏在书柜里就再也找不到读它的最佳时间。还是因为春节后实在无事可干,才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影片。
       电影以雷夫和丹尼与伊芙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而展开,只是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一些挑剔的影评者认为这种设置太老套。既然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就不应该说这是好莱坞大片的老套数,反而应该承认这正是其成功之处,否则谁也不会愿意又花钱又花时间坐在电影院里,枯燥地回顾只有专业人士感兴趣的历史。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只有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它,才可以得到较全面和真实的理解。比如在这次震惊世界的偷袭前,日本方面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就忧心忡忡地对幕僚说:我怕这样会唤起在沉睡中的巨人;另外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当时无论欧洲还是亚洲,世界大战的战场都不在美国本土,要想让美国参战等于是帮别国卖命打仗,这在一个执政须靠选票的民主国家肯定很难如愿,于是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故意在南太平洋挤压日本,致使日本偷袭美国以激起全民愤慨,从而水到渠成地鼓起美国参战的民意。且不论这种说法真相如何,罗斯福总统想让美国全面参战的愿望,确实是因珍珠港事件而轻易达到了目的。

       还是言归正传,本来只想从和平的角度来看《珍珠港》,但是结果却很失望,它并不是一部反对战争的影片,因为在影片中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之后,美国也使用了置生命于不顾的敢死队去报复日本。这些美国的敢死队员在驾轰炸机袭击日本时,身先士卒的杜利特尔中校说:“自愿者的意志无坚不摧,即使成功也微不足道,但我们就是要打击他们的心脏,我们要让美国人民相信胜利。”于是在明知燃油不够的情形下,雷夫和丹尼等一行飞行员义无反顾地驾机飞向了日本。
       对战争的反思和总结,深刻莫过于曾经身临其中的人们。记得有位日本二战作家在他的书里写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战争都是恶的体现,善只有在胜者一边,这是一种可怕的战争的论理。正因为了解了这种论理的可怕,残酷,我们必须竭力防止战争的爆发。”再就是元代词人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的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鄙夷不屑。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光是骨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的这种罪恶的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任人支配的英雄主义、冷酷无情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的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遭到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败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战争即便是象政治家所说的那样,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却不能否认争斗双方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身不由己的平民百姓,所以最后的输赢唯有极个别政治家们能有坏或好的结果,对于生命为代价的交战国平民百姓来说则是毫无益处可谈。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最终受害的都是生不由己的中国、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和德国的人民群众。人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是如此,除了能够从中获利的极少数政客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愿参与的。
       难怪生存权高于一切不仅成了和平主义者的口号,也逐渐成了当今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第2个回答  2017-02-10

大概人们或多或少都会这样,认为拥有就是得到,以至让这种误会成了我们生活中难以自觉的常态。比如《珍珠港》这部电影,早几年在它作为好莱坞大片的轰动效应过去不久,儿子便把这部影片下载到了家中的电脑里,可是直到今年我都没看它,不是不想看而是觉得应该抽出专门时间来仔细欣赏,就象买了本向往已久的好书一样,到手之后珍藏在书柜里就再也找不到读它的最佳时间。还是因为春节后实在无事可干,才一口气看完了这部影片。
       电影以雷夫和丹尼与伊芙琳之间的爱情纠葛为主线而展开,只是不知出于什么动机,一些挑剔的影评者认为这种设置太老套。既然爱情是人类生活的永恒主题,就不应该说这是好莱坞大片的老套数,反而应该承认这正是其成功之处,否则谁也不会愿意又花钱又花时间坐在电影院里,枯燥地回顾只有专业人士感兴趣的历史。
       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珍珠港事件,只有从不同角度来了解它,才可以得到较全面和真实的理解。比如在这次震惊世界的偷袭前,日本方面的山本五十六海军大将就忧心忡忡地对幕僚说:我怕这样会唤起在沉睡中的巨人;另外据说美国总统罗斯福鉴于当时无论欧洲还是亚洲,世界大战的战场都不在美国本土,要想让美国参战等于是帮别国卖命打仗,这在一个执政须靠选票的民主国家肯定很难如愿,于是便采取后发制人的策略,故意在南太平洋挤压日本,致使日本偷袭美国以激起全民愤慨,从而水到渠成地鼓起美国参战的民意。且不论这种说法真相如何,罗斯福总统想让美国全面参战的愿望,确实是因珍珠港事件而轻易达到了目的。

