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老是闯祸,需要教育吗?

如题所述

对于熊孩子闯祸的问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 坚定的态度:

在处理熊孩子的问题时,家长首先要保持坚定的态度,并表现出对孩子行为举止的严肃态度,以便让孩子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不被允许的。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来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行为是否合适。

2. 清楚的标准: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制定一套清晰明了的家规,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允许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同时也应该要求孩子了解这些规则的重要性,并在行为上始终遵守这些规则。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家规的问题,并着重强调家规的实施是为了孩子的好。

3. 着重操作性和实践性:

在进行教育时,父母可以从孩子身上的具体实例中入手,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并体会到会对自己、他人及环境造成的直接后果。同时,家长可以让孩子亲身参与到行为的修正过程中,并引导孩子进行反思,让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等同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

4. 充分的沟通与交流:

家长应该与孩子多进行交流,并尽可能地真正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意见。在教育孩子时,可以尝试通过对话、提问等方式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家长进行相应的沟通。在进行沟通与交流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尽可能地展现亲切而理解孩子的态度,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修正自己行为。

5. 强调行动的后果:

在教育孩子时,家长应该不断地强调孩子的行动会产生的后果,让孩子向内寻找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认识到自己的行动会对自己及环境带来的产生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清晰地认知到,自己的行动可能会对他人、环境以及甚至自己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为孩子制定相应的纠错方案,引导孩子向正确的行为方向发展。

总之,针对熊孩子的问题,家长应该采用针对性更强的教育方法。在孩子行为不当的情况下,家长应该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为指导,从孩子的角度分析孩子的行为,找出孩子的诉求和需求,并针对孩子的问题与家长进行深入的交流,从而真正达到教育和帮助的效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09
需要。

1、孩子如果总是闯祸,那父母的确占有一大半责任,因为孩子的行为举止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父母如果对孩子管教严厉、如果能够以身作则、如果能正确引导,那么孩子一定很听话。三字经里有一句“养不教,父之过”,意思就是做父母的如果只是养育孩子吃穿,而不教育孩子,那就是做父母的过错,所以熊孩子老是闯祸和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2、

现在大多数家庭都只养育了一个孩子,所以对孩子格外宠爱,因此也就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从而让孩子从小就养成了很多坏习惯,这些坏习惯也给熊孩子“老闯祸”埋下了伏笔。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家长在孩子闯祸后为孩子开脱,称“孩子小,还不懂事”,难道真的是因为孩子小不懂事才闯祸的吗?我看未必。在三字经里还有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至于以后在这张白纸上画什么都要看父母如何引导,如果父母重视孩子的家教,那么这个孩子就会保留天性,做个善良又懂事的孩子,如果父母教子无方,那么日后,这孩子必定会成为熊孩子。

可能有的人会觉得,孩子调皮是天性,这个不可置否,孩子在儿时的确很皮,但是懂事听话的孩子即便是很顽皮,也知道分轻重,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而熊孩子除了顽皮以外还会制造各种麻烦,因为在他们意识里根本就没有规矩和概念,所以老是闯祸。但是熊孩子之所以老闯祸,也不能怪孩子,而是父母不会以身作则,不会言传身教。
3、

我来说个实例,曾经我到一家服装店买衣服时,老板为了接待我,就把刚用了的推车顺手放在了店门口,后来一对母子也进来了,因为推车在门口,挡住了一点路,于是那个年轻妈妈一脚就踢开了推车,推车就撞到了门口的电瓶车,老板见状出去扶起电瓶车,又把推车放在了更里边,而那个孩子觉得推车好玩,趁老板不注意推出来,使劲推,使劲一放,就这样来来回回十几次。

中途老板提醒过不要推,路过的阿姨也说了孩子几句,而孩子妈妈至始至终没说一句话,结果在年轻妈妈试衣服时,熊孩子就把其中一块落地窗玻璃撞碎了,后来老板让赔,这个妈妈就坐在店内哭闹,说老板那么大一个店还跟孩子计较,最后怎么处理的我不知道,反正我临走时,那个妈妈和老板已经闹了差不多半个小时了。
4、

从这个事件就可以看出,什么是“上梁不正下梁歪”, 如果这个妈妈在进门时轻轻推开推车,如果这个妈妈在孩子推推车时去拉开孩子,我想也就不会有后面的事了,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真的很大,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这也就诠释了什么是“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所以熊孩子老闯祸,当父母的脱不了干系。
第2个回答  2023-05-11
在孩子闯祸的时候,家长的态度十分重要,不要急着责备孩子,先给孩子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等孩子的情绪平稳之后,让孩子将自己内心的想法勇敢的说出来,等了解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问问孩子的意见如何处理,并和孩子一起讨论弥补的措施,给孩子一些合理的意见。 当孩子犯错后,家长静下心来听一遍从头到尾的叙述,以免冤枉孩子,在他心中留下不完美的印象。给孩子一个讲述事情经过的机会。当他为自己辩解了两句之后,心中的愧疚感会逐渐增强,认错态度也会受到影响变好,更容易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随着年纪的不断发展,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个时候家长应该要认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仅仅是引导者的位置。让他们自己决定,同时也让他们学会对于自己所做出的决定,也应该要为自己做出的决定去买单。

  当在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在等孩子情绪稳定了之后,我们再进行下一步的询问下,这样更容易让孩子听进心中,明白自己的错误,也让孩子想想解决方式,这个时候家长的态度也不要太严肃。

  让孩子自己选择对受害者的弥补方法,孩子会选择一个最容易让同龄人接受的,也能够表达自己歉意的方法,更容易抵消他内心的愧疚感,让对方接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