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新型骗局需要提高警惕?

警方提示:冒充京东白条客服骗局是近期高发多发的虚假征信类骗局,请务必提高警惕!

最近,冒充“京东客服”实施的征信类诈骗很是流行。即使各地公安机关和国家反诈中心不断发出预警提示,但依然有很多人被骗。

我接到了自称是京东客服的电话,来电是一个手机号(平时从来不接陌生号码,刚好那几天在出租房子,和很多房屋中介的来电很像就接通了),接下来的一系列操作和文中一模一样。还好当时识别了对方的伎俩,免于被诈骗。

提醒各位朋友:接到自称是某某客服的来电,99%是诈骗电话,直接挂断即可,这种电话会频繁呼叫你的手机,千万千万千万不要相信!!

手法解析

    不法分子利用“+、00”开头的境外号码、“区号+座机号码”等固定电话或手机冒充京东客服,准确报出受害人的个人信息骗取信任,表示不把“京东白条”注销,就会影响征信,进一步施压制造恐慌。

    征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害人来不及思考,便会顺着他们的思路一步步走进陷阱。嫌疑人会使用改号软件拨打出固话形式的嫌疑号码,增加了迷惑性,让受害人信以为真。

    随后,骗子通过要求受害人下载视频会议app,诱导受害人开启共享屏幕功能,进而让受害人将借贷app中的额度全部提出,并转到指定银行账户,直至受害人意识到被骗才肯罢手。

    嫌疑人事先获取了受害人的个人信息往往能准确报出受害人姓名、年龄、手机号、银行卡号等精准信息让受害人信以为真。

警方提醒:

    京东400开头客服电话不会主动外呼,外呼客服号码为固定短号。如接到自称京东客服的电话,并遇到上述诈骗手法的一定不要轻信转款;对电话内容如有疑问,请直接拨打京东官方客服电话或96110全国反诈专线核实情况。

    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至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共享视频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视频会议系统中“共享屏幕”功能一旦开启,对方就可以实时看到你的一切操作和手机页面内容。

    个人征信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任何人无权删除或修改。不论遇到什么情况,坚决不给陌生人转账!如果不幸被骗,保存相关材料,立即报警。


还有其他哪些新型的诈骗,咱需要警惕呢?

套路1:冒充公检法

2022年8月,不法分子冒充公安局民警,以陈某某名下银行卡涉嫌诈骗需交纳保证金为由要求陈某某转账。陈某某先后转账三笔,损失三十余万元。

⚠️温馨提示:

公检法及使馆工作人员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更不会要求资金转账,请在外留学、就业人员务必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遇此情况,报警求助。

套路2: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

朱妈妈在澳大利亚照料留学的儿子,2022年8月通过某APP进行网上股票投资,后发现无法提现,才知道被骗,损失数万元无法追回。

⚠️温馨提示:

出境后不要轻信高额回报投资项目,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套路3:退税诈骗

小李喜欢喜欢买一些能免税的大牌物品。近日,小李收到一封来自国外“税务机构”的邮件,说小李的购物达到一定的额度,可以获得高额退税。小李不熟悉退税流程,就点开邮件里的链接,并填写了自己的信息,包括信用卡号等等,以致账户被盗刷。

⚠️温馨提示:

爱网购的学生们注意了,收到邮件或信息,告知你在某某网站购买到一定金额,可以有高额退税的,都是诈骗。切勿点击陌生链接并填写个人信息!

套路4:虚假服务类诈骗

小孙和朋友一起在QQ群里发布了租房信息,后来,群里面有人主动联系小孙,称有房一起合租。小孙通过支付宝转账15000元房租给对方,后发现此人以同样的方式,骗走了群内多人的钱款。

⚠️温馨提示:

不要随便加陌生人微信、QQ等聊天工具进行私下资金交易。必须在网上交易时,请选务必择正规平台、网站。


诈骗预防tips:

    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官方APP,并保持登录状态,否则没办法起到预防作用。

    诈骗电话里会说出你的所有个人信息包括不限于身份证号,大学就读等信息,真的特别邪门。不管对方说什么都不要相信,可以自己联系官方客服比如京东淘宝支付宝…

    对方让你下载什么“视频会议”软件,这种就是赤裸裸的诈骗了,务必挂断拉黑不要和对方废话,如果气不过狠狠骂对方再挂断。

    这种诈骗不是骗你账户余额而是信用额度,比如支付宝里的花呗额度等。

    拒不透露个人信息,身份信息、银行账户、验证码、各类密码要小心保管,绝不透露。

    不加好友、不开视频,如对方要求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到各类视频会议软件进行屏幕共享等协助操作,一定要果断拒绝!

    绝不转账、借贷,如对方要求操作转账或者进行借贷,统统不要理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3-17
由于新型骗局不断涌现,因此以下列出的是一些可能被认为是当前十大新型骗局,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是全部或是最严重的骗局。请注意,这些骗局的特点是它们利用了最新技术和流行趋势来欺骗受害者。
社交工程骗局:利用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短信等方式与受害者联系,并以各种理由诱导他们泄露个人信息或支付款项。
网络犯罪:这种骗局通常以电子邮件或社交媒体信息为媒介,以假冒公司或个人的身份诱骗受害者在网上支付款项。
购物欺诈:通过虚假网站、在线广告和社交媒体销售伪劣产品或假冒品牌产品的方式骗取消费者的财产。
在线赌博:诈骗分子通过在线游戏、彩票、赌博等方式欺诈受害者。
电话欺诈:诈骗分子通过电话诱骗受害者提供个人信息或支付款项。
邮件欺诈:骗子发送虚假的邮件或信函,骗取受害者的财产。
虚假投资:诈骗分子通过虚假的投资计划、股票或商品等方式欺诈受害者。
财务诈骗:利用虚假的财务信息或交易欺骗受害者。
假冒慈善:诈骗分子通过假冒慈善机构或个人的名义诱骗受害者捐款。
身份盗窃:通过各种手段窃取受害者的身份信息,然后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或其他犯罪活动。
第2个回答  2023-03-18
最近,冒充“京东客服”实施的征信类诈骗很是流行。即使各地公安机关和国家反诈中心不断发出预警提示,但依然有很多人被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