       还是言归正传,本来只想从和平的角度来看《珍珠港》,但是结果却很失望,它并不是一部反对战争的影片,因为在影片中珍珠港被日本偷袭之后,美国也使用了置生命于不顾的敢死队去报复日本。这些美国的敢死队员在驾轰炸机袭击日本时,身先士卒的杜利特尔中校说:“自愿者的意志无坚不摧,即使成功也微不足道,但我们就是要打击他们的心脏,我们要让美国人民相信胜利。”于是在明知燃油不够的情形下,雷夫和丹尼等一行飞行员义无反顾地驾机飞向了日本。
       对战争的反思和总结,深刻莫过于曾经身临其中的人们。记得有位日本二战作家在他的书里写道:“……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战争都是恶的体现,善只有在胜者一边,这是一种可怕的战争的论理。正因为了解了这种论理的可怕,残酷,我们必须竭力防止战争的爆发。”再就是元代词人张养浩“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叹。当然,最让人佩服的还是爱因斯坦的一段话:“讲到这里,我想起了群众生活中最坏的一种表现,那就是使我厌恶的军事制度。一个人能够洋洋得意的随着军乐队在四列纵队里行进,单凭这一点就足以使我对他鄙夷不屑。他所以长了一个大脑,只是出于误会;光是骨髓就可满足他的全部需要了。文明的这种罪恶的渊薮,应当尽快加以消灭。任人支配的英雄主义、冷酷无情的暴行,以及在爱国主义名义下的一切可恶的胡闹,所有这些都使我深恶痛绝!……尽管如此,我对人类的评价还是十分高的,我相信,要是人民的健康感情没有遭到那些通过学校和报纸而起作用的商业利益和政治利益的蓄意败坏,那么战争这个妖魔早就该绝迹了。”

       战争即便是象政治家所说的那样,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却不能否认争斗双方的参与者绝大多数都是身不由己的平民百姓,所以最后的输赢唯有极个别政治家们能有坏或好的结果,对于生命为代价的交战国平民百姓来说则是毫无益处可谈。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来说,最终受害的都是生不由己的中国、日本、美国、欧洲各国和德国的人民群众。人都有着趋利避害的本性,所以对待战争的态度也是如此,除了能够从中获利的极少数政客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是不愿参与的。
       难怪生存权高于一切不仅成了和平主义者的口号,也逐渐成了当今政治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第3个回答  2016-12-22

很喜欢这样的电影,个人觉得是部经典电影值得回味的,不是看一遍就完了那种,可以看很多次,然后慢慢感受的一部片子。


《珍珠港》是一部以二战为背景的史诗性爱情影片,也是当年好莱坞杰出的影片之一。与其说该片是一部战争片,其实不如说是爱情片,爱情故事是每部电影都会有的,当然爱情这个情节也永远都排在优先选择的位置,在珍珠港这部电影里也是如此。
雷夫&伊弗琳&丹尼


雷夫与丹尼是从小一起长大的死党,且两人都喜欢飞行。长大后,正当二战,于是两人都加入美军飞行队。在受训期间,雷夫与军中护士伊弗琳相恋。而正好这时美军决定派出精英部队前去欧洲,协助欧洲各国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英勇的雷夫自告奋勇前往参战。于是将伊弗琳托付给丹尼照顾。然而不久之后,欧洲传来噩耗,雷夫的座机在空战中不幸遭德军击落,生死未卜。伊弗琳与丹尼得知后,只能互相勉励对方,于是二人发生了一夜情。


就在1941年12月7日,雷夫突然出现在伊弗琳与丹尼驻扎的珍珠港。正当三人不知如何面对时,日军也悄悄地准备偷袭珍珠港。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雷夫与丹尼这对好朋友情敌一起并肩作战,将儿女私情暂时抛在一旁。后来丹尼为了救雷夫牺牲了。雷夫回来后,和女主角结婚了,可是女主生下的孩子是丹尼的孩子,为了纪念他,他们把孩子取名为丹尼。


介绍了这么多有关《珍珠港》的剧情,其实目的只是想告诉你:如果你是个忠实的好莱坞迷,那么《珍珠港》无论如何不能错过哦~\(≧▽≦)/~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