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学科设置

如题所述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本科专业,是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最新专业目录,为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的适应性而设立的,体现了强电与弱电结合、电力与电子技术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计算机软件与硬件结合的特点,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和电工理论基础,系统的专业理论,广泛的技术知识,良好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较高的外语水平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本学院每年为本科生开设30多门课程。低年级学生所学的主干课程有:电路分析、电子技术、电机学、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电能系统基础等。高年级学生所学的学科方向课程有: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网络技术、电力系统计算机分析、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微机测控技术、微机原理及应用、电力传动、微特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等。本专业是江苏省品牌专业。
本学院所培养的学生基础理论扎实,知识面宽,在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管理、产品开发以及高等教育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因此,每年的毕业生都供不应求,深受电气工程领域各类企事业单位(如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设计院、电力公司等)、高新技术公司以及国家政府机关、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广泛好评。
毕业生还可根据自已的志愿,进一步在学院内或外校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可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并可硕博连读,本学院与国际上多所知名大学(如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国巴士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瑞士苏黎士联邦工业大学、美国伊阿华州立大学、澳大利亚悉尼理工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将为学生毕业后出国、出境留学,联合培养、深造,创造一切便利条件。 (1)电机与电器
电机与电器学科是全省唯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学科研究方向不仅涉及我国能源工业和电气设备的制造领域,而且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机器人技术发展的基础。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国民经济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该学科在对新型磁阻电机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新型磁阻电机理论研究体系,达到了国内外先进水平,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该学科还对超大型发电机的设计和安全运行理论进行了系统、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大型发电机设计和参数选取的原则、安全运行数值分析方法研究等方面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3个,各种省部级基金项目2个,省电力局科技攻关项目4个,有的研究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一项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通过对电气设备的故障智能诊断技术和特征量提取方法的研究,在国内首次研制和开发成功了大型发电机内部故障和自适应保护分析系统以及多种电气设备微机故障智能诊断系统和装置,并通过了省部级鉴定;积极开展电机在线测试技术的研究,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了具有电磁噪声在线智能分析的单相异步电机自动测试装置,解决了电机在线噪声测试上的重大技术难题,并在工厂得到了实际应用,该成果获得了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内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主要学科点。1986年被授予博士点,1994年被江苏省评为省重点学科。本学科的建设始终跟踪学科的前沿,紧密结合电力系统的生产实际,学科研究方向既注重超前研究,又能围绕电力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技术难题。众多科学研究成果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给电力行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多年的学科建设,本学科点形成了以下优势:
1.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四个方向
1) 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
2) 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3) 电力市场理论与实践
4) 数字技术在保护、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
以上研究方向都是根据电力系统生产实际的需要而确定,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其研究成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些年来,本学科坚持基础研究与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两手抓的方针。主持和承担了国家攀登B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等重点项目,还承担了电厂、变电站仿真系统、微机继电保护装置、配电系统自动化、电力系统谐波治理等数十项横向科研项目。在计算机数字保护、灵活交流输电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网自动化、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GPS系统、负荷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已处于前列,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先后获得过各种科技成果奖十余次。从1986年开始从事大型发电机-变压器微机保护装置方面的研究工作,于90年代在国内第一个研制成功了该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替代了集成电路型保护装置,大大提高了机组的保护水平。该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省部科技进步一等和二等奖;所从事的电能质量补偿器研究已取得了很好的研究成果,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已完成样机试制,将投入现场运行。
2. 把握方向,开展超前研究,力争领先地位
在变电站无人值守、配电系统自动化、电能质量控制器(用户电力技术)、灵活交流输电(FACT)技术、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方面,开展理论研究和先进装置研究,为电力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基础。
3. 国外、境外合作渠道畅通、稳定与国外、境外多所大学建立科研合作,互派学者讲学,交换留学生,如亚琛工业大学(德)、苏黎士工业大学(瑞士)、巴士(BATH)大学(英)、伦敦城市大学(英)、斯德莱克德(Strathclyde)大学(英)、伊阿华州立大学(美)、爱知工业大学(日)、莫纳什(Monash)大学(澳大利亚)、香港大学及香港理工大学。
4. 有稳定的校外合作基础
本学科紧密与生产单位合作,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作为主要任务,与南京自动化研究院、华东电管局、江苏电力局、安徽电力局等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携手开展科研工作,加快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基础。
(3)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目前主要有电力电子应用、微机测控和智能化仪器仪表三个研究方向。这是一个新型的交叉型学科。学科以电力电子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为主导,对于促进电气工程各学科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在电气工程领域中有很广阔的应用前景。
近年来,学科所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内容主要集中在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控制和运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电源技术、驱动理论的研究、电力与电气设备的监控与保护、电力系统故障仿真、电力能源管理、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虚拟仪器技术、IC卡技术与智能仪器等领域。成功地研制了国内第一台微机电动机综合保护装置,研制和开发一系列微机型继电保护单元和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是国内首先研制开发出IC卡预付费电能表,研制和开发一系列IC卡应用系统。并在电机智能调速系统、三相和单相大功率变频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4)电工理论及新技术
电工理论及新技术学科致立于信息技术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始终强调新技术的交叉与融合,富有很强的生命力。作为国家科委和江苏省科委秘书长单位,先后承担并完成了国家863高技术项目5个。完成的华宝CIMS工程等研究项目,取得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等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二等奖。
学科研究方向十分重视电工基础理论的研究工作,开展了非正弦电路理论及仿真、信号处理技术、电力系统谐波治理技术与装置、电气信号的测量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对工程电磁场理论及应用、电磁场数值分析模型与方法、电气设备中的电磁场分析方法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解决了复变分、场的唯一解和计算误差等问题,而且在工程应用上也解决了许多电气设备设计和制造中技术难题,很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科研方向,为学科赢得了声誉和学术地位。近年来,
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本学科进一步与信息技术结合,把电气信息的测量、管理与集成作为重点,形成了如下方向:1.电子制造系统,2. 电气信息测量,3. 信息管理与集成。本学科承担的科研项目主要来自国家863计划和省科技攻关项目。本学科对省内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有重大贡献。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