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港片电影都喜欢说山东话?

如题所述

香港早期电影是以国语为主,七十年代就转为粤语直到现在,香港居民百份之九十的祖籍都是珠三角人,都是以粤语为主,香港电影一直都是粤语电影,从来没有什么山东话或其它语言的电影,在国内上影的香港电影全都是配音的,当然也可以配山东话,所以有些人误会了,以为香港电影除了粤语还有其它语言电影。

庚子年间,驻守威海卫英租界的英军招募当地华人组建华勇营。华勇营随英军北上,参与解围东交民巷战斗,后来满清老佛爷服帖,战事中止,华勇营作为作战部队面临解散。 由于华勇士卒忠勇,军纪严明,斗志昂扬,颇得雇主赏识,故解散之日遣返一小部分老弱,大部健男被英国当局保留,南下进入香港,成为最早的水陆警务人员。警务人员与底层民众打交道时有蛮横,口碑较差,因此后期香港电影出现山东口音者,以丑化见多。

天津的城门就是威海人代表大英帝国打下来的,英女王还授勋了,由于威海人老实忠实,所以排到香港从事警察等工作,经常老港片中还能看到有香港警察说威海话!

“山东出响马”,响马意思的确是土匪,但是为什么山东以外的地方土匪就叫土匪?是因为山东土匪骑的马,马脖子上面都挂着铃铛,只要土匪骑马出去打劫,马脖子上的铃铛就会响起来,以此来提醒无关的老百姓赶紧回避,以免误伤。所以响马也是义匪的意思。这也体现了当时山东人的仁义,就算当了土匪也要义字当头。《最佳拍档》里的光头佬原版说的是台山话,配音版变成了山东话,以此类推。香港电影中最多出现的方言包括潮州话、客家话、台山话、上海话、福建话(特指闽南语)。粤语原版几乎不存在山东话。

倒是台湾那边有大部分来自山东的渡台老兵后代,所以很多台湾明星是会山东话的,比如大小S。当时山东人高马大,当时在港的山东藉的警察最多。当时山东人在香港名气很大。所以很多电影都有山东人的口音。

包括香港好多巨星祖籍也是山东人。我们看的大部分香港电影按年代算都是香港新浪潮之后的作品,都是香港本土出生的新锐导演,都是台湾配音的版本,台湾很多山东人的,所以里面出现山东口音是很正常的事。而只有6,70年代片子里面出现的北方口音那才是港片自带的,那是因为老一批电影人基本上都是北人南下的,李翰祥,胡金铨是北京出生,张彻是浙江人,就连王晶他老爸王天林也是浙江人,在加上当时台湾可是大票仓,那时候国语片非常盛行。

老港片基本都是台湾人配的音,台湾有不少山东人,出现几句山东话很正常,直到香港回归后他们才有自己的配音人员。香港电影是49后直接嫁接上海电影的,49年的时候上海电影人大批撤到香港成为香港电影的源头。而在上海电影也好,曲艺也好,山东口音扮演的角色一般是武人、警察、衙役之类的固定角色。所以今天香港电影里山东口音往往也是这类角色,这基本就是延续了旧上海的传统。

之前看过麦嘉一个采访,他有说过原因的,粤语的配音,他的配音配的台山话,虽然他是台山人,但是他从美国回来的时候不会台山话的,后来学的,因为台山话比较搞笑,比较有趣,也代表着乡下话的意思,因为江门五邑地区比较多华侨,在港澳打拼的也多,会粤语的人都会听得懂一些台山话,配音也只是粤语带着一些台山话的字句,不是整句的正宗的台山话,也是为了让观众看懂意思,然后国语的配音配的山东话,他说全国最搞笑的就是山东话,也是为了搞笑,有趣,其实也是带一点方言口音而已,如果太浓烈,其它地方的人是听不懂的,为的就是增加电影的人文趣味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20

众人眼中的香港人,应该是讲粤语的,和山东话完全扯不上联系。但是,为什么以前港片电影都喜欢说山东话呢?

