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赵祯与三个女人的爱恨情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2

说到宋仁宗赵祯,我们不禁想到欧阳修、包拯、范仲淹、晏殊、韩琦、狄青……这一溜名人。名臣众多,名将无数,可以看出宋仁宗执政时期是臣子们大展拳脚的好时机,能够有这么多的名臣武将辅佐也说明宋仁宗十分仁明爱才的。

确实,宋仁宗作为北宋第四位皇帝,在位的42年,确实有许多突出的成就,而 他本人仁政爱民,为人俭朴,也是备受称赞的 ,在他的统治时期整个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就连历来不怎么重视的 科技 领域也有很多成绩。

不过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历史 上对他的评价还是有争议的,作为封建时期的帝王, 他也没有逃出后宫佳丽三千的藩篱 ,一方面他与两个正宫皇后感情不睦,一方面他过于宠爱别的妃嫔。更令人想不到的是, 他一生中的两个皇后都与宦官纠缠不清,而他最宠爱的大女儿福康公主,据说也和太监梁怀吉有旧情,给后世留下了诸多难解之谜。

在皇宫,规模最大的群体是后妃、宫女以及太监。除了皇帝以外,极少有其他男人。太监虽然已被阉割,但是处在宫廷之中,与世隔绝,仍有宫内女官甚至是妃嫔会与他们产生 类似夫妻的感情和关系 ,相互依靠。尤其是得权得势的太监,可以利用权柄帮助那些无望得宠或者有野心的妃嫔。

而对嫔妃来说,有的太监有权有势,是皇帝的心腹,是 需要巴结联络保持好关系的对象 。而且太监还是侍候皇帝夜生活的人,在一定程度上还是皇帝夜生活的支配者。因此,嫔妃在平时就要宠络太监,以便自己中选得宠。

在宫中,男人有限,不少寂寞的女子也会喜欢上朝夕相处的太监,她们认为太监总算是一个男性,所以,小太监时常得到亲近的机会,称为"上床太监"。 太监和后宫女子的这些错杂关系 ,也是让大家会产生怀疑的缘由。

第一个要说的女人是郭皇后。 郭皇后是北宋平卢军节度使郭崇的孙女。宋仁宗14岁大婚时,一同选入宫中的除了郭氏,还有张美人,宋仁宗属意张美人,但是却拗不过刘太后。

当时养母刘太后的权力很大,正垂帘听政,坚决反对张美人为后,宋仁宗 不得已,才册立了郭皇后。 婚后对她十分疏远,不久就溺爱上了尚美人与杨美人。

尚美人与杨美人十分得宠,两人一起侍奉皇上,常常肆无忌惮,有时欢愉起来连吃饭都忘了,让宫中和朝臣都十分担忧害怕,而这二位美人得蒙圣宠也倚恃并宠, 根本不把当时的后宫之主郭皇后放在眼中

而郭氏也不是个能够忍气吞声地主,面对二人的挑衅,从小娇生惯养的她也乐得和两位妃子争斗。于是尚杨二位美人和郭皇后的明争暗斗就愈演愈烈,甚至还闹到了皇帝面前。

在妻妾界限分明、重视三纲五常君臣父子的古代,妃嫔公然反对皇后是以下犯上的典型,可这些规矩之上还有皇帝, 仗着皇帝的宠爱,这些规矩自然形同虚设。

一日,尚美人与郭皇后在皇帝面前争吵,被惹到忍无可忍的郭皇后要走上前去打尚美人的嘴巴,结果仁宗上前回护,这巴掌就打在仁宗的头颈上,指甲还抓破了他的皮肤。

仁宗自然恼怒,虽然没有当场发作,却在 心中更加对皇后不喜 。这也为他最终选择废黜皇后埋下了伏笔。

宋仁宗原本想把被打一事大事化小,但当时在场的宦官 阎文应 却从这件事中看到了让郭皇后倒台的机会。他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和他暗地里有联络的宰相吕夷简,二人一合计, 以郭皇后结婚九年无子为缘由上书,让皇帝废掉郭皇后

因为皇后行为失当,还抓伤了自己,仁宗对这个刘太后强加于他的皇后的不满更是加剧,加上丞相连借口都给他找好了,于是便顺水推舟,废掉了郭皇后。

郭皇后成为了净妃,赐号金庭教主、玉京冲妙仙师,迁居到了长乐宫。这是一座道教宫观,郭皇后相当于是在这里出家了。

废后事件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朝中大臣纷纷让皇帝收回成命, 但是心意已决的皇帝仍然没有撤销废后的决定。

不过,尚、杨二美人也未能从废后风波中得到好处。迫于舆论,仁宗不得不把她俩也送往别宫。

宦官阎文应和宰相吕夷简为什么会合伙拉郭皇后下马呢?

其实三人早有嫌隙,因为吕夷简善于谄媚奉迎,是刘太后时期就重用的朝臣,仁宗亲政后,将刘太后重用的朝臣全部罢免却留下了吕相。一次仁宗和郭皇后谈起此事,郭皇后表露出对吕相善于谄媚的鄙夷,而这就 被太监阎文应传到了宰相吕夷简的耳朵里 。吕夷简自然对吹床头风的郭皇后不满了。

郭皇后被废后,有一次,仁宗漫步后园,看到她用过的肩舆,忽起伤感,便写了一首《庆金枝》词,命宦官送给已废的郭皇后。

仁宗让人传话:"我会再召你回来的。"她也辞意怅婉地和了一首,不久,仁宗偷偷派人去准备接她入宫。郭皇后却说:"如要再召我,必须百官立班,重新册立我才行。"

然而很巧的是,恰好是这个时候郭皇后生了小疾, 宋仁宗再派阎文应带御医去为她诊治,不久就传来郭皇后暴死的消息。

关于她的死因,有说阎文应让翰林医官故意用药使其小疾加剧,还没施救,就以回天乏术奏闻,急匆匆敛以棺椁;有说阎文应借御赐药酒之机,将其置毒鸩杀。

有朝臣要求追究废后死因,仁宗唯恐脸上无光,便没有同意,后追封她为皇后, 葬以皇后之礼 。不过,这顶重新戴上的凤冠,对已死的郭皇后还有什么意义呢?

在君主制下,戴上凤冠,成为国母,被视为女性最尊贵荣耀的地位。然而,君主制下,即便贵为皇后,也不过是君主的玩偶。君主可以随时用种种理由冷落、抛弃甚至砸碎这个玩偶,在他看来,后宫乃至整个天下,这种玩偶不愁没有。

珠光宝气的凤冠,历来是皇后的象征。戴上凤冠,对君主制下的女性并不意味着幸福与光荣,但被摘下凤冠,对后宫女性却无疑是一场劫难。 每一顶被摘下的凤冠,都有一个不堪回望的悲催故事 ,让人们看到了珠光宝气下的泪水与血痕。

第二个要说的女人是曹皇后。 即使在不重门第的宋代,对皇后的出身总要比妃嫔来得挑剔。宋仁宗在郭皇后被废后,不顾大臣反对,准备立京城富民陈子城的女儿为皇后。

正在翻查黄道吉日,见一个贴身宦官进来,就喜滋滋道:"你还不祝贺我吗?我选得皇后了!"

