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茂名滨海新区的新区建成因素

如题所述

广东省茂名滨海新区(以下简称茂名滨海新区)位于南中国海之滨,广东省西南部,泛珠三角、大西南经济圈、东盟的交汇点和重叠核心地带,是中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广东粤西地区正在崛起的具有较大开发潜力和支撑引领作用的新兴增长极。滨海新区要通过建设世界炼化中心和广东省重要的能源物流基地,要把滨海新区打造成为国家海洋经济试验区、国家综合改革试验区和后发展地区加快城市化和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试验区,成为实施国家南海战略和能源战略实施的重要的载体和平台,逐步成为粤西崛起的推动力和南中国智慧型生态宜居海韵绿城。 茂南区:鳌头古镇、袂花镇、镇盛镇、公馆镇、金塘镇、新坡镇等6个镇,及河西、红旗、新华、露天矿等4个街道办。
茂港区:七迳镇、坡心镇、小良镇、沙院镇等4个镇,及南海、高地2个街道办。
电白县:水东镇、电城镇、林头镇、旦场镇、博贺镇、麻岗镇、树仔镇、岭门镇、马踏镇等9个镇。 滨海新区规划面积1688平方公里,有250多万人口,19个镇、6个街道办。新区围绕着“一带一轴两城四港五区”的空间发展格局”展开战略布局。划分为海湾发展带,南北发展轴、环水东湾新城、博贺湾新城,博贺新港区、水东港区、博贺渔港区和吉达港区。
规划面积约220平方公里(包括水东湾水面27平方公里)。依托环水东湾,将滨海特色融于城市核心区建设。在水东湾东岸及南岸构建集商务、金融、经济、休闲度假旅游、时尚滨海生活区等中心于一体的中央商务区,成为滨海新城乃至整个茂名城市形象的标志性区域。在水东湾北岸,构建集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多功能为一体,公共服务机构相对集中的中央政务区。在水东湾西岸构建教育培训产业基地以及生态居住区。将环水东湾新城建设成为具有滨海特色的核心区。
博贺新港区拥有“水深好、泥沙少、掩护佳、建设快造价低”的特点, 规划建设76个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吞吐量3.5亿吨。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1个,20万吨级矿石码头泊位2个,10~15万吨散货码头泊位12个,10~15万吨级集装箱及通用码头泊位16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泊位9个,发展定位为:以油气、大宗散货接卸、集装箱运输为主,通过保税港区建设,发展成为影响东南亚、辐射大西南和中南地区的油品、铁矿石、煤炭、化工品、化肥、粮食、食糖等大宗货物集散、区域性航运及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吉达港区立足于为博贺临港工业区服务,加快港口及集疏运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服务后方园区企业的专业化港区。
水东港区是以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煤炭、集装箱码头为主,兼一定数量杂货和农副产品运输。2011年,水东港区已建成码头泊位1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泊位8个,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2384万吨,水东港区已达到中等以上规模的综合性港区。规划发展散杂货运输和旅游客运服务为重点,着力发展成为城市生产、生活和商贸发展服务的综合性港区。
规划用地面积100平方公里,首期30平方公里。依托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深水港资源,重点发展石化、能源、装备、船舶、冶金、物资集散、出口加工业、粮油加工、集装箱制造、港口机械、海洋产业及其他关联产业,打造华南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探索建立符合国际规范、适合滨海新城定位的国际产业合作园区,依托博贺湾,建设临港产业商务运营及物流会展中心,为在港区和产业园区的企业提供办公、商务和财务、管理、研发、物流、会展及培训和技术支持等商业活动配套设施。
信息产业区规划用地55平方公里,首期13平方公里。以广东省“双转移”为契机,主动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引入计算机、通信终端、家电等领域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企业,大力发展加工装配制造产业,建立电子信息制造业基地。利用茂名石化原料的优势,提升和延伸石油化工产业链,加快发展电子试剂溶剂、光刻胶、印刷线路板材料、封装材料等电子精细化工材料产业。紧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培育发展物联网、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等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以数字内容为重点,加快建设数字媒体内容库,搭建数字媒体内容传播和动漫、游戏服务平台。建立面向石化、物流等优势行业及金融、IT、政府部门等重点领域的呼叫中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和信息服务业,建设粤西信息产业“双转移”基地。
茂名滨海休闲旅游湾包括大、小放鸡岛、博贺--龙头山、浪漫海岸、虎头山、“中国第一滩”、晏镜岭-歌美海等功能组团;御水古温泉、观珠温泉等温泉度假区;浮山岭、罗坑水库等自然区;庄山冼太庙等文化古迹。发展定位为国内知名的滨海旅游休闲游、会议度假游、观光商务游目的地。建设成为国家级滨海旅游产业试验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