这其实和几点原因有关。

一、历史根源,山东人曾经管理过香港

1840年的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软弱无能,中国被割地赔款,香港土地也被英国人占领。而与此同时,远在中国北方的山东威海卫也被英国占据,成为了英租界。由于两地之间相隔得远,加上人手不够,英国人征用了地方警察。

而众所周知,山东人长得普遍粗壮魁梧,加之山东人性格豪爽、办事麻利,工作踏实。英当局见山东警察认真负责,便从威海征用了一部分人员到香港工作。

久而久之,这些山东人就在香港这座小岛上安家落户,慢慢地变成了香港人,但是,他们的方言口音并没有变。所以,在老港片中还能看到一些香港警察,说的是山东威海话!

二、受山东“匪气”的影响

有一句话说“山东出响马”。“响马”一词源于山东,是强盗的一种别称

至于为何称为“响马”呢?话说过去的山东的土匪,总喜欢在马脖子上挂满铃铛,马儿一跑起来,铃铛很响,为此称为响马。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因为土匪抢劫时,会先放响箭,然后再行动,所以称为响马。

在旧时代,山东地区逢饥荒乱灾,盗匪骑马结队,常常抢劫他人财物。为此,历史上的山东,以土匪而闻名

比如《闯关东》中的二龙山大当家,便是操着山东话的土匪。

所以,一提到土匪,人们往往会想到山东人。上个世纪的旧港片,内容背景也多是发生在混乱时代。


受特定的文化符号等影响,所以这就导致了不少港片中的土匪角色,经常操着一口山东口音。

比如港片《A计划》中的那个海盗头目,说的便是一口地道的山东话。

(港片《A计划》剧照)

三、影视市场的需求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经常能听到不少地方方言。为人物角色配置地方方言,基本上是出于三个原因考虑:

第一,剧情需要。比如2003年在中国香港上映的,由李杨执导的电影《盲井》,这部电影人物所用的便是河南地方方言,因为地方环境背景便是河南的。

电影《盲井》王宝强剧照

早期的香港电影,人物讲山东话,同样的道理。原因之一前面讲过,香港警察一部分来自于山东的。原因之二在于,香港其实是个“移民”岛。

在古代,由于战乱等原因,北方人不断向南迁移,一部分迁移到了香港,并在香港落地生根。所以香港地区的人们,除了讲粤语、英语,还有许多不同的方言,如山东话、客家话、四川话等。

(我国20世纪80年代人口迁移示意图)

第二,环境、政策等因素使然。

每一个特定历史阶段,社会民生百态,都会因环境、政策变更等而有所变化。比如上个世纪的70、80年代的年轻人,结个婚哪里有什么空调、彩电、豪车等选择,标准配置无非就是“旧四大件”(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电影的人物语言,也同样会受到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意识形态和权力话语等影响。

对我国电影历史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期,我国的电影主要以江浙口音为国语代表,也就是以南京官话为语音基准。

之后,随着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当时五十年代的电影,基本采用的都是山东话,而这显然是受新政权当年在山东的军事实力有关。

第三,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为了让电影语言更加的丰富立体,也为了更好地迎合不同地域的观众需求,电影制作会特意掺入一些方言作为衬托。

这和当前好莱坞邀请中国演员参演外国影片,加入中国面孔,又或者在影片中强加几句连中国人听了都略显尴尬的中文台词一样,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掏钱买票观看。

香港影片常听到的是粤语、英语以及闽南语等。在考虑加入其他的地方方言上,人们选择了山东口音,主要是因为其和四处方言、闽南语等一样,极具地方特色和反差效果,

这就大大提高了观众的观感体验。比如其中典型的例子,《东成西就》里的洪七公(张学友饰),所讲的便是山东话。

(洪七公 张学友)


读书君说

本雅明曾说:“历史的意义不大在过去发生的事件本身,而在于过去发生的历史何时能够被认出来。”

香港电影,其实是一段段历史的重述。从旧港片说山东话中,可以略窥一二当年的人文与历史。

第2个回答  2020-11-16
之所以以前港片电影都喜欢说山东话,就是因为山东是一个出好汉的地方,然后以前港片电影主要就是以塑造一个英雄人物形象,所以才有这样的说法
第3个回答  2020-11-16
因为觉得有意思,山东话听起来比较好听,说这样的话可以受观众的喜欢。
第4个回答  2020-11-16
这是因为给港片做字幕的和翻译的都是山东人,所以才会这样。
相似回答