宦官问明情况,说:"子城原是大臣家奴仆,富民的身份是用钱买来的。陛下如娶奴仆之女正位中宫,难道不羞对公卿大臣吗?"仁宗这才改立了曹皇后。

曹皇后是宋初名将曹彬的孙女, 郭后被废后,聘其入宫,册立为后。但曹皇后此前与李治不仅订立了婚约,且已迎娶入门。因为新郎热衷神仙道教,不乐婚姻与仕宦,新娘刚入门,他就逾墙逃遁,曹氏即刻还家, 不久就被选立为皇后

新立了皇后的仁宗风流不减,之后又纳了张贵妃,张贵妃倚仗溺幸,在宋仁宗前大肆谮毁曹皇后。 一天,仁宗对二府大臣表示要废后:"我居宫中,左右前后都是皇后之党。"宰相陈执中请交付执行,另一宰相梁适却说:"市井老百姓,今天出一妻,明天又出一妻,尚且不忍心,何况天子呢?"仁宗此前废黜过郭皇后,知道梁氏忠心进谏, 便默不作声,废后之事就此作罢

即便没有废了曹皇后,但曹皇后也始终得不到仁宗的宠爱。更令人奇怪的是, 史书记载:公元1056年,宋仁宗在朝堂上突然发病,当众大喊:"皇后和张茂则谋大逆!"

这件事是否是真的,给史学家带来了疑惑。要知道,曹皇后贤淑聪慧, 而张茂则是宋仁宗的贴身宦官,也是聪明机智,得仁宗信任的人, 仁宗怎么会当着朝臣说出这样的话呢?两人是否有着不一般的暧昧关系?

然而,我们可以从侧面分析一下这段关系的有无,假设仁宗不是胡言乱语,而是有证据,那么本来就不爱曹氏的仁宗为什么不会借此废掉皇后?况且如果真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仅仅只是一个被皇帝拿捏在手上的宦官张茂其也不会还一路升迁,直至79岁善终。

第三个要说的女人是福康公主。 即使是最宠爱的公主,也仍然逃不出被操纵的命运,她们可以任性,但这个任性是在被划定好的圈子里的,而一旦迈开这个圈子,一切都会被剥夺。

福康公主是宋仁宗长女,是仁宗年近三十才得到的爱女,出生第二年就被十分喜爱女儿的仁宗封为福康公主。而福康公主也十分孝顺,遇到仁宗生病常在身边服侍。

宋仁宗从小被刘太后抚养,刘太后去世后他才知道自己生母是李氏。由于没有在生母生前尽孝道,仁宗把愧疚之情转化为对舅表弟李玮的照顾。 而他的照顾就是把九岁福康公主许配给了李玮。

1057年,在福康公主与李玮的结婚前一年,仁宗举行了前所未有的盛大册封仪式, 进封其为兖国公主 ,还花费了十万缗钱为公主建造了豪华的府邸,希望弥补公主和舅表弟。第二年,仁宗又亲自为两人操办了婚事。

公主和李玮的婚事看起来是亲上加亲,但是两人并无感情基础,李玮虽然才华横溢但是长得丑陋,公主根本看不上他,而李玮也未必喜欢这个刁蛮任性的公主。相反,公主喜欢与家中的宦官梁怀吉等人一起玩乐。

梁怀吉原是宫里的宦官 ,公主出嫁后跟随到公主府,二人从小就认识。也很满意。据说公主和梁怀吉的关系引起了李玮母亲的怀疑,甚至还在暗中窥探。 而这就引发了公主的大怒,甚至将婆母殴打了一顿 ,并连夜找仁宗哭诉。

公主与梁怀吉的流言以及公主殴打婆母、夜开宫门的丑事传开,仁宗不仅无法给公主"讨回公道",还不得不顺了朝臣、谏官的意见,严肃处理公主。

碍于压力,仁宗发配了梁怀吉, 降公主为沂国公主 ,又将驸马贬至卫州。据说梁怀吉走后公主发疯,甚至纵火焚烧了居住的宫殿, 喊着要太监梁怀吉回来。

在古代,可以看见就算是 贵为皇后,贵为公主,也依旧是浮萍一般 ,在男人手中流转,始终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就算是真的和太监有染,也让人觉得情有可原,毕竟宫花寂寞红,这些也都不过是寂寞的可怜人